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伯·連納

尤伯·連納

尤伯連納(Yul Brynner),一位獨具外國風情兼有領袖氣質的美國電影明星,他的表演才能和他的光頭一樣為人們所銘記(他是第一個光頭的電影偶像)。在他生前沒有人清楚尤伯連納這個演員究竟是在何時何地出生的,因為他在每次訪談的時候說得都不一樣。在他晚年的時候,關於這些矛盾的說辭,他回應道:“只有普通人才只需要一個生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尤伯·連納尤伯·連納

當他的兒子羅克(Rock)於1989年出版了一本關於他的傳記“尤:無冕之王”(Yul:The ManWho Would Be King)之後,他的早期生活的許多細節才(更加)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他常說他自己出生在庫頁島,有一半瑞士血統,一半日本血統,出生時叫做Taidje Khan或是Youl Bryner。事實上他是瑞士和蒙古混血工程師和發明家Boris Bryner的兒子,他的母親則是一位俄國醫生的女兒,名叫Marousia Blagavidova。他於1920年七月11日生在他父母的家鄉蘇聯海參崴,他的名字Yul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Jules Bryner。當Yul的父親拋棄了妻小,他的母親將他和他的妹妹Vera帶到了中國的哈爾濱,在那裡他們進入了一個由基督教青年會開辦的學校。1934年,Yul的母親帶她的孩子們來到了巴黎。她把兒子送進了貴族學校Lycée Moncelle,但是他在學校卻劣跡斑斑。他逃學到外面成為了一個音樂人,在夜總會和一群俄國吉普賽人一起彈吉他,在這群俄國人中,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他見到了諸如jean cocteau(科克托,法國劇作家,詩人,導演)這樣的社會名流,並成為了Mathurins劇院的一名見習生。他在著名的cirqueD’Hiver公司當一名雜技空中飛人。伯連納的俄國和法國氣質讓他在沙皇流放到巴黎的人中贏得了一批追隨者,他自彈自唱的吉他歌手天份也讓他越來越受歡迎。

尤伯連納於1941年到美國,打算跟隨表演老師Michael Chekhov學藝,在他已經掌握的幾門語言技能中再加上英語。他跟隨著Chekhov的戲劇團一起週遊這個國家。在同一年,他首次登台演出《第十二夜》中的Fabian,工資表上的名字是Youl Bryner。幾年的配角演出以後,Brynner被戰爭信息辦公室雇用,成為他們法語廣播節目的新聞發布者。1945年,Brynner在由Mary Martin主演的音樂劇《琵琶曲》中出演Tsai-Yong。這齣音樂劇在1946年於百老匯公映,雖然片長很短,但是Brynner贏得了唐納森“最有前途演員”獎("Most Promising Actor" Donaldson Award)。他與他的妻子,演員Virginia Gilmore,在早期的電視脫口秀節目“夫妻二人檔”("Mr. and Mrs.")中擔綱主角。他接著來到倫敦,繼續他的劇院生涯,也在美國執導了早期的電視直播欄目,包括一個兒童木偶戲“Life with Snarky Parker”。Brynner首次出演電影,是在一部曼哈頓草錄的電影《Port of New York》(1949)。

1951年,因為對他早幾年的《琵琶曲》中充滿感染力的演出記憶猶新,當年的主演Mary Martin推薦給他一個角色,也就是他最著名也最成功塑造的角色——Rodgers與Hammerstein的音樂劇《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1956)中的暹羅國王。這部影片本來計畫是為了突出角色Gertrude Lawrence,國王只是一個配角;但是尤伯連納的表演實在太震撼人心,國王的這個角色在彩排的時候就迅速引起了重視,使得配角Murvyn Vye不得不退出表演,而原本留給Vye的唯一一首歌的時間,都留給了國王讓他有更飽滿更精彩的演出。《國王與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在電影版本中尤伯連納的表演也同樣讓人稱道,終於捧回了最佳奧斯卡男主角的金像。導演Cecil B. DeMille被尤伯連納的國王角色深深吸引,便邀請他飾演自己投資數百萬的巨型製作《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 1956)中的Pharoah Rameses一角。在這之後,Brynner的戲路已定,再難回頭飾演”普通”的角色了,雖然他在影片《Anastasia》(1956),《The Journey》(1959),以及《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中都有令人稱道的表演,他也很少再嘗試。

Brynner偶爾會戴上假髮,或是像影片《Taras Bulba》(1962)里那樣戴一個俄式的辮子,但是他的崇拜者們(特別是那些小姐們)都喜歡她光頭,就像他自然的那樣。在電影事業之外,Brynner是一位極有造詣的攝影家,他的許多照片都被大報選用,或是成為官方展覽圖片。好萊塢在七十年代開始了巨大的轉變,像Brynner曾因之輝煌的那種英雄史詩般的故事不再流行了。於是在1972年他同意在一部成本昂貴的連續劇中重拍《國王與我》,改名為《安娜與國王》。這部連續劇只持續上映了八周。Brynner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是在科幻恐怖片《西部世界》(Westworld, 1973)中飾演一為因設計失誤而嗜殺成性的機器人,身著西部服裝,模仿的是他早期《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的影片形象。這個很容易演的裝模作樣又荒唐可笑的角色在尤伯連納的詮釋下變成了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性格人物;他前進時盯住那些他殘害的人類的堅定的鋼鐵般的眼神在七十年代成為人們難以忘懷的銀幕形象。

1977年,他回到那個讓他一舉成名的角色,並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以電影《國王與我》的演員身份週遊世界。當他在八十年代中期患上肺癌,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有力反對吸菸的公眾形象,這個公益廣告在1985年10月10日他逝世之後公之於眾。為了紀念他,成立了尤伯連納腦頸癌症基金會。伯連納先生永遠是最讓人驚嘆的非凡影星,我們將懷著最真摯的愛永遠紀念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