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寶琳

尉遲寶琳(?-660年代),字元瑜,朔州善陽人,唐代名將尉遲恭(尉遲融)之子,唐朝國公、武官。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舊唐書》《新唐書》均未為其立傳,故生平事跡不詳。《舊唐書》只是簡單記載:“子衛尉卿寶琳。”據1971年出土的《尉遲敬德墓志銘》得知,尉遲寶琳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衛尉少卿。子尉遲循毓,潞王府倉曹參軍。寶琳一女嫁秦瓊子秦?道(墓志銘闕字),一孫女嫁許敬宗之子。

陝西鄠縣(今之戶縣)雲際山寺的《唐人寫經》,卷尾書有“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七月十五日右衛將軍鄂國公尉遲寶琳,與僧道爽及鄠縣有緣知識等,敬於雲際山寺潔淨寫一切尊經”等款。

南宋陳思道人《寶刻叢編》“京兆府禮泉縣”條記載“唐司衛卿尉遲寶琳碑,侍中中書令行右丞相許敬宗撰,膳部員外郎值弘文館王知敬書。寶琳字元瑜,敬德之子,官至司衛卿,碑以鹹亨元年正月立”,則尉遲寶琳卒年應在鹹亨元年(670年)之前。

藝術形象

尉遲寶琳在評書中被寫作尉遲寶林, 在評書中尉遲恭離家投軍,梅秀英正懷身孕,尉遲恭將孩子起名寶林,並且留下自己雌雄雙鞭中的一根,刻上“尉遲寶林”作為父子相認的憑據。後來梅秀英被北國白良關總兵劉國楨所擄,梅秀英為了保護腹中孩兒,忍辱答應嫁給劉國楨,尉遲寶林出生後,便成為劉國楨的兒子,取名劉寶林。唐軍掃北,尉遲恭為先鋒,兵進白良關,打傷劉國楨,劉寶林要為“父親”報仇,和尉遲恭大戰三天不分勝敗。梅秀英得知往日夫君來到,將劉寶林的身世告訴了他。劉寶林在陣前亮出刻著“尉遲寶林”的鞭來,雙鞭相會,父子相認。尉遲寶林倒反白良關,殺死劉國楨,梅秀英自盡全節。後來尉遲寶林先後跟隨羅通、薛仁貴掃北、征東。

後來有了兩個版本的結局,一個是《說唐三傳》中和兄弟尉遲寶慶一起被蘇寶同殺死。另一個是《萬花樓》中出家,並且活到了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