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

是泌尿系統各部位結石病的總稱,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一。由於解剖學的差異,男性發病多於女性。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

定性

泌尿繫結石(簡稱尿石症)是泌尿系統各部位結石病的總稱,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一。由於解剖學的差異,男性發病多於女性。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尿道結石常見下腹部劇烈絞痛、血尿或無尿;膀胱結石一般無症狀;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呈陣發性腰或腹部絞痛,向陰部放射,伴血尿等。由於結石的存在,常合併感染或腎盂積水。中醫學診斷為"石淋"和"血淋",且有較好的療效。

診斷要點

根據腰部或側腹部突然出現劇烈絞痛,向下腹部、陰部放射,並見血尿(或顯微鏡下見大量紅細胞)的臨床表現,即可作出臨床診斷。非典型病例,可做腹部X線平片、腎和膀胱B超、泌尿系造影檢查。無痛性血尿應考慮其他疾病。

西藥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用阿托品0。3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口服。

中藥治療

1、下焦濕熱。

表現:突然出現腰部或側腹部絞痛或劇痛,向陰部放射,尿頻,尿急,尿痛,尿熱,口苦,心煩。舌苔黃膩,脈滑數。

中成藥:①金砂五淋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②結石通片,每次2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食療:①玉米須50克,車前子20克(布包),生甘草10克。加水500ml,煎取300ml,去渣溫服,每日3次。②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30分鐘,代茶頻飲。

2、熱傷血絡

表現:大量血尿,肉眼可見,或尿檢發現大量紅細胞。舌紅苔黃,脈弦細數。

中成藥:①荷葉丸,每次9克,每日2~3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②百寶丹,每次0 4克,每4小時1次,用溫開水調服。

食療:①紅色野莧菜(連根)、鮮車前草各50克,加水500ml,煎取300ml,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每日數次,連服數日。②生藕節500克,側柏葉100克。搗爛取汁,用溫開水沖服,每天3~4次。

3、脾腎虧虛

表現:腰腹隱痛或絞痛,遇勞加重,小便餘瀝不淨,精神疲乏,面色無華,腰酸腿軟。舌淡暗,脈沉細弱。

中成藥:①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②濟生腎氣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同時加服利尿排石的中成藥。

食療:①赤豆、粳米各50克,雞內金20克(研粉)。將赤豆、粳米煮粥,粥熟後拌入雞內金粉和適量白糖,每日服食2次。②雞內金、玄明粉各3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用生甘草10克煎湯送服。

家庭自療

1、灸法:取膀胱俞、陰陵泉、三焦俞、行間、太溪。可根據症狀加減配穴:發熱者加合谷、外關;血淋加血海、三陰交;氣淋加太沖;膏淋加氣海。按艾柱灸法常規施術。每日施1~2次,每次灸3~5壯,或每次5~10分鐘。

2、刮痧:主刮大椎、大杼、肺俞、膏肓、神常經穴部位,配刮經穴部位:中極、膀胱俞、陰陵泉、太溪、太沖,熱淋加刮三陰交,內庭經穴部位。石淋加刮水泉經穴部位。血淋加刮血海經穴部位。氣淋加劇氣海經穴部位。膏淋加劇脾俞、腎俞、百會經穴部位。輕刮氣海、脾俞、腎俞、白會經穴部位3~5分鐘;重刮其他經穴部位3~5分鐘。

3、敷貼:①生蔥白3~5莖,食鹽少許,共搗爛如膏,取藥膏如棗核大小數塊,放膠布上分貼神闕、小腸俞、膀胱俞,每日換藥1次。②鮮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元寸1克。諸藥混合,搗融如膏,取藥膏如棗大1塊,放於膠布中間貼敷神闕、膀胱俞、腎俞穴,每穴1張,每日換藥1次。

4、保健功法:患者取坐位,兩足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舌抵上齶,兩目微閉,排除雜念,待完全入靜後,開始練功。吸氣時意念靜,呼氣時意念松,同時使結石部位放鬆,雙足趾上蹺。每日早中晚各練功1次,每次30~40分鐘。

生活提示

本病結石直徑≥8mm時,中西醫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直徑>10mm時,建議作體外碎石和手術取石。由於結石引起嚴重尿路梗阻,腎積水長期不能解除,影響腎功能時,應儘快手術治療。結石梗阻在尿道時,疼痛劇烈,無尿,此時應作跳躍動作和大量飲水,這有利於結石的排出。本病的預防在於平時多喝水,釋稀尿液,促進細小結石排出體外。此外,少吃菠菜、海味,及時治療泌尿系感染和先天性畸形,對預防和治療本病都有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