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天祥

屈天祥

屈天祥,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對植物化學防治的研究造詣較深。在棉紅蜘蛛、黃條跳甲和菜蚜等化學防治研究上有突出貢獻。晚年對“燈下害蟲識別”做過研究,積累了大量寶貴資料。

基本信息

(圖)屈天祥屈天祥

屈天祥(1915年-1980年)江蘇省崑山縣,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1939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42年考入該校研究生部,在程淦藩及外籍教授司樂堪的指導下專攻昆蟲學。1944年畢業,繼續留校任植物病蟲害系講師。1946年被校方選派赴英國倫敦卜內門公司霍桑研究所從事化學農藥藥效的研究和進修。1948年回國,被金陵大學聘為副教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11月,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被調至浙江農學院,歷任植保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80年因病逝世於杭州。屈天祥曾任浙江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浙江昆蟲植病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個人概述

(圖)屈天祥曾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屈天祥曾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

屈天祥,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對植物化學防治的研究造詣較深。在棉紅蜘蛛、黃條跳甲和菜蚜等化學防治研究上有突出貢獻。

1934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1939年畢業,留校任助教。1942年考入該校研究生部,在程淦藩及外籍教授司樂堪的指導下專攻昆蟲學。1944年畢業,繼續留校任植物病蟲害系講師。1946年被校方選派赴英國倫敦卜內門公司霍桑研究所從事化學農藥藥效的研究和進修。1948年回國,被金陵大學聘為副教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11月,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被調至浙江農學院,歷任植保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53年,松小蠹蟲侵入杭州風景區,導致大片松樹樹梢枯死,災情十分嚴重。他應杭州市園林管理局之邀,潛心研究松小蠹蟲的生活史,探求其化學防治方法和蟲源出處,從而有效地制止了該蟲害的蔓延。

屈天祥從事農業昆蟲教育事業近50年,1952年到浙江農學院任教不久,即開設了“植物化學保護”的課程,為了加強這門課程的發展,1979年起從昆蟲教研組分出,單獨成立了化學保護教研室,成為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植物化學保護”學科的奠基人。不久,又在該校建立了農藥生態毒理學科教研室,這在各農業大專院校中也屬先例。

屈天祥曾任浙江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浙江昆蟲植病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80年4月25日,杭州,屈天祥不幸猝死辦公室里。

職業生涯

(圖)1952年10月 金陵大學植物保護系副教授金陵大學:屈天祥歷任該校助教,講師,副教授

1934年2月-1939年8月 金陵大學植物病蟲害系畢業。

1939年8月-1942年8月 金陵大學植物病蟲害系助教。

1942年9月-1944年8月 金陵大學植物病蟲害系研究生。

1944年9月-1946年11月 金陵大學植物病蟲害系講師。

1946年12月-1948年1月 英國倫敦卜內門霍桑研究所工作。

1948年2月-1952年10月 金陵大學植物保護系副教授。

1952年11月-1978年9月 浙江農學院植物保護系、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副教授、教授。

1978年10月-1980年4月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教授、系主任。

1980年4月25日 在杭州逝世。

個人影響

(圖)黃條跳甲黃條跳甲:50年代末,屈天祥經過二年試驗,正確採用交替用藥、選抗蟲品待措施解決該蟲防治問題

一、為浙江農村經濟合理解決蟲害問題開創了新路子。

1953年,浙江農村大面積種植的玉米遭受玉米螟的嚴重為害,屈天祥急農民所急,遂立題對玉米螟的為害、分布、生活史、習性、發生環境和防治方法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發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對第二三代玉米螟卵的寄生率高達60-70%,從而對玉米螟的發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第一代玉米螟卵則寄生率很低。鑒於這種情況,他向有關農業部門及廣大農民提出了,當第二三代玉米螟卵赤眼蜂寄生率高、濕度大的年份,可以少用藥或不用藥物防治的建議,進而提出了“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的科學論點,為經濟合理解決蟲害問題開創了新路子。

二、有效解決黃條跳甲防治問題。

50年代末,在杭州、寧波等城市郊區大面積蔬菜遭受黃條跳甲的嚴重為害,影響到市民吃菜問題。屈天祥隨即組織昆蟲組全體人員,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在他的指導下,設計出一套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試驗研究方案。他們首先著手解決對黃條跳甲的防治問題,然後進行其他環節的探討。為此,選用了敵百蟲農藥進行噴藥圍殲越冬代成蟲的同時,掌握黃條跳甲卵孵化高峰,採用敵百蟲藥液灌根的辦法,有效地抑制了該蟲。經推廣套用,二年後基本解決了該蟲的為害。之後,屈天祥針對黃條跳甲對幾種常用農藥產生抗性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經過二年的試驗測定,正確地採用交替用藥、選用抗蟲品種等措施,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黃條跳甲的防治問題。

三、解決了棉花紅蜘蛛對“1059”農藥的抗性問題。

1963年,屈天祥為了解決棉花紅蜘蛛對“1059”農藥的抗性問題,他經常與其他教師,到慈谿棉區,向當地技術員和棉農了解情況,親自到田間觀察,並自始至終與當地技術員一起就地試驗,結果認為K-6541殺蟎劑及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劑,防治效果最好,可以大面積推廣;還提出,防治棉紅蜘蛛應同時採取清潔棉田,清除雜草及選育抗蟲品種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解決了生產問題。

四、制訂簡便對策防治蚜蟲。

文化大革命”期間,屈天祥雖備受折磨,但始終關心農業生產上的問題。為了解決當時蔬菜受桃蚜及蘿蔔蚜的嚴重為害,他與當地的蔬菜試驗場掛鈎,和菜農相結合,以廣大蔬菜區為試驗基地,採取大田與室內同時進行的方法,開展了對兩種蚜蟲的增長規律、生活習性及農藥防治等試驗。在首先解決防治蚜蟲為害的前題下,經過整整3年(1975年-1978年)的時間,基本查清了菜蚜(主要桃蚜)的寄主有十字花科(薺菜)、石竹科(牛繁縷)、豆科(大巢菜、紫雲英)、茜草科(豬殃殃)、傘形科(竊衣)等等39個科135屬208個種;對其消長規律也基本摸清;並篩選出行之有效的樂果馬拉松棉油皂等多種藥劑;採用樂果稀釋液浸種、塗莖等簡便方法。從而制訂出對蚜蟲的防治策略、防治適期和防治對象田,將蚜蟲的危害控制到允許損失的限度(5%)。防治區與非防治區相比,蔬菜增產達20%以上。

成就貢獻

1976年以後,屈天祥為了解決基層測報站對燈誘昆蟲識別的困難,他選定了“燈下害蟲識別”的課題研究,在近四年的時間裡,不分寒暑,放棄假期休息,專心從事燈下昆蟲的誘集,並將誘集的各種昆蟲,按目、科及個體大小進行分類。為了正確鑑定每一種昆蟲,他終日在成堆的工具書里,埋頭查對,然後作出正確的結論。據初步統計,已收集和鑑定燈下昆蟲達1000餘種,繪圖500多幅,撰寫論文25萬字,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

為了加強“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的發展,1979年起從昆蟲教研組分出,單獨成立了化學保護教研室,成為浙江農業大學植保系“植物化學保護”學科的奠基人。不久,又在該校建立了農藥生態毒理學科教研室,這在各農業大專院校中也屬先例。

人物評價

(圖)心房顫動動率譜:屈天祥患有該病心房顫動動率譜:屈天祥患有該病

屈天祥在教學上堅持“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二者不可缺一”的觀點。他認為搞科研的目的既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也是為了充實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他在講授農業昆蟲學的課程時,不斷以最新科研成果來增加講課內容,蒐集國內外資料和民眾的經驗,並經常將民眾在生產實踐中創造的農諺,充實到教學中去。講課深入淺出,易懂易記。如講述水稻害蟲黑尾葉蟬時,他引用了浙江東陽農民防治黑尾葉蟬的一首農諺:“一年三熟成片種,熟熟三光除蟲源;兩季秧田抓到底,收耕灌水巧滴油;稻田四周緊封鎖,早種稻苗早治蟲;合理施肥巧管水,增強稻苗抗病蟲。”實際上這首農諺正反映了解決該蟲為害的全過程,也提出了防治的策略及多種有效的防治措施。他講課的內容少而精,講究實效。平時對學生在學習上以啟迪為主,以達到豁然開朗的教育目的。

屈天祥除了做好課堂實驗外,常親自帶學生到田間果園各處觀察害蟲的發生情況和為害症狀。他在指導學生科研時,要求嚴謹,目的明確,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放過,稍有差錯,則需重做。他滿懷熱情,循循善誘,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屈天祥是一位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忠於職守,熱心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身患嚴重高血壓心房顫動,領導和同志們見他眼角充血,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含笑而答:“不要緊。”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身在病床上也不忘工作,隔日要聽取助手匯報一次工作,並及時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一旦病情好轉,未待痊癒,就急著要求出院。出院後又立即投入緊張而繁忙的工作。1980年4月25日,不幸猝死在辦公室里。全系員工無不為之潸然淚下,懷念他崇高的革命精神。

主要論著

(圖)農業昆蟲學農業昆蟲學

1、屈天祥,樊德方:《防治家雀為害的初步試驗》,《農業學報》,1955,6(3)

2、屈天祥,陳琇,樊德方:《松小蠹蟲生活習性及其防治的研究》,《浙江農學院學報》,1956,1(2):221-233

3、屈天祥,陳琇:《玉米螟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浙江農學院學報》,1956,1(1)

4、屈天祥:《浙江土農藥志(浙江省農業廳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

5、屈天祥:《黃條跳甲及其防治》,《浙江農業科學》,1961(9):436-437

6、屈天祥,祝汝佐等:《農業昆蟲學(上冊)》,1-378,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

7、屈天祥,李學騮等:《農業昆蟲圖冊》,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8、屈天祥,陳其瑚馮劍虹李志強:《蚜蟲生活習性及其防治》,《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80,6(2):67-68

9、屈天祥(兼副主編):《水稻害蟲》,(58-246頁),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10、屈天祥(副主編):《農業昆蟲學》,(第二版,上冊),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