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大

山東科大

山東科技大學,建校於1951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礦業見長,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大學。

簡介

山東科大山東科大
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在青島濟南、泰安三地辦學,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山東省教育廳主管。

發展

學校由15個學院、9個直屬教學系(部)組成,設有67個本科專業,76個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3個學科為山東省“泰山學者”設崗學科),1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包括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內的省部級重點學科(實驗室)16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學校設有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授權業務中心、國家外專局外語培訓中心、“山東——俄羅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島市製造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在學校設有中國唯一的“中國科學中心”。
學校現有在校生31000餘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600餘名,另有成教生30000餘名。有教職工2600餘人,高級職稱人員855名,其中教授245名,副教授426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5名,博士生導師90名,碩士研究生導師450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名,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教師60名,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0名。
學校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科技優勢。在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礦產普查與勘探、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岩土工程等領域有較強的學科基礎和學術優勢。設有材料科學研究院、系統工程、機電技術、空間信息、電子工程、計算機套用、金融數學、計算模型與算法、工程造價、科技哲學、企業形象、中國文學、套用法學等80餘個研究院(所、室)。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部委、省市級的大批科研項目,已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31項,其中包括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在內的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36項,獲準國家授權專利199項。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863"高科技項目12項,國家"973"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5項(其中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項,科技部政府間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0餘項。2005年科研經費10522萬元。
校辦產業已形成機械電子、防水建材、環境保護、信息技術和科技培訓等產業中心,資產總額達5000餘萬元,年利稅500餘萬元,振弦感測技術、等離子熔覆技術和防水建材研發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防水建材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走教育國際化的道路。已與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等15個國家的5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建有6箇中外聯合實驗室。承擔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和國家重點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40餘項,並在互訪、進修、聯合培養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與法國巴黎高等計算機學院開展了合作辦學項目,與德國安斯巴赫技術大學開展了學生交流項目。學校接收有日本、俄羅斯、美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等國留學生,有20多名教師是國際學術組織的重要成員。學校每年都承辦和主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編輯出版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科大報》等報刊。
經過50餘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在新的世紀,山東科技大學將努力建設成一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省屬重點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