山西民間畫

山西民間畫

山西民間木版畫1長治堆錦潞繡是山西民間畫的代表民俗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文化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珍貴的形象資料,我們只有不斷地去適應社會發展的審美需求,才能使技藝得以健康傳承。

簡介

圖
山西民間木版畫長治堆錦、潞繡是山西民間畫的代表。

特色

山西民間木版畫

木版畫木版畫
以晉南臨汾一帶為中心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不但在民間是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繪畫史上亦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作為一種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中介層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播和豐富了民族文化,也強健和完善了自身的藝術形象,成為一顆光耀三晉的藝術明珠。
山西民間木版畫歷史悠久,宋山西絳州著名的畫工楊威,以擅畫《村田樂》而聞名京華,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紙畫市場的搶手貨。1127年金滅北宋,將從汴梁擄來的刻印工人遷到平陽,這裡成為繼汴梁之後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其分布以臨汾及西南的古平水縣為中心,並擴及洪洞、趙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近代在甘肅發現的金《四美人圖》及《義勇武安王位》就分別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徐家印”的字樣,可見這裡刻印年畫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
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以戲曲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戲曲版畫,在中國木版畫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戲曲版畫題材中,又與當地地方戲曲蒲劇的主要曲目相吻合。在表現方法上,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形成了晉南木版年畫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
清道光、鹹豐年間至本世紀初,晉南木版年畫的製作和銷售遍及城鄉,作坊、畫鋪隨處可見,僅絳州南關的益盛成,每年印銷年畫達十萬份左右。這些年畫在形式上滿足廣大民眾多方面的需要,如中堂、貢箋條屏、三裁、拂塵紙、桌圍、窗畫燈畫門畫歷畫、魚缸、福字燈等應有盡有,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印藝術世界。
晉南木版畫作為黃河流域民族文化的一枝,長期受歷史文化、戲曲藝術、民俗風情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極有特色的造型體系風格。黃河文化的粗獷豪放、地方戲曲的凝鍊剛健,歷史壁畫的流暢舒雅,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線上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以及題材選擇上的藝術特徵。
首先它在運用傳統白描手法雙勾鐵線概括地進行形體組合,再經雕刻製作,使刀味木味與線條的剛健相統一,形成了別具韻味的藝術形象。人物造型尺度與表現方法尺度相統一,不以形似為能,注重繪畫意識的體現,真正以繪畫語言傳達情感。在造型方法上,民間藝術隨意灑脫的自由尺度結合戲曲藝術程式化臉譜,典型化動態,再經雕刻工藝的制約,使各個藝術形象充滿了幹練、典型、幽默的韻味,神態動態的極度誇張使不合比例的造型充滿了藝術的合理性。在構圖方法上,嚴謹飽滿簡約的概括,充分吸收戲曲表演中舞台造型和調度的藝術感染力,並常常以全景式、半景式、特寫式、連環式的方法隨心所欲地表現對象,安排構圖。設色方法以分版套印和手繪暈染相結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導地位,以透明度極高的品色紅、綠、青、紫實施大強度對比和重疊,呈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同時民間藝術家們還注意到不同題材內容的作品又有不同的施色方法:神祗類的作品用色獰厲、強烈;戲曲類色彩設定活潑豐滿;仕女類的乎緩曲雅、暈染較多,其它童戲、傳說類的顯得概括、單純、輕鬆,沒有大起大落的強烈對比。
這種既有整體特徵,又有局部層次的表現手法,使晉南木版年畫形成了自己完整優美的藝術形象,從而毫無愧色地俏立於民族藝術之林。建國後,在老一輩美術家的積極倡導和組織實踐下,對晉南木版年畫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和發展,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以比較完整的保護和藝術上的更新。

長治堆錦

潞繡潞繡

長治堆錦,又稱“堆花”,為民間畫類工藝品,是長治地區的特產。其創製時間尚未考證,但從現存資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名聞遐邇了。

古城長治豐厚的物產資源、悠久的文化傳統、樸實的民風民俗、聰慧的能工巧匠,賦予了長治堆錦粗獷的藝術風格和精美的工藝技巧。使這一藝術以其獨特的風采呈現於我國民間工藝品的百花園中。

長治堆錦以絲綢織物為主要面料,草板紙、棉花為骨架,經剪裁、貼飛邊、壓紙捻、續棉花、撥硬折、捏軟褶、渲染描繪等十餘道工序製成。其單體造型小巧精緻。以人物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間。因製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邊緣貼上的紙捻粗細各異,再加上撥摺疊壓時的順序變化,使畫面產生一定的立體感。對人物的頭、手、佩飾、道具的製作要求十分精細,直徑僅兩毫米的手指必須內填棉花,外包綢緞。頭飾、道具要用金銀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圖案,一些地方還要彩繪。

早期的長治堆錦以製做禮品為主。有置放在條几上的座屏,有數達十餘平方米的中堂、條屏等等。其內容多為反映歲時俗尚、人生禮儀的吉祥圖案。

長治堆錦影響較大的藝人是我市爐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時忠(1890—1967年)父子。他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苦心鑽研,不斷創新,是集繪畫與製作技巧於一身的全能藝人,為長治堆錦的形成和發展做出過可貴的貢獻。1910年前後,他們曾應邀前往晉中、太原一帶作藝。在將近3年時間為馮玉祥、吳佩孚、閻錫山等軍政要人和地方權貴製作了一批堆錦作品,因此而備受青睞,名聲大振。1915年,他們製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條屏,榮獲巴拿馬賽會銀質獎。遺憾的是當時的獎章、證書和其它實物已失於戰亂。

長治堆錦從其誕生到解放後的合作化前一直採用“傳媳婦不傳閨女”的家族式傳藝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後,長治堆錦的生產逐漸萎縮,技藝退化,李家藝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時忠之後,再沒有出現過全能藝人。

1953年,李時忠、李時傑、陳玉珍、李松等堆錦藝人參加了長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藝美術廠前身),成立了長治堆錦的第一個生產小組。這個時期生產的堆錦不以盈利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學”、“張騫尋源”、“木葉照書”、“刻舟求劍”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現實題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做為禮物贈送給來訪的朝鮮和蘇聯友好代表團。1964年秋季廣交會後,長治堆錦開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長治工藝美術廠共生產了套裝“八仙人”和“巾幗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樂的童年”等4000套條屏、單幅畫及盒裝產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產出口了一批套裝堆錦禮品盒和摺疊式堆錦紙簍。這期間,技藝人員還在保持以綢緞為主要面料的情況下,借鑑了其它新興工藝畫的一些經驗,擴大了用料範圍,增加了製作手段。製作了一批主題鮮明,構圖巧妙、物象準確、透視合理、色彩明快、裝潢新穎的創新堆錦,成為長治堆錦的換代產品。創新後的長治堆錦,曾參加1978年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多次省級展覽,“拜月”、“聽琴”等作品還獲得了79年省工藝美術創新獎。

炕圍畫

炕圍畫炕圍畫
作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強的造型藝術形式,是壁畫、建築彩繪、年畫的複合體。晉東南地區、呂梁地區、晉中地區、忻州地區、雁北地區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縣的炕圍畫最為著名。
一、美化居室的炕圍畫
晉北屬高寒地帶,農村中家家戶戶都有火炕取暖禦寒。炕上的牆面極易脫落起皮、經常蹭髒衣物被褥。於是人們先以刷牆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調以膠水,在環炕的牆上塗一高約二尺的“圍子”,這樣既保護了牆面,又使人們免遭了髒衣污物之累。
實用性有了,但無美感。於是人們又以墨線繪以簡單的線條邊飾,中間再畫幾枝蘭葉墨花,果然悅目好看。就這樣,最初形式的炕圍畫出現了。
稍後又以顏料做底,色彩畫花,桐油塗罩。既鮮艷亮豁,又堅固耐久。日常髒污了,以濕布揩擦,則又光亮如新。因此,炕圍畫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了。
進而,由於眾多兼擅宮庭、廟宇彩繪的畫匠投身此業,各種建築彩繪圖案、表現形式得以大量的借鑑和引入。而民間木版年畫在城鄉的盛行,各種畫傳圖譜的刊印流傳,又為炕圍畫的畫空內容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藍本”。炕圍畫的表現能力日漸成熟,形式格局逐步完備,此時當是清代應無可疑問了。
此後,又經過多少年無數民間畫匠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合力,新型油漆塗料和繪畫顏料的套用,各種姊妹藝術的影響和滋補,使得這一鄉土之花,枝繁葉茂,越開越艷。及至今日,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炕圍畫的華彩麗姿,遍及千家萬戶。
二、豐富多彩的炕圍畫
炕圍畫的形式構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即以上下兩組邊道,按照一定的規格布置而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以各種畫空。既具完整對稱的裝飾形式美感,又具簡繁對比,主從相映的豐富表現內涵。炕上部分是其主體,鍋台畫灶頭畫看牆畫是其外延部分。
炕圍畫的高度一般為二尺左右,現時由於房屋建築日漸高大寬敞,炕圍畫亦有逐步增高之勢;其長度則依照炕的大小而定。
炕圍畫畫空、邊道以外的空間部分所塗色彩稱為底。寧武、五寨一帶喜用紅棕色,紅火濃艷,強烈醒目,原平、代縣、繁峙一帶則多用深淺綠色,素雅大方,清新悅目。二者各具其妙,各悅所好。
邊道圖案是炕圍畫的精華所在,對炕圍畫的形式和風格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評定一套炕圍畫的精劣高下亦多以此為標準。
邊道的種類極為繁多,相當一部分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紋樣反覆連續而成。常用的有:退色邊、玉帶邊、竹節邊、邊棠邊、冰竹梅邊、卷書邊、萬字邊、獅子滾繡球邊、富貴不斷頭邊、夔在套蝠邊(蝙蝠寓福)、暗八仙邊(八仙手持的道具)、鶴壽邊(白鶴與各種壽字)、福壽邊(佛手與桃或蝙蝠與壽字)、金玉滿堂邊(金魚加水草水紋)……或古樸、或新穎、或簡潔、或精細、或平面展開、或立體凸現、或強烈明快、或平和迷離,可謂是百色百樣、美不勝收了。每套炕圍畫邊道的繁簡多寡不盡相同,但都是有機組合,相映成趣。如若再仔細體味其中吉祥涵意的構成匠心,那更是如嚼橄欖,餘味無窮。
同邊道相配的還有幾種適合形圖案紋樣,畫在畫空兩旁的為“卡頭”;設在第二組邊道下面角隅處的稱作“角雲子”,這些圖案都是“細炕圍”的附加裝飾,具有錦上添花之美。
畫空也稱“池子”,是炕圍畫的點睛之處。有長方形、圓形、菱形、扇形等多種形制。表現內容豐富,人物、花鳥、山水、風景無所不有;表現手法多樣,工筆重彩、水墨寫意,木版年畫,月份牌年畫、裝飾粉畫“多元並存”。
人物畫舊時多取材於歷史典故,話本傳說。一般有“桃園結義”、“三顧茅廬”、“太公垂釣”、“蘇武牧羊”、“四美圖”、“八愛圖”、“二十四孝”等。現時則多選用神話傳說、戲曲故事,一般為“嫦娥奔日”、“麻姑獻壽”、“鶯鶯聽琴”、“貂嬋拜月”、“白蛇傳”、“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打金枝”、“金水橋”等。有的是各種“選段”的集錦式“會串”,有的則以“連台本戲”表現。
花鳥畫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畫空內容,常畫的有:牡丹富麗、孔雀開屏、荷花嬌艷、鴛鴦比翼、松伴白鶴、竹擁熊貓、蝶戲秋菊、鵲鬧冬梅、蘭花沁香、山茶吐蕊,還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枝紅杏出牆來”……真箇是花團錦簇。喧鬧的春色,時時化解和撫慰著人們飽受生存之累的心境。勃勃的生機,常常激發著人們熱愛生活的興頭。
畫空內的山水畫多為高山奇峰、飛瀑流泉、碧樹煙雲。風景畫則多是各地名勝:北京的頤和園、北海的白塔、杭州的西湖、蘇州的園林、桂林的山水、太湖的漁歌帆影,以及由此變化而來的青山碧水、樓台亭閣、長橋曲欄、綠樹白雲構成的各種畫面。
然而“重頭戲”還屬鍋台畫和看牆畫。鍋台上方的稱為鍋台畫,無鍋台處則為看牆畫。由於其面積大,位置顯,因而使得匠人總是把最拿手的本事,用在此處顯露。內容多吉祥喜慶,如娃娃坐蓮花為“連生貴子”,錦雞與花是“錦上添花”,貓與牡丹蝴蝶組合為“耄耋富貴”,鹿鶴相聚則是“六契約春”,松竹梅一處為“歲寒三友”,花瓶中插月季花則是“四季平安”。
由於這些題材內容的含義,寄寓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希冀,故而倍受人們的喜愛,並作為“保留節目”傳流不衰。由於這些畫面都以飽滿的構圖,艷麗的色彩,生動精細的刻畫而引人注目,故而享受著主人們的“重點保護”,有的是以透明的塑膠薄膜遮罩;有的則專門串一“茭箭排排’擋塵御氣。只有在親朋好友上門或左鄰右舍相聚時,方才展示誇耀,其珍愛之心可見一斑。
灶頭畫是與鍋台畫相連的立式畫面。因在風箱上方供灶君的位置故而得名。表現內容有瓜果、花鳥,亦具吉祥內涵。

綜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窺見山西民間形式之內蘊,集品類眾多的藝術形式,容五花八門的表現手法,納豐富多彩的題材內容。傾其所愛,盡其所想,反覆鋪陳,疊加組合,構成了其大紅大素,大雅大俗的美學品格。

連結;山西省平陽民間木版畫

木版畫是集繪畫、雕刻和印刷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是中國“年文化”的產物。我省晉南盛產麻紙,棗木甚多,是木版印刷的理想材料牞宋金時期,晉南一帶的造紙、刻板、印刷業已相當發達,是其成為木版雕印發源地的重要原因。歷代不僅官府在這裡設定出版機關,私人開設書坊也很多。木版畫作為晉南人的一種行業,產地主要分布在平陽(今臨汾)、浮山、絳州等地,這些地方製作的年畫統稱為“平陽年畫”。

《中國古代印刷史》稱平陽民間木版年畫為年畫的始祖;《中國版畫史》有“版畫之頭,平陽啟之”的記載。平陽民間木版年畫興於宋金,盛於元,明清時期是其發展的黃金時代。平陽木版年畫經歷了較為漫長的成熟期,起初為佛、道教刻印圖書,隨後走向民間,木版年畫印刷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在生產規模上也隨之擴大。僅臨汾城內,就有益順畫店、德隆畫店、興昌畫店等;洪洞縣城內的瑞蘭齋天泰成畫局、曲沃縣的同成紙局常年雇用很多工人印刷木版年畫。每年臘月,各縣城鄉集市上,設攤擺畫,賣窗花,賣對聯,頗為興盛。據統計,明清時期臨汾及周邊地區有年畫大小作坊百餘戶,每年印刷發行木版年畫總計有1億張。

平陽木版畫的題材大都以戲曲故事、民間風俗、神話傳說、人物花卉為內容。臨汾自金元時期即成為戲劇搖籃之鄉,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以戲曲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戲曲木版年畫在中國木版畫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木版畫將動態的戲轉換為靜態的戲,將瞬間的美定格為永恆的美。除了年畫外,還有中堂、屏條、拂塵紙、灶君、鬥神、天地神以及窗花、燈花等等。拂塵紙畫俗稱“撲楞紙”,是張貼於炕櫃、牆窯、碗架、桌邊的長平條畫。一畫四圖,是既擋塵土又美觀的裝飾品。還有紙燈畫,是專為農民自製燈籠的張帖畫。

平陽木版畫作為綜合藝術,將木版雕刻技法、色彩、線條、題材融為一體,是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有明確記載的較有名的傳承家族,有平陽的徐家(宋)、姬家(金)、張家(金)、姜家(元)、溫家(明)等。宋金時期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義勇武安王位”兩圖就分別出自姬家和徐家,它們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民間張貼畫(版畫)的寶貴作品。現在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收藏的“丁公”、“善火福水”等也屬木版年畫中的罕見珍品。

1938年日寇侵占臨汾後,木版畫的製作受到嚴重影響,襄汾、新絳一帶木版年畫作坊多被燒毀幾乎絕跡,大量實物被毀壞。新中國成立後,我省的美術工作者曾為木版畫的恢復做過大量的工作,晉南的美術工作者趙大勇等人在廣泛收集原存的舊木版年畫的基礎上,曾於上世紀50年代醞釀籌資恢復平陽木版畫的生產,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研究、整理、創新年畫。2002年12月,山西省文物局批准趙大勇自辦臨汾市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

平陽木版畫從民俗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文化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珍貴的形象資料,我們只有不斷地去適應社會發展的審美需求,才能使技藝得以健康傳承。

民間畫特色相關知識

民間畫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它所蘊藏的文化遠遠超出它的畫面內容,作為民間藝術的一部分,它維繫著整個民間傳統藝術的根基。民間畫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審美等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