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梨

寶珠梨

寶珠梨產於雲南省昆明郊區呈貢縣,是當地的特產水果。具有皮薄,果肉雪白,脆嫩,汁多,味濃甜,微香等特點。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寶珠梨寶珠梨
呈貢寶珠梨產於昆明郊區呈貢縣,是雲南省聞名的特產水果。2005年9月, “呈貢寶珠梨”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成功註冊,是呈貢縣重點打造的五大品牌之一。

產品特點 

寶珠梨是雲南眾多梨果中的佼佼者,果圓形,一般重200-330克,大者達500克,皮薄,淡黃綠色,果肉雪白,脆嫩,汁多,味濃甜,微香,食後無渣。

種植分布

寶珠梨寶珠梨
呈貢縣平均海拔1900m,紅壤或水稻土。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年均降水量800—1200mm,年均氣溫14.9-15.3℃,年均日照時數2232小時,無霜期285天。寶珠梨喜溫涼,對水質、土壤、氣候環境要求較嚴,因而適栽區域較窄。在呈貢縣,主要分布在洗澡唐山—段家營松山-鳳凰山-李旺山-小尖山-小關山-台板山和馬煙囪山-趙家山-磨盤山-小石頭山-吳山-尖峰山-馬鞍山-梁王山,2條山脈面向滇池一側,其中以吳家營鄉的繆家營村、萬溪沖村郎家營村、段家營村、趙家山村為主,50—100年生老樹占50%—70%;萬溪沖村繆家營村栽培最多,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縣的1/3;馬金鋪鄉和七甸鄉是栽培新區,樹齡多為10—15年。

種植歷史

寶珠梨栽培已有數百年歷史,傳說大理國時,有高僧寶珠和尚到鄯闡城(今昆明)講經,從大理帶來雪梨樹苗,經過與呈貢優良梨種嫁接,成為名果。吃果不忘栽樹人,這梨就叫“寶珠梨”以紀念高僧。由於品優質佳,曾經作為貢品,遠赴京都,寶珠梨的產地也因此而得名“呈貢”。

質量標準 

2009年,雲南昆明市質監局對《呈貢寶珠梨綜合標準》進行了審定,並通過。《呈貢寶珠梨綜合標準》共兩個部分,標準的制定參考了國家、地方相關標準及有關技術文獻資料,結合了呈貢縣標準化生產的實際情況,標準中有關技術內容的規定客觀、明確、合理,該標準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

相關菜品 

寶珠梨炒雞丁

寶珠梨炒雞丁寶珠梨炒雞丁
特色:
潔白光亮,肉質鮮嫩,珠梨甜脆,香鮮爽口,酒飯皆宜,為筵席菜餚之一。
主料
雞肉250克,呈貢室珠梨150克,雲腿,老蛋各25克,雞蛋1個,姜15克,蔥25克,精鹽4克,蠶豆水粉20克,雞湯50克,味素0.5克,熟豬油1000克(約耗90克)。
做法:
1、雞肉先在膛面刻十字花刀,刀深為肉厚的2/3,然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雲腿、老蛋、寶珠梨(去皮、核),分別切成0.8厘米見方的丁。姜切片。蔥切成2厘米長的段。
2、雞肉丁放碗內,加精鹽、雞蛋清、蠶豆水粉,捏勻上漿。
3、炒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一勺涮鍋,再倒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放人雞肉丁、寶珠梨丁,用手勺前後推動,以免粘鍋,滑至顏色翻白起鍋,倒入漏勺瀝油。
4、炒鍋內留油20克,上火燒熱,下薑片、蔥段熗鍋,放人云腿丁、老蛋丁炒熟,再放入雞肉丁、寶珠梨丁和精鹽煸炒,加雞湯,取小碗一個盛清水少許,將蠶豆水粉調稀,徐徐下入鍋中勾濃芡,放味素,顛鍋,淋入熟豬油40克,翻炒幾下即成。

雲南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