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鯢屬

山溪鯢屬

山溪鯢屬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兩棲綱(Amphibia)、有尾目(Urodela or Caudata)、小鯢科(Hynobiidae)、山溪鯢屬(Batrachuperus)、世界已知6種。中國有4種。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27°~35°,東經98°~107°之間。阿富汗1種,伊朗1種,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34°~38°,東經48°~70°之間。在西藏高原東側(西藏東部、雲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東南部以及甘肅南部)和西側(阿富汗的喀布爾和伊朗北部)呈斷裂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1870年首次發現於四川寶興縣。世界已知11種。山溪鯢屬是小鯢科的1屬。

形態特徵

體全長一般在250毫米以下。頭扁平,有眼瞼,犁骨齒呈“八”形,略近犁骨後半段(見圖)。唇褶發達;有頸褶,軀幹和尾基部圓柱狀。指、趾各4。1870年首次發現於四川寶興縣。世界已知6種。中國有4種,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27°~35°,東經98°~107°之間。阿富汗1種,伊朗1種。山溪鯢屬中有的種類掌、蹠部有黑棕色角質鞘。龍洞山溪鯢體形最大,有童體型。

生活習性

山溪鯢屬山溪鯢屬
多棲息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溪內。以水棲為主,常隱棲在水質清澈、水溫低、水深10~50厘米的流溪石下或回水盪內碎石間,少數在溪邊石縫中或土隙內。以蝦、水生昆蟲、水藻等為主要食物。3~4月為繁殖盛期。水溫4~10℃時,少數個體延至5月產卵。體外受精。卵大,色乳白,一般5~16粒單行排列在卵鞘袋內。卵鞘袋長65~125毫米、直徑8~19毫米,有的長達200毫米以上,表面有細縱縊紋。一端貼附在流溪石塊下,另一端懸於水中。幼體在溪水中生長發育,完成變態。
可食用,味美而有營養,四川稱為杉木魚或羌活魚,可以入藥。

分布範圍

大致在北緯34°~38°,東經48°~70°之間。在西藏高原東側(西藏東部、雲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東南部以及甘肅南部)和西側(阿富汗的喀布爾和伊朗北部)呈斷裂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