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書樓

寶書樓又稱“墨莊閣”,俗呼“施粥亭”。始建於南宋.相傳岳家軍曾多於此食粥,岳飛在正門上曾書“墨莊”二字,寶書樓,明代藏書樓,在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永樂年間由陳叔堅(即陳奫)所建,叔堅為陳玭第四子,生於洪武五年(1372),幼而敏,與兄叔芳,日以學行相砥礪,好先秦諸子書,對家藏圖籍,涉獵殆遍,興猶未盡。兄弟析產後,居東園(今陳家村崇義房),愛書有癖,嘗出巨資求宋元槧本舊鈔,建樓以藏,額其樓:“寶書樓”。

簡介

天寶鄉會市東
寶書樓
門1里。亭高15為,寬11.4米之兩層重檐樓閣;石木結構.始建於南宋.相傳岳家軍曾多於此食粥,岳飛在正門上曾書“墨莊”二字。原有前後兩進,前廳有四石圓柱,支撐牌坊。內廳有四方石柱,支起木樓。前後兩面各有對聯一副:一曰:“東吳花縣閣,南宋寶書樓”;一曰:“綠野有秋皆稼牆,青燈無夜不詩書”,內有橫書四字:“綠閣遺蹤”。地下鋪石。1979年樓閣因孩童玩火而焚毀,今僅存壁與石柱
寶書樓

景點

寶書樓,明代藏書樓,在諸暨市楓橋陳家村,永樂年間由陳叔堅(即 陳奫)所建,叔堅為陳玭第四子,生於洪武五年(1372),幼而敏,與兄叔芳,日以學行相砥礪,好先秦諸子書,對家藏圖籍,涉獵殆遍,興猶未盡。兄弟析產後,居東園(今陳家村崇義房),愛書有癖,嘗出巨資求宋元槧本舊鈔,建樓以藏,額其樓:“寶書樓”。時越中耆宿碩儒,慕名以求者,絡繹於門。山陰太僕寺卿呂升,以親誼得與叔芳、叔堅兄弟相交,學益精粹,洪武二十三年(1390)成進士,自謂其學出於楓橋陳氏(指叔堅之父慕椿居士陳玭)。宣德間,呂升撰有《寶書樓記》。據《陳氏宗譜》記載,叔堅為人,敦樸自處,豁達大度,不語異端,不為非禮。左圖右史,日校刊樓中。然淡於功名,以讀書為樂,嘗相勢於黃沙橋、混水江、孝泉江,築大小二石堰,引流灌溉,使無水旱,至盡仍受其利。晚年幅巾藜杖,逍遙林泉,以孫(陳翰英)貴,誥贈奉政大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