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真菌感染

尿道真菌感染

主要影響膀胱和腎。最常見的病因為念珠菌種感染,為人類正常共生菌,可從口腔,胃腸道,陰道和損傷的皮膚中找到。然而,所有的致病真菌(如新型隱球菌,麴黴菌種,毛黴菌種,組織胞漿菌,芽生菌,球孢子菌)可作為全身性或播散性真菌感染的一部分感染腎臟。

基本信息

概述

泌尿道真菌感染主要影響膀胱和腎.最常見的病因為念珠菌種,其為人類的正常共生菌,經常從口腔,胃腸道,陰道和損傷的皮膚中找到.然而,所有的致病真菌(如新型隱球菌,麴黴菌種,毛黴菌種,組織胞漿菌,芽生菌,球孢子菌)可作為全身性或播散性真菌感染的一部分感染腎臟.
念珠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因為局部尿路導尿管.一般,雖然念珠菌和細菌感染經

尿道真菌感染尿道真菌感染
常同時發生,但大多數Foley導尿管有關真菌感染隨著菌尿及抗生素治療後.
腎念珠菌病通常是血源性播散,常從胃腸道起源.從腎造口術的導管上行感染,其他長期留置物,支架亦會發生.高危病人是那些患腫瘤,愛滋病,化療或用免疫抑制藥物後免疫功能受損者.這類病人中念珠菌血症的主要院內感染來源是血管內留置導管.腎移植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危險性,因為其有留置導尿管,支架,抗生素,吻合漏,梗阻和免疫抑制治療.

症狀和體徵

大多數念珠菌尿的病人為無症狀性的,但有較易識別的易感因素.
究竟念珠菌能否導致症狀性尿道炎(輕度尿道瘙癢,尿痛,水樣分泌物)還有爭議.男性中僅在所有其他非淋球菌尿道炎病因都被排除後,才考慮真菌引發這些症狀.念珠菌性尿道炎在女性中少見,尿痛症狀通常是因為尿液通過接觸發炎的尿道周圍組織時.白色念珠菌性前列腺炎在糖尿病人中不常見,通常繼發於器械檢查後.
因念珠菌導致的膀胱炎可能引起尿頻,尿急,尿痛和恥骨上疼痛.血尿常見,在糖尿病控制較差的病人中,曾有氣尿和氣腫性膀胱炎的報導.在膀胱腔內可發現一個或多個真菌球或糞石,其在膀胱局部或上尿路形成,有時導致尿道梗阻.
多數血源性腎念珠菌病的病人缺乏與腎臟相關的症狀,但除外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發熱,念珠菌尿和不能解釋的腎功能變壞.上行感染常引起輸尿管和腎盂內產生真菌球成分.這些團塊常與血尿發生有關,導致尿路梗阻.有時,會發生乳頭壞死,形成腎內和腎周膿腫。可有播散至其他部位(中樞神經系統,皮膚,眼,肝,脾)的臨床表現。

診斷

出現不能解釋的念珠菌尿時應及時評價有無尿路結構異常.已證實有念珠菌尿的病人臨床可表現為無症狀性念珠菌尿,尿道炎和前列腺炎,膀胱炎(伴或不伴糞石形成或氣體形成),原發性腎念珠菌病和血源播散性念珠菌病.
與細菌性尿路感染不同,念珠菌尿水平反映了真正的念珠菌性尿路感染,及不僅是導尿管內集落或尿液標本的污染並不知道.通常在出現膀胱炎或刺激和念珠菌尿的高危病人中診斷膀胱炎.來自真菌的物質排出有時可被觀察到

尿道真菌感染尿道真菌感染
.膀胱鏡和腎臟,膀胱超聲有助於發現糞石形成和梗阻.
存在發熱和念珠菌尿,有時存在乳頭壞死和真菌球排出提示上行性腎念珠菌病的診斷.儘管腎功能常常減退,如無腎後梗阻時嚴重腎衰很少發生.尿路影像能幫助評價受累程度.念珠菌血培養常為陰性.

治療

念珠菌尿對於氟胞嘧啶每日50~150mg/kg每6小時1次口服治療1~2周有效,但常常出現抵抗.在新的抗真菌衍生物中氟康唑似乎對於真菌性尿路感染最有效,因為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每日一次劑量,進入尿和腦脊液穿透力良好.氟胞嘧啶或氟康唑200mg/d口服應給予無症狀性念珠菌尿病人.
未留置導尿管的症狀性膀胱炎患者可以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療1~4周.單劑量的兩性黴素B0.3m

尿道真菌感染尿道真菌感染
g/kg靜注也有很好的療效.當長期留置導尿管時,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可減少真菌尿,但很少能根除.膀胱沖洗可能有效.
在患腎念珠菌病的病人中,以兩性黴素B和大劑量氟康唑(≥400mg/d)治療與白色念珠菌和熱帶假絲酵母菌的侵襲性感染初期治療同樣有效.甚至在開始時套用兩性黴素B,口服氟康唑亦應在治療早期取代之.然而,一些少見念珠菌種對於氟康唑不敏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