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欖科

山欖科

山欖科,雙子葉植物綱山欖科,約800種,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美洲熱帶地區,中國有14屬28種,主產華南和雲南,少數在台灣和西藏地區。

基本信息

名稱

山欖科

簡介

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單葉,常互生,革質,全緣,羽狀脈,多具托葉。花單生或聚傘狀花簇,兩性,稀單性或雜性;萼片通常4~6,略連合,覆
山欖科山欖科
瓦狀;花瓣下部連合,裂片與萼片同數或為其2倍,覆瓦狀,全緣,有時其側面或背部具撕裂狀或裂片狀附屬物;能育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對生,或多數排列成2~3輪,著生於花冠裂片基部或冠管喉部,分離;退化雄蕊鱗片狀至花瓣狀,或無;子房上位,常4~5心皮合生,中軸胎座,花柱單生。果為漿果或有時為核果狀。種子1至數枚,具油質胚乳或無,種皮褐色,富含單寧,有各種疤痕。髓部、皮層及葉肉常有成列的乳管,葉、花及果實通常被單細胞雙臂毛,內果肉為多數乳汁管所穿通,在較大的果實中,表皮為棕色木栓皮所取代,外層有時為厚壁組織。花粉單類型,長球型,具3~4(~6)溝。倒生胚珠具一層珠被,珠孔朝下。染色體基數x=12,13。35~75屬,約800種,遍布熱帶,主要分布於東半球和美洲熱帶地區,在歐洲及亞洲除熱帶以外的地區無分布。中國有14屬28種,主產華南和雲南,少數種產台灣和西藏。
本科有很多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一些植物髓部、皮層及葉常有乳管, 破裂後有乳汁流出, 可提取硬橡膠(guttaperca),供制優良的絕緣材料,如著名的古塔波膠即產自膠木屬;有的種子含油率高,如牛油果屬、梭子果屬紫荊木屬等是很好的木本油料植物;有的樹皮含單寧,可提制栲膠,如紫荊木屬;有的果可食,如人心果、星蘋果、蛋黃果、古巴柿、神秘果、桃欖和龍果;有些為大喬木,木材堅硬,材質優良,是上等商品材;有些種藥用。
人心果 原產美洲熱帶地區,世界各熱帶國家及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有栽培。喬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狀,葉密聚枝頂,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萼片6枚,2輪排列,花冠裂片背部兩側具2枚等大的花瓣狀附屬物,能育雄蕊6枚,退化雄蕊花瓣狀;果橢圓形、卵形或球形,褐色,果肉黃褐色,透明,果大而多汁,可食,味甜可口;樹幹的乳汁為口香糖原料;種仁含油率20%;樹皮含植物鹼,可治熱症。
紫荊木 產越南北方至中國廣東、廣西,生於混交林下。高大喬木,葉片兩面無毛;萼片4枚,2輪排列,花冠黃綠色,能育雄蕊18~22枚,無退化雄蕊。特產于海南的海南紫荊木(Madhuca hainanensis)與紫荊木的區別是葉背被毛,花冠白色,能育雄蕊28~30;二者種子含油量高達30~50%,供食用或制皂;木材結構緻密,材質堅韌耐腐,是很好的建築用材;樹皮含鞣質,可制栲膠。
梭子果銹毛梭子果 產越南至華南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溝谷雨林中,或路旁偶見。幼枝、葉背、葉柄被絨毛;萼片(2~)4~5(~6),1輪排列,花瓣背部有2個呈膜質狀的附屬物,能育雄蕊5枚,退化雄蕊5枚,肥厚,其末端有 1未發育的呈箭頭狀的花葯。它們的種子含豐富的油質胚乳,是很好的油料植物,可供食用或制皂;木材通直、結構緊密、木質堅韌,是很好的建築等方面用材。
蛋黃果 原產美洲熱帶;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中國雲南、廣東有栽培。小喬木;萼片通常5,1輪排列,花瓣不具附屬物,花絲基部無毛,有退化雄蕊;果倒卵形,綠色轉蛋黃色,外果皮極薄,中果皮肉質,肥厚,蛋黃色,可食,味如雞蛋黃,故名。
山欖科和柿科親緣關係最為密切,與Hoplestigma-taceae科也有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還有人認為與安息香科(Styracaceae)、灰木科(Symplocaceae)、番荔枝科(Anonaceae)和山茶目(Theales)有較近的親緣關係。據J.哈欽森等的意見,柿樹、山欖一類是從離瓣花群中較原始的番荔枝目單獨起源,與合瓣花群的各目幾乎無親緣。科內各屬界限還不很清楚,各學者對分屬的依據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同一種群,被歸在幾個不同的屬內,這就造成本科有35~75屬的幅度,在植物界各科中,這種現象是較為罕見的。
山欖科山欖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