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

《小部》,這裡的「小」並不是指篇幅小,或者微不足道。其本意是內容比較龐雜。

《小部》(Khuddakanikàya),這裡的「小」並不是指篇幅小,或者微不足道。其本意是內容比較龐雜。南傳上座部佛教的經典是一套完整的《巴利三藏》,即是律藏、經藏、論藏。《經藏》又分為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把前四部經以外的所有經典,都收編在一起便成為了《小部》。有些經文、偈頌不適合編在前面四部經,於是就歸編在小部。《小部》共包括:《小誦》、《法句》、《自說》、《如是語》、《經集》、《天宮事》、《餓鬼事》、《長老偈》、《長老尼偈》、《本生》、《義釋》、《無礙解道》、《譬喻》、《佛種姓》、《所行藏》十五部經。拿小部和其他四部相比,它具有以偈頌為主、內容駁雜的特點。

佛教的詩文被稱為偈陀或偈頌,是巴利語gatha一詞的音譯。其他四部皆為長行(散文),唯小部以偈陀為主。於十五部經當中,有《小誦》、《法句》、《經集》、《天宮事》、《長老偈》、《長老尼偈》、《本生》、《譬喻》、《佛種姓》、《所行藏》這十部經,均由偈陀寫成。《小部》中的一些經文確實篇幅短小,如《小誦》、《法句》、《自說》等。但也有些宏篇巨製,如《義釋》、《無礙解道》、《譬喻》等。最初,當是將一些雜經集於一起,定名小部,後來又出現重要經典,長老們為不使遺失,便統統收入到小部,造成了《小部》內容駁雜的特點。於小部中,《義釋》被認為是沙利子所作,為《經集》的注釋。《無礙解道》也被認為是沙利子所作。《巴利經藏》的小部,在南傳諸國通行有十五部聖典,但緬甸的《小部》則更加龐大,除以上還包括了《彌蘭王問經》、《攝經論》、《導論》、《藏釋》。泰國則把《天宮事》、《餓鬼事》、《長老偈》、《長老尼偈》、《本生》、《譬喻》、《佛種姓》、《所行藏》排除於《三藏》之外,故《小部》中只含七部經。

小部
拼音:xiao bu
解釋:0.南傳上座部佛教聖典《巴利經藏》的五部經之一。1.指唐代宮廷中的少年歌舞樂隊。 2.泛指梨園�p教坊演劇奏曲。 3.小部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