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千佛山東麓,北臨黃河,南望泰山,是我國目前31所獨立建制的高等藝術院校之一。學院現占地900餘畝,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擁有千佛山校區與長清校區。學院是我國獨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藝術院校之一,是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Shandong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

1977年9月,經山東省計委批准,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改制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

1982年9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更名為山東輕工業學院工藝美術分院。

1992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建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2014年4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專任教師477人,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158人,其中正高職稱54人、副高職稱104人,講師18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在讀博士13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68人,在讀碩士3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跨世紀人才1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1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5人,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人,省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1人。聘任國內外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客座教授53人。

院系設定

學院設定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套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公共課教學部11個教學單位。

學科建設

據2014年4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有藝術設計動畫等14個本科專業,51個專業方向。設計藝術學、藝術學為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藝術設計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設計藝術學、藝術學、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

教學成果

據2014年4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獲山東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
省級精品課程有:設計素描、包裝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廣告攝影、景觀設計、現代設計藝術史、網頁藝術設計、動畫形象設計、廣告設計、服裝攝影及服裝表演綜合表現、展示設計、藝術學概論、設計美學、服裝結構設計、標誌設計。
校級精品課程有:印染設計、纖維藝術、促銷廣告、書籍設計、DV影像與剪輯。

教學資源

學院建有綜合實驗中心、數字藝術與傳媒實驗中心、特種工藝實驗中心3個實驗中心,含33個實驗室,建有22個校級校外實習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4年4月學院官網顯示,學習科研機構有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民藝研究所、家具設計研究所、圖像藝術研究所、墨子小孔成像研究中心、玻璃藝術研究所和建築與景觀設計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其中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為山東省人文社科基地,同時學校也是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研發基地。

科研項目

據2014年4月學院官網顯示,2002年以來,先後承擔了和承辦了以下項目:
1、山東省教育成就展、中國國際教育科技博覽會山東展廳、山東省教育事業“十五”成就暨“十一五”規劃展;
2、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館的總體設計;
3、2006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會徽、數字形象大使、孔子像(範本)的設計;
4、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會徽、吉祥物、獎牌、宣傳畫設計等整體設計;
5、主辦“2003當代書籍設計專家論壇”,主辦2004山東省青年美展——“平安山東”招貼設計大賽;
6、2005全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論壇暨首屆‘設計之星’全國大學生優秀平面設計作品展;
7、2006中國(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暨首屆世界大學生攝影藝術展;
8、2007齊魯國際攝影周暨墨子小孔成像國際攝影研討會;
9、2002中國當代壁畫藝術座談會;
10、2006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系列作品展覽、學術論壇活動;
1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資格——廣告設計師”標準制定及培訓項目;
12、中國民藝研究所和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參與國家“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13、2011年承辦"手藝農村——山東農村文化產業調研成果展"等。
14、創辦有學報《設計藝術》、院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報》及專業網站《設計·中國》。
15、2005年5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加入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

學術資源

學院擁有圖書館,館內藏書56萬冊,電子圖書18萬冊,中外文期刊454種;擁有覆蓋全校的計算機網路。建有博物館、美術館,其中孫長林藝術館收藏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物和藝術品3600餘件(套),中國民藝博物館收藏民間藝術品20000餘件(套)。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於茂陽 黨委書記
潘魯生黨委副書記、院長
楊新力黨委副書記
裴新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新副院長
刁在祥副院長
張雲龍副院長
苗登宇副院長
王立果院長助理

文化傳統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校訓:天工開物,匠心獨運
“天工開物”一詞取自中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工藝文獻《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思想強調人與天(自然界)相協調、人工(人力)與天工(自然力)相配合,通過技術從自然界中開發出有用之物。“天工開物”思想的內涵在於,自然界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好而有益之物,但不會從天而降、輕易取得,而是“巧生以待”,須借水火等自然力的作用,再以人力和技術通過金屬、木石工具從自然界開發出來,為人所用。“天工開物”思想強調人類順應自然和科學規律,立足民生的工藝造物行為,表達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工藝思想,是中國工藝造物思想的集中體現,具有豐富的設計文化內涵。
“匠心獨運”源自唐代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匠心”,即工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獨”即“獨特”;“運”即“運用”。“匠心獨運”指獨創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思想體現在設計藝術中首要的就是要求設計應該尊重自然生態,順應自然規律,進行“生態設計”。生態設計的理念與“天工開物”強調“天工”(自然力)與人工相配合、自然界的行為與人類活動相協調的思想不謀而合。“匠心獨運”思想反映在設計藝術領域就是“藝術創新”,同時它又是與“科學精神、人文素養、技術能力”相輔相成的。創新是設計藝術的靈魂。某種意義上說,設計就是為了創造或改進已有造物的過程和結果,如果不能有所變化,一味機械地重複,那么設計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設計存在的意義本身就是創新的需要,沒有創新也就無所謂設計。與設計藝術密切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是朝陽產業,創新是它的核心,有了創意與智慧,才能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學院校友

郭磊、王澤喜、上官超英、趙家樂、袁博生、蔡玉水、王勇、張崇偉、宋哲東、劉大力、仇世森、周長積、亓延慶、艾爾肯·艾買提、錢品輝、房玉賓、於勇、郭執銓、陳文進、原旭東、朱建林、高空、高良、姬長武、於勝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