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眼斑病

小麥眼斑病又稱莖裂病。病部產生典型的眼狀病斑,病斑初淺黃色,具褐色邊緣,後中間變為黑色,病情嚴重時病斑常穿透葉鞘,擴展到莖稈上,嚴重時形成白穗或莖稈折斷。

小麥眼斑病
 

症狀

又稱莖裂病。主要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葉鞘和莖稈,病部產生典型的眼狀病斑,病斑初淺黃色,具褐色邊緣,後中間變為黑色,長約4cm,上生黑色蟲司屎狀物。病情嚴重時病斑常穿透葉鞘,擴展到莖稈上,嚴重時形成白穗或莖稈折斷。(圖左)

病原

Pseudocercosporella haerpotrichioides (Fron) Dei稱鋪毛擬小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營養菌絲黃褐色,線狀,具分枝;還有一種菌絲暗色,壁厚,似子座。分生孢子梗不分枝,無色,全壁芽生產孢,合軸式延伸。分生孢子圓柱狀,端部略尖,稍彎,4—6個隔膜,無色,大小35—70×1.5—3.5(μm)。能寄生小麥、大麥、黑麥、燕麥。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中越冬或越夏,成為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雨水飛濺傳播,傳播半徑1—2m,孢子萌發後從胚芽鞘或植株近地面葉鞘直接穿透表皮或從氣孔侵入,氣溫6—15℃,濕度和利其侵入。冬小麥發病重於春小麥。

防治方法

(1)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和耕播土地,促進病殘體迅速分解。(3)適當密植,避免早播,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4)選用耐病品種。(5)必要時在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