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福庵

寧福庵創建於明洪武29年丙子(1396),成為閩粵邊名剎。周圍松柏參天,丹楓飛舞,奇石錯置,花卉飄香。整座庵寺兩進二座,規模宏曠,共分6廳18房99門。外山門高懸“常修眾善”匾額,內山門匾額為“寧福寺”三字,兩塊匾額均為明代刑部侍郎蔣厚傳所書。

簡介

寧福庵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位於廣東潮州饒平縣所城內西北側。據說這裡原是學館,當時授課先生常於夜間見鐘鼓誦經之聲,然環顧左邊卻沒有寺院。後來故將此處賣給比丘尼心明大師。心明大師得地後即募化創建此寺。

相關

寧福庵頗有特點:其一,宅甚宏大,場地寬廣。全寺共分六廳十八房九十九門(包括牖門),分兩進二座,並有前場、放生池及後包園林一畝二分地,占地面積二千三百多平方米;其二,石門石柱,精工雕飾,寺內有兩個罕見的淨瓶形石門和兩個圓形石門,還有欄乾石柱,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雕刻,古式古香,別有一番風趣;其三,進庵三門,方向不同。庵門分正門和左右旁門。正門朝東與所城東門同向;左門朝北,右門則朝南。

縱觀全寺,寬廣宏偉,確是佛門要地。自創建至今六百左右年間,幾經滄桑變化。自心明大師開山後,又把庵寺轉賣給寂智文公,也即是本庵的一世祖,迄今傳世二十四代。庵寺經過多少次重修,無法查考,有記載的只有清嘉慶年間的一次重修。清末民國初、抗日戰爭時期,又屢遭洗劫,“文革”時期,佛像被毀。1986年,香港三學、圓明講堂釋定因法師捐資贊助,當家比丘尼釋得圓主事,將庵寺重新修葺,石壁庵住持釋定意又贈送大佛等塑像,使古寺重煥光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