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症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小兒濕疹症狀
作 者:劉瓦利 主編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6-1
版 次:1頁 數:265
字 數:201000
印刷時間:2004-6-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117060868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小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小兒濕疹俗稱“奶癬”, 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小兒濕疹又稱為小兒過敏性濕疹,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

症狀表現

小兒濕疹症狀
許多年輕的媽媽對小兒濕疹的症狀都不是很清楚,有時會導致延誤治療的時間,或採取錯誤的治療方法反而使濕疹症狀更嚴重。一般小兒濕疹好發於額部眉毛、兩頰、頭皮、耳廓周圍等頭面部位,以後逐漸蔓延至頸、肩、背、四肢、肛門周圍、外陰部位等皮膚皺相處,甚至可以波及全身。由於濕疹伴有奇癢,孩子會用手抓皮疹的部位,造成皮膚破潰。躺著時,孩子會在枕頭上蹭腦後部,形成枕禿;趴著時,孩子會用床單摩擦面部止癢;抱著時,孩子會依偎在你的肩膀揉蹭臉部。病兒常因極主瘙癢而煩躁不安,夜間哭鬧以至影響睡眠,又由於小兒用手抓癢常可致皮膚細菌感染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小兒濕疹自然病程
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2~3個月的嬰兒就可發生濕疹,1歲以後逐漸減輕,到2歲以後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有嬰兒濕疹的孩子以後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
嬰兒濕疹的皮疹多數皮疹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前胸、後背、四肢也可有皮疹。起初的皮疹為紅斑,以後為小點狀突起的皮疹或有水皰樣疹(醫學上稱丘疹、皰疹),很癢,皰疹可破損,流出液體,液體乾後就形成痂皮。濕疹常為對稱性分布。
嬰兒濕疹的類型
(1) 乾燥型:濕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節痂現象,很癢。
(2) 脂溢型:濕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3) 滲出型:多見於較胖的嬰兒,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幹、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預防手段

讓患兒取俯臥位,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後背中線旁開兩指,水平位置在腋窩稍上一點)處的肌肉10~20次。然後按揉脾俞(後背中線旁開兩指,水平位置在背部當中)、胃俞(脾俞向下一公分處)、三焦俞(胃俞向下一公分處)穴各1分鐘。最後讓患兒取平躺位,用大拇指掐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各20次,掐血海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50次。

寶寶濕疹應對方法

寶寶的尿布疹看起來像是感染了(有水皰、有膿庖、滲出黃色液體,或潰爛),就一定要去醫院。醫生會給你的寶寶開外用(局部用藥)或口服抗生素。針對黴菌感染引起的尿布疹,醫生會開抗真菌類藥物,用於尿布區域。如果你的寶寶發燒或出了尿布疹,在家庭處理數天后仍未消退,也需要去醫院。經常給你的寶寶更換尿布,讓他保持潔淨和乾爽。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晚上把他叫醒換尿布。每次換尿布時,都要徹底清洗寶寶的尿布區域。有些父母會把棉球、噴水瓶或一暖瓶溫水放在寶寶換尿布的地方,以方便清洗。洗完後,要記得把寶寶的皮膚的水搌乾,千萬不要來回擦。每次換尿布時使用起隔離作用的軟膏,它會在寶寶的皮膚上形成一個保護層,來保護寶寶已經不舒服的肌膚不再受到糞便和尿液的侵蝕。現在市面上有好幾種很不錯的隔離霜,比如凡士林和鋅氧粉(氧化鋅粉),鋅氧粉質地更粘稠,對保護敏感皮膚非常有效。把寶寶的尿褲系鬆些或給他穿稍大一號的紙尿褲,好讓空氣能夠更流通。如果你給寶寶使用棉質尿布,就不用再給他穿塑膠套褲了。如果你給寶寶用的是一次性紙尿褲,可以試試其他牌子,看看是不是會好些。天氣暖和時,如果寶寶能夠在戶外或在室內容易清潔的地面上玩耍,儘可能讓他不穿尿褲(也不要抹隔離霜),而且時間越長越好。直接接觸空氣會加快尿布疹的恢復。寶寶長疹子時,應該考慮讓他光著小屁股睡覺。在床單下墊一塊塑膠布,就可以保護床墊不被尿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