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生存哲學

尼采生存哲學

概述本書是尼采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尼彩生存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氣息的人,他就知道,這是高崗上的空氣,是使人精神煥發的空氣。一個人必須加以培養以適應這種空氣,否則他就會有受寒的危險。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開 本: 大32開

出 版 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6-1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 >> 世界哲學

定價:¥26.00

內容簡介

1.我認為人類所具有的偉大性是對命運之愛:一個人無論在未來、過去或永遠都不應該希望改變任何東西。他不但必須忍受必然性,並且,他沒有任何理由去隱瞞它---在面對必然性時,所有的理想主義都是虛假的---但它必須去愛他。。。。。。

2.一個人必須堅定,必須用他的兩條腿安全的站起來---否則,他根本就不能愛。

3.天才都是有賴於快速的機能活動,都是有賴於一種繼續不斷為自己獲得大量精力的可能性。

4.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一旦我們捏造了一個觀念世界,我們就剝奪了現實世界的價值、意義和真理。。。。。。“真實世界”與“表面世界”----用一般英語來說,虛構世界和現實世界。。。。。。這個觀念的謊言一向是現實世界的禍因;由於它,人類最基本的天性變成為厚顏和虛偽;而因為過於厚顏和虛偽,這些價值已漸漸被人尊崇,其實,這些價值是與確保人類繁榮、人類未來以及對這個未來的最大要求的那些價值正相反對。

5.寒冰在近,孤獨可怕----然而,在陽光下的一切東西是多么沉靜!

6.哲學是一種自由的退隱到冰區和山峰---是對於存在上一切陌生而可疑東西的尋求,是對於一向為道德所嚴禁的任何東西的尋求。

7.他是從一個堅硬、可愛而芳香的東西中脫穎而出的。他只享受對他有利的東西;當跨越對他有利東西的範圍時,他的快樂,他的欲望就停止了。他發現補救損害的方法;他知道怎樣把那些嚴重意外事件變為對他有利的東西;凡是對他無害的東西,都使他更堅強。他本能地從他所看到、聽到和經驗到的一切東西中收集他的資料。他是一個淘汰原則;他揚棄很多東西。無論他所接觸的是書本、人或自然景色,他總有所伴;他尊崇他所選擇的東西,他尊崇他所承認所信任的東西。他對於一切刺激反應都很慢,而這種緩慢是長久的謹慎和故意的高傲在他向上產生的---他考驗那迫近的刺激;他不會想到去接近它。他不相信“壞運”,也不相信“罪惡”,他能了解自己和別人;他知道怎樣去忘卻---他堅強得足以使任何東西都變為對他有利的東西。

8.想在善和惡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須首先是個破壞者,並砸爛一切價值。

也就是說,最大的惡屬於最高的善。不過,後者是創造性的善。

9.查拉圖斯特拉: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

我鍾愛那些只知為完成而活的人,因為他們正是一人過程的跨越者。

我鍾愛那些非凡的輕蔑者,因為他們正是非凡的崇拜者,以及渴望彼岸的羽箭。

我鍾愛那些人,他們不先向天際以外去找尋一個為之犧牲的理由,卻默然殉身大地,以期大地終有一日能為超人所有。

我鍾愛那些為求知而活,同時為使超人得以出世而求知的人,如是,他追求著自己的完成。

我鍾愛那為構築超人之棲所而工作,並為供給超人以大地與動物而創造的人,如是,他追求著自己的歸宿。

我鍾愛那珍惜自己道德的人,因為道德是自我完成的意志與一枝憧憬的箭。

我鍾愛那不對自己之精神作任何保留而期望化整個精神為道德的人,如是,他在精神上跨越了那座橋。

我鍾愛那使自己的道德與自己的志趣和命運合而為一的人,如是,他可為了個人的道德而不顧生死。

我鍾愛那不貪圖過多道德的人,一種道德往往較之兩種道德為佳,因為那種道德更近於命運之結。

我鍾愛那不吝於靈魂、既不受謝亦不致謝的人,因為他常給舍而不藏私。

我鍾愛那因常贏骰子而感到慚愧的人,他會自問:“我是一個作弊的賭徒嗎?”----因為他輸得起。

我鍾愛那行而後言、踐履甚於允諾的人,因為他追求著他的自我完成。

我鍾愛那肯定未來而救贖過去的人,因為他願為眼前的人效死。

我鍾愛那對上帝“愛之深而責之切”的人,因為他必將因招引神怒而亡。

我鍾愛那在受創時依舊能夠保持其深遂的靈魂,而些微小事亦可使他赴湯蹈火的人,如是,他會欣然地跨過那座橋。

我鍾愛那因心靈過於豐實而忘已,且與萬物合一的人,如是,萬物乃成為他的歸宿。

我鍾愛那精神與心靈兩皆自由的人,如是,他的頭只不過是其心之內腑,而他的心則促使他完成自我。

我鍾愛那些人,他們像一顆顆自天頂烏雲中降落的沉重雨點,預報著雷電之即將到來,並如預言者般地逝去。

10.避免憤恨並了解憤恨---要了解這個問題,一個人必須經驗過他的力量和衰弱。

11.要滿足你最好或最壞的慾念,最好是去經歷一場大難,不管是什麼樣的歷練,都可能使你在某方面成為人類的高瞻遠矚者與施捨者,人們可能讚頌你,相反的,也許會嘲弄你(不過你將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資格嘲弄你的人)。

偶像的黃昏

12.《新約》山頂垂訓在套用於性的問題時說:“如果你的眼睛惡意逗弄你,就挖掉它。”幸虧沒有一個基督徒照此辦理。滅絕激情和欲望,僅僅為了預防它們的愚蠢以及這種愚蠢的不快後果,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本身就只是一種極端的愚蠢。我們不再讚美那樣的牙醫,他們用拔掉牙齒的辦法來治牙痛。。。。。。另一方面,很顯然,在基督教賴以生長的基礎之上,“激情的升華這個觀念不可能形成。眾所周知,最早的教會反對“才智之士”以維護“精神的貧困”;怎么可以期望它打一場反對激情的理智之戰呢?------教會用不折不扣的切除來克服激情;它的策略、它的“治療”是閹割。它從嚴不問:“怎樣使欲望升華、美化、聖化?”------它在任何時代都把紀律的重點放在根除(根除感性、驕傲、支配慾、占有欲、復仇欲)。------但是,從根上摧殘激情就意味著從根上摧殘生命;教會的實踐是與生命為敵。。。。。。

13.反對感官的最惡毒的話並非出自陽痿者之口,亦非出自禁慾者之口,而是出自無能禁慾者、必須禁慾者之口。

14.感性的升華叫做愛,它是對於基督教的偉大勝利。另一種勝利是我們的敵意的升華。這就是深深領悟擁有敵人之價值,簡言之,行動和推論一反從前之行動和推論,教會在一切時代都想消滅它的敵人;我們這些非道德主義者和反基督徒卻以為,我們的利益就在於有教會存在。。。。。。現在,政治上的敵意也有所升華,----明智得多,審慎得多,寬容得多了。幾乎每個政黨都明白,為了保存自己,反對黨應當有相當力量;這一點適用於大政治。特別是一個新的創造物,譬如說新的國家,需要敵人甚於需要朋友。在對立中它才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對立中它才成為必要的。。。。。。我們對待“內心的敵人”並無不同,在這裡我們也使敵意升華,在這裡我們也領悟其價值。一個人只有充滿矛盾才會多產;只有靈魂不疲沓,不貪圖安逸,才能永葆青春。。。。。。沒有什麼比從前那種但求“靈魂寧靜”的願望,那種基督徒式的願望與我們更加格格不入的了;沒有什麼比道德的母牛和良心安寧的肥膩福氣更不叫我們眼紅的了。誰放棄戰鬥,他就是放棄了偉大的生活。。。。。。在許多場合,“靈魂的寧靜”無疑只是一種誤解,------是不會誠實地給自己命名的別的東西。不繞彎子、不帶偏見地說,有這樣一些情形,譬如說,“靈魂的寧靜”可以是一種豐盈的動物性向道德(或宗教)領域的溫柔發泄。也可以是疲憊的開始,是傍晚、形形色色的傍晚投下的第一道陰影。也可以是空氣濕潤、南風和煦的標記。也可以是不自覺地為消化良好而心懷感謝(有時美其名曰“博愛”)。也可以是病癒者的沉靜,他重新品味萬物,心懷期待。。。。。。也可以是跟隨在我們占支配地位的激情的一次強烈滿足之後出現的狀態,一次罕有的飽足的舒適感。也可以是我們的意志、我們的嗜欲、我們的罪惡的衰老。也可以是懶惰在虛榮心引誘下披上道德的裝飾。也可以是在一種模糊狀態的長期緊張和折磨之後,出現的一種明確狀態,哪怕是可怕的明確狀態。也可以是行動、創造、勞作、意願之成熟和熟練的表現,是平靜的呼吸,是已經達到的“意志的自由”。。。。。。偶像的黃昏:誰知道呢?或許它也只是一種“靈魂的靈靜”。。。。。。

15.尼采:一個人必須在生命之外有一個立足點,用不同的方式,如同已經活過的一個人、許多人、一切人那樣去了解生命,方能真正觸及生命的價值問題。

道德的譜系

16.高貴的人生活中充滿自信和坦率(血統“高貴”強調“真誠”,或許還有“天真”,而懷恨的人既不真誠也不天真,甚至對自己都不誠實和直率,他的心靈是斜的,他的精神喜歡隱蔽的角落、秘密的路徑和後門;任何隱晦的事都能引起他的興趣,成為他的世界、他的保障、他的安慰,他擅長沉默、記憶、等待,擅長暫時地卑躬屈膝、低聲下氣。)

17.具有堅強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標誌是根本不會長期地把自己的敵人、不幸和失誤看得很嚴重,因為他們有豐富的塑造力、修復力、治癒力,還有一種忘卻力(現代世界上有個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米拉保,他記不住別人對他的侮辱和詆毀,他不能原諒別人,只是因為他把一切忘記了)

18.哲學家的使命就是:他們必須解決價值的難題,必須確定各種價值的檔次。

善惡的彼岸

19.選擇有益的孤獨吧,選擇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輕鬆愉快的孤獨吧,它亦將使你有權保持善,不管是什麼意義上的善!每一聲長期鬥爭都使人變得多么惡毒、多么狡猾、多么壞啊!

要讓別人理解自己是很難的。尤其是,如果自己像恆河那樣急速地思想和生活,而別人卻以其他方式思想和生活---即烏龜般地,或至多“青蛙般地”思想和生活。

只有極少數人能保持獨立;保持獨立是強者的特權;任何試圖保持獨立的人,即便是最有權利這樣做的人,只要不是被迫這樣去做,都證明他或許不僅是強者,而且還有無比大的膽量。他進入了一個迷宮,千百倍地增加了生活本身已具有的危險;他並非不知道自己將如何和在哪裡迷路,將變得孤立無助,被某個良心怪物撕成碎片。假如這樣的人倒了楣,他的不幸將遠遠超出人們的理解力,人們既不會感覺到這種不幸,亦不會同情這種不幸。他不再能回頭!甚至不再能得到人們的同情!

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直覺,若驀地講給那些從氣質上和本性不宜接受它們的人聽,肯定會---也理應會---被認為是傻念頭,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被認為是犯罪。按照哲學家從前所作的區分,宗教徒有顯教教徒和秘教教徒之別;這兩者---在印度人當中,正如在希臘人、波斯人和穆斯林中一樣,一句話,在相信等級差別而不相信平等和平等權利的人當中---在顯教教徒看來,相互之間並不那么對立;顯教教徒是站在外面,從外面而不是從裡面來觀察、評價、衡量和判斷;較為本質的區別是,顯教教徒是從下面往上看事物---而秘教教徒則是從上面往下看事物。在一些心靈層次上,悲劇本身不再顯得是悲劇;若把世界上的痛苦聚集在一起,誰敢肯定見到這些痛苦必然會使人生出同情之心,從而使痛苦增加一倍呢?。。。。。。高等階級視為補品或提神物的東西,在完全不同的低等人看來,幾乎必然是毒品。普通人的美德在哲學家的眼中,也許是邪惡和軟弱;一高度發達的人,若人們原以為他會墮落,走向毀滅,反而靠自己的力量培養出優秀品質;則他為此會在自己所墜入的低等世界中,被尊為聖人。有些書對於心靈和健康具有相反的價值,這要看是低級心靈和低級生命力在利用它們,還是高級心靈和強健的人在利用它們。在前一種情況下,這些書是危險的、引起恐慌的、令人不安的書;在後一種情況下,這些書則是傳令號角,召喚最勇敢的人們表現出自己的勇敢精神。供一般讀者讀的書總有股難聞的氣味,卑賤者的氣味總是縈繞不散。在下層民眾吃飯喝水的地方,甚至在他們頂禮膜拜的地方,常發出臭味。若要呼吸純淨空氣,就不要走進教堂。

年輕時,我們只知道表示尊敬和輕蔑,不知道有表達細膩感情的藝術;掌握了這種藝術才是生活的最大收穫。我們曾簡單地肯定或否定人和事,對此我們不得不深深地悔過。一切就是這樣安排的:所有喜好中最糟的一種喜好,即對絕對事物的喜好,總是被愚弄和濫用,直到一個人學會在感情中摻入一點藝術,與虛假和不自然決一高低,像生活的真正藝術家所做的那樣。年輕時特有的激憤之情和恭敬態度,使年輕的生命躁動不安,直到適當歪曲了人和事,得以把感情傾瀉於它們之上;年輕時代本身甚至就是某種歪曲他人他物、令人上當受騙的東西。以後,幻想不斷破滅,年輕的心靈備受折磨,最終開始懷疑自身---但即使在良心的這種懷疑和悔恨之中,也仍激情洋溢,仍狂暴易怒,此時,它嚴厲地譴責自己,不耐煩地撕咬自己,為自己的長期自我蒙蔽而進行自我報復,似乎年輕的心靈當初是故意欺騙自己!在這種轉變中,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感情,以此懲罰自己;用懷疑折磨自己的熱情,甚至覺得問心無愧是一種危險,似乎它是自我掩飾,是正直誠實的睏倦;尤其是,出於本能地開展起反對“年輕”的事業---十年之後才明白,所有這一切也仍然是---年輕!

20.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是對獨立性的最好考驗。

21.廚房中的愚蠢就是女人做飯、燒菜和操持家務,全然不動腦子!女人不理解食物意味著什麼,只是一味地做飯燒菜!假如女人是能思考的動物,那她在做了幾千年的飯之後,肯定已發現了生理學上最重要的事實,也掌握了醫術!

22.人們只能真正尊敬不考慮自己的人 --歌德對拉特.施洛塞爾說

23.高貴的靈魂,乃是自己尊敬自己。決定一個人高貴與否的並不是其行動,而是信仰

五、人性的,太人性的

24.理智與道德人們必須有好的記憶,才能信守諾言。人們必須有很強的想像力,才能擁有同情。道德與理智的質地是如此密切相關。

25.等待的能力是如此難以實現,以至於最偉大的詩人,在他們的詩歌創作中,也不會輕視將不能等待作為主題。

激情不願等待。偉大人物生活中的悲劇因素往往不在於他們和時代,和同胞們的卑劣之間的衝突,而在於他們不能將他們的工作推遲一年,兩年;他們不能等待。

在這種情況下,等待意味著受傷害者的榮譽面對其傷害者遭受更加長期的痛苦,這可能是大於生命之所值的痛苦。

26.誠實的下場:法律一反它平時視而不見或閉眼不見的狀況,偶爾想起了這樣一個卑劣的傢伙。對普遍的秘密缺乏沉默的能力,並不負責任地想看一看沒有人要看的東西---即自己---就招來了蹲監獄與殺身之禍。

27.愛與正義就如雨一樣沒有偏見,按照《聖經》的說法,也按照經驗,雨不僅使不公正的人渾身濕透,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使公正的人渾身濕透。

28.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現在所有的行為也是愚蠢的,因為人類智力現在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肯定還要被超過:然後在回顧中,我們所有的行動和判斷都將顯得如此愚蠢,如此輕率,就像現在落後野蠻的部落在我們看來是愚蠢輕率的一樣---看清這一切會引起深深的痛苦,但是在那以後又產生一種安慰:這樣的痛苦是分娩時的痛苦。蝴蝶要從它的繭子裡出來,它扯著繭子,將它撕破:陌生的光線,自由的王國,使它感到頭暈目眩。在這樣一些能夠承受那種悲傷的人那裡---這樣的人將會變得那么少!---做出了最初的嘗試,看看人類是否能從道德的人變成明智的人。一個新福音的太陽將其最初的光芒投射到那些個人的靈魂的最高處;在那裡霧氣積聚成空前濃密的一團,最明亮的光輝和最陰暗的朦朧之光互相挨在一起。一切都是必然---新知識如是說;而這種知識本身也是必然。一切均為無辜:知識則是幫助你看清這種無辜的必由之路。如果快樂、利己主義、虛榮對於產生道德現象及其最高的繁榮即尋求知識的真實與公正的意識是必要的,如果謬誤和想像力的誤導是人類能夠藉以將自己逐漸提高到這種程度的自我啟蒙和自我拯救的唯一手段---那么誰又可以小看那種手段呢?誰又在意識到那條道路所通向的目標時可以沮喪呢?確實,道德領域裡的一切生成著,變化著,反覆無常,一切都在流動---但是一切也在流向:向著一個目標。也許在我們身上,那種遺傳下來的錯誤估價、錯愛錯恨的習慣繼續在起著支配作用,但是在增長的知識的影響下,它的力量削弱了;一種新的習慣,一種善於理解、不愛不恨、通觀全局的習慣漸漸在我們身上的相同土壤中培植出來,也許在幾千年以後其支配力將強大到足以給予人類以定期產生明智的、無辜的(意識到無辜的)人的力量,就像現在產生不明智的、不公平的、有負罪意識的人一樣---也就是說,這是必要的預備階段,而不是其相反。

作者簡介

尼采(1844-1890):德國著名哲學家,他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生命已然站在二十世紀的地平線上;而他的思想,對世人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目錄

一、瞧,這個人

二、快樂的智慧

三、偶像的黃昏

四、道德的譜系

五、善惡的彼岸

六、人性的,太人性的

七、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