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禪

少林武術因禪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禪入武,習武修禪,絕非自衛強身小技;退則參禪養性修道行,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故少林武術又稱為“武術禪”。

名稱

少林武禪

介紹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林武術以實戰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飲譽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顯”。今日,少林弟子遍布全球。
少林武術的發源和發展,離不開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嵩山處中原腹地,緊傍九朝古都洛陽通向東南廣闊平原的咽喉,轘轅關是秦漢八大關之一,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盛世時,嵩山是帝王游賞、文士登臨的勝地;亂世時,嵩山則是兵家出入、強人會集的所在。
少林寺位於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統轄嵩山地區所有寺院,寺產龐大。為了保證安全,經朝廷認可,寺院擁有自己常備武裝力量,即歷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術發源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而少林寺作為皇家寺院,與朝廷的關係和社會地位,是少林武術達到高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少林武術歷史故事非常多。據史載和傳說,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緊那羅變形退紅巾。少林寺僧兵為國立功最為人樂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術發展鼎盛時期。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應詔出征,威猛驍勇,為國捐軀。朝廷為嘉其義烈,在少林寺山門前立旗旌表,遺石尚在,塔林有銘可考。
少林武術因禪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禪入武,習武修禪,絕非自衛強身小技;退則參禪養性修道行,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故少林武術又稱為“武術禪”。
永信法師論武術禪
武術禪是提供一個人人可以親自去做,最終"見性成佛"的參禪路徑。什麼是武術禪,無法直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但是只要你一步一步練下去,就知道什麼是武術禪了。少林武術不僅僅是一系列的動作、套路。動作、套路,只是少林武術的外表。少林武術的核心是功夫。動作、套路,只是獲得功夫的階梯;如果沒有動作、套路,功夫又無從學起,無從表現。少林功夫的極致是練就不動心。練就不動心,就不再貪生怕死。不貪生怕死,並不是不熱愛生命,相反更熱愛生命。學會熱愛生命,才是學禪的真正目的啊!什麼樣的生命才值得熱愛?只有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生命才值得熱愛。要想達到沒有煩惱沒有痛苦,只有練就不動心。武術禪就是通向不動心的一條大道。
佛經篇首第一句:「如是我聞……」
永信大師今次跟我大談「武術禪」,在這方面我純是一個「門外漢」!可以說,無以應對。但他所說的「武術禪」很有意味,為了以饗讀者,只好「如是我聞」記錄下來了。
永信大師說:「武術禪就是提供一個人人可以親身去做,最終「見性成佛」的參禪路徑。甚么是武術禪?無法直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但是只要你一步一步練下去,就知道甚么是武術禪了。」他簡單扼要點出了題,接著又說:「少林武術不僅僅是一系列的動作、套路。這些只是少林武術的外表。少林武術的核心是功夫。比如剛開始練習羅漢拳,與你練了廿年以後的羅漢拳相比,儘管套路外形仍然差不多。但功夫卻天壤之別,同樣是一拳一腳,功夫完全兩樣。動作、套路。只是獲得功夫的階梯;如果沒有動作、套路,功夫又無從學起、無從表現。少林功夫的極致是練不動心。內心不亂,「內心不亂為定」。表現在外,就是「外不著相為禪」。外不著相。才能變幻莫測,博大精深。如果練不到不動心,在生死關頭:心亂,則手亂腳亂,學了功夫等於汲學。武術禪,就是通向不動心的一條大道!
這位少林武僧一番話,道出了武術禪的精髓所在啊!
少林武僧談「武術禪」
談禪的人,從古至今難計其數。就以中國古代禪宗典籍,卷帙浩繁,卷數以千萬計,字數粗略估計達三千多萬,多么駭人聽聞的數字啊!奇怪的是,禪宗的根本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既不須文字,卻又要那么多文字來嚕囌一番!豈不是極大的矛盾?用個不倫不類的比方來說,一個研製核武器的科學家,他寫下的是些簡單的符號,或者是些數據方程式;科學家都能看得懂,也知道怎樣去做;如果碰上不是科學研究的人,而是一般的俗人!能用那些科學符號和數據嗎?當然不行啦!就得靠科學家要用數萬或數十萬的文字來闡述了。但這數十萬文字對研製核武器來說,一點也不沾邊,毫無用處,只是說給別人聽聽罷了。
禪,跟那些研製核武器者頗有點相似之處;歷代的高僧禪師在參禪時完全跟「語言」、「文字」絕緣的!凡用「語言」、「文字」來說「禪」,就不是「禪」!離「禪」十萬八千里了。
這次,碰上這位少林寺永信大師時,他跟我又談起「禪話」來了,困為少林寺是禪宗的祖庭,當年(梁代)達摩祖帥由印度來中國弘法,就是住在少林寺,既立禪宗,又創少林拳。而這位永信大師大談「武術禪」,可謂別具一格。
「天下功夫出少林」
最近,我去河南嵩山少林寺拜訪了方丈和尚永信大師,他名聞遐邇,有一日永信大師說起武術禪來,勁頭十足!說到精采處,他起立兩手一揮,就將長僧衣脫掉,兩指一滾,僧袍捲成一團放在椅子上,似乎表演他動作乾淨俐落與眾不凡!他與致勃勃地說道:「武術禪並不純粹是拳腳,否則就不叫武術禪,而叫武術。純粹的武術是不可能練就不動心的。武術禪作為學佛的一個法門。是要求用一顆參禪心去練武,離開了這顆參禪心就無從談起。」如此說法,若是俗家弟子,是談不到這一點上來。唯有僧人,三句不離禪,離禪談武,境界不高,俗人俗語。大師說:「武術禪不是純粹每天習武。而是也要念佛念經,甚至也要結合其它法門,如坐禪。」大師深怕別人誤解他的意思,連忙說:「不要以為少林武術加念佛誦經就行了,不是的!少林寺一千五百年來,早已把武和禪融化在一起了,每一拳、腳在運動中,已含有禪意了,所謂「念念不忘禪」,達到物與我雙忘的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淋漓盡致。故我稱它為「武術禪」。」
聽了這位大師的解說,使人對少林拳有了一番新意。無怪乎有人說:「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名聞天下。這就是「武術禪」的特色!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既是「功夫」,又是「神通」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