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

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

《2011/2012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包括五大部分:產業發展環境、運行狀況及特徵、行業動向與創新、發展預測與建言及課題研究等內容,以年度跟蹤和實證分析的方式,編撰年度發展報告。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1/2012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對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運行進行詳細描述,總結提煉行業發展特徵、捕捉行業企業動向與創新,提出產業發展建言。全面客觀反映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狀況、梳理寧波紡織服裝業的發展經驗和成就,及時探析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問題,前瞻性地建言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方向。
《2011/2012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以翔實資料和一手數據對紡織服裝產業相關人士有務實的啟發、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夏春玲,寧波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商學院 教師。

圖書目錄

第一篇產業發展環境
一、經濟的階段性
(一)全球化加快了產業國際化進程
(二)信息化加速了產業創新型發展
(三)現代化推動了產業的轉型調整
二、經濟的複雜性
(一)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複雜
(二)市場呈現複雜多變性
第二篇運行狀況及特徵
一、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運行定量分析
(一)產銷產值增長幅度遠超利稅增長幅度
(二)服裝和化纖產量增長均低於全省和全國水平
(三)服裝業產品銷售率同比下降
(四)出口回升緩慢,內銷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五)自主研發備受重視,新產品產值大幅增長
(六)相對效益增長趨緩,成本控制尚有空間
(七)運行質量平穩,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二、2011年銷售和市場情況
(一)全國服裝銷售額增長減緩
(二)寧波服裝銷售穩健前行
三、2011年紡織服裝產業外貿情況
(一)紡織服裝出口總體趨平,子行業增長升落不一
(二)出口增幅明顯回落,服裝業拖累整體增長
(三)出口依存度快速下降
四、2011年品牌發展情況
(一)品牌時代的新發展
(二)品牌數量浙江之首,品牌分布鄞州領銜
五、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資本運作情況
(一)資產和科技投入大幅增長
(二)資本運作多元化
六、2011年勞動就業情況
(一)生產要素成本增長突出
(二)行業人才吸引力趨弱
(三)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
七、行業發展特徵
(一)對寧波市工業經濟貢獻依然顯著
(二)行業結構加速調整
(三)自主創新、品牌建設和兩化融合的支撐作用繼續彰顯
(四)內外銷比例持續回歸調整
(五)轉型升級加快,促進質效增強
第三篇行業動向與創新
一、整合國際資源最佳化產業鏈
(一)產業轉移與總部經濟方興未艾
(二)申洲集團產業鏈創新
二、在產業格局調整中蛻變、大小微企業共建生態圈
(一)雅戈爾企業從技術密集型轉向藝術創意型
(二)太平鳥從提供服裝產品轉向提供“時尚解決方案”
(三)羅蒙重構流程降低庫存
(四)杉杉籌謀戰略升級
(五)中小服裝企業自創品牌,“觸電涉網”直銷
三、挖掘內生驅動力,最佳化發展模式
(一)綜合內生驅動發力
(二)科技創新驅動行業進步
(三)內需市場引導企業強勁增長
(四)品牌價值的提升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四、創新圖謀前程、企業破繭突圍
(一)信息化變革服務管理
(二)創意時尚助力企業三級跳
(三)電商推進GXG三攀高峰
五、服裝多元發展,女裝、童裝與男裝齊增色
(一)女裝發展風生水起
(二)童裝發展勢如破竹
六、切合衣裝趨勢,功能服裝方興未艾
(一)雅戈爾堪當國內功能服裝先行者
(二)寧波雪狼,戶外服飾一匹黑馬
七、綠色環保引領紡織服裝新潮流
(一)追捧環保服裝
(二)關注再生服裝
(三)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
第四篇發展預測與建言
一、增長進入平緩階段,“保優挖潛”促發展
(一)生產成本持續增加,產業市場拓展增壓
(二)人才遭遇困境,企業創新缺乏支撐
(三)“保優挖潛”促發展
二、創新供應鏈金融,緩解資金鍊壓力
(一)融資不暢,中小微企業遭遇資金鍊壓力
(二)供應鏈金融正成為有效融資模式
三、轉型升級面臨新考驗,“兩化融合”及“七轉變”成為關鍵點
(一)轉型升級面臨新考驗
(二)轉型升級關鍵點
四、西方國家再工業化的影響與建議
(一)西方國家再工業化對產業的影響
(二)西方國家再工業化背景下的產業發展建議
五、城市時尚力提升烘托服裝產業發展
(一)寧波城市時尚力基因優良
(二)服裝產業轉型時尚創意業有賴於城市時尚力提升
六、社會進入創意時代,品牌發展成重中之重
(一)創意社會催生產業轉型創意業
(二)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第五篇課題研究
一、國內外典型區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經驗與啟示
(一)傳統產業及其轉型升級的相關理論
(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省際比較
(三)國際比較分析
(四)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啟示
二、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評價研究
(一)社會經濟意義
(二)浙江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的問卷調查分析
(三)浙江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基於調研反映的生態化信息
(四)浙江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的評價方法
(五)浙江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評價機構的設立與規則的制訂
(六)實現浙江紡織企業生態化水平評價目標的政策創新

序言

序一
2011年,世界經濟在衰退邊緣疲弱運行,局部政治動盪也給全球經濟前途增添不確定性。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疲軟產生的連鎖反應波及新興市場,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產生負面影響。
2011年恰逢“十二五”開局之年,紡織服裝作為寧波的傳統優勢產業,被列入寧波市重點發展的“4+4+4”產業之一。“十二五”期間,寧波大力實施工業“4+4+4”產業升級工程,紡織服裝和設計創意產業俱在其中。以調整最佳化產品結構為主線,以品牌提升為引領,以培育優勢骨幹企業為重點,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升級發展,成為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最佳化發展的主線。
在不甚良性的國際環境和背景下,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領先全國的時尚產業,紡織服裝產業繼續對發展我市經濟、促進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行業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產業格局趨向均衡。國際經濟不景氣,倒逼行業進入集約化發展,以大型產業集團為核心的“星系化”發展模式對行業的發展和格局重塑,起到明顯的推動和調節作用。大型產業集團對中小企業的帶動力、引導力加強,分工進一步深化,市場進一步細分,將真正為中小企業良性發展提供空間。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綜合實力提升,正在踐行著寧波從服裝大市向服裝強市轉變的夢想。紡織、服裝、化纖三大行業各自占全行業的比例正在迅速改變,行業趨向技術含量更高的紡織業、化纖業集中而非相對簡單的縫紉加工。產業格局正隨著時間積累逐漸趨於均衡。
二是創意設計力量釋放。隨著紡織服裝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升、勞動力資源的日益緊缺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不穩定性,寧波紡織服裝業的發展面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面對這些不利因素,產業實現創新突破,以設計創意獲取傳統產業發展的後發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以雅戈爾、杉杉、太平鳥等為代表的一批服裝企業創意轉型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藝術創意型成為企業新類型。
三是兩化融合支撐作用彰顯。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繼續通過產品製造水平與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和加快信息化套用步伐,增強核心競爭力。2011年紡織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零的突破”——雅戈爾公司的“高支漢麻雙絲光針織天然多功能面料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和百隆公司的“結構差異色紡紗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兩個項目雙雙獲得一等獎,歷史性地顯示寧波紡織服裝的科技水平已經走在全市的前列;寧波紡織服裝已擁有20箇中國名牌、25箇中國馳名商標,服裝註冊商標達3000餘件之多,品牌建設繼續領跑全國;博洋等企業電子商務和網銷的不俗表現令全國矚目,展示出“兩化”融合的美好前景。
四是轉型升級質效增強。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的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套用取得新進展,環境壓力得以緩解,尤其在印染類企業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化纖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化纖差別化率不斷提高。廣大企業通過不斷挖掘內部潛力,使生產成本得到較好的控制。企業管理水平持續增強,通過不斷加強供應鏈管理,最佳化生產計畫與庫存的配置,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加快市場化速度,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人均產值42.67萬元/人,同比提高了24.47%。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國際國內經濟矛盾的客觀影響和寧波工業經濟和企業自身的深層次原因,寧波紡織服裝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紡織行業許多領域中長期保持的領頭羊地位近些年來正在削弱。
不過我們有理由堅信,寧波作為中國東部發達的紡織服裝產地之一,對於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正在改變著眼於量的擴張方式,更加重視質的提升。“設計創意”“品牌建設”以及“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三駕馬車拉動,城市時尚力提升,寧波實現成為全國服裝品牌中心、時尚中心和國際性先進服裝產業基地的目標著實讓人可期。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寧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國強
2012年8月
序二
在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產、學、研一體化是有力的推手。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寧波市乃至浙江省唯一一所紡織服裝類高職院校,在寧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教育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始終立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圍繞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充分發揮學院在紡織服裝領域的專業優勢,教學優勢和師資優勢,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推動寧波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對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專項研究,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有利於清晰地了解產業發展動態,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依據。為此,學院專門成立研究機構,組織對紡織服裝行業企業有較高研究水平的人員,深入行業企業開展調研活動,開展紡織服裝工業技術、創意設計、行銷、管理等領域的研究,承擔大量的紡織服裝類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轉化、推廣工作。學院也落實專項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順利開展。我院對寧波紡織服裝行業發展進行年度分析總結已經進行了兩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已正式出版兩期,對行業企業發展發揮了指導作用,具有相當的社會影響力。
2011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遭遇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寧波服裝產業創新突破,重新審視自己,轉變發展理念,產業的市場行銷模式和產業結構重點都發生了轉變,女裝、童裝以及快時尚品牌等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績。可以期待,寧波這座老牌服裝名城,在創意的推動下,將加快轉型升級,迎來服裝產業新的發展機遇期。
《2011/2012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是我院主持完成的第三期《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客觀地描述了2011年度寧波紡織服裝產業運行情況,總結提煉行業發展特徵,捕捉行業企業動向與創新,提出產業發展建言。期望此報告為寧波紡織服裝產業政策的合理制訂、政府的科學管理、高校的社會服務提供參考,對紡織服裝企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寧波市服裝協會副會長毛大龍
2012年8月
序三
當拿到由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主持、王若明等編著的《2010/2011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初稿時,第一感覺就是厚重,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實證研究讓人感受到嚴謹有度的專業素質;第二個感覺就是欣喜,本書是編著出版的第二個年度報告,是迄今為止寧波市對紡織服裝產業最為全面和系統的實證研究報告。這是寧波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和服務企業的又一項重要成果,展示了學以致用的學問之道,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
紡織服裝產業是我市傳統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國內最具規模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之一,在促進經濟發展、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等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2010/2011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在上一年度報告的基礎上,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寧波市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總體規劃”為依據,運用產業經濟的相關理論、方法和統計分析工具,從運行、特色、展望三大部分,以翔實的數據、豐富的一手資料,對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科學的數據分析,為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研究基礎和現實參考。
以高等院校為基礎的研究成果,在經濟創新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大量高校研發人員的存在及其研發活動融入企業和區域經濟,是地方經濟創新發展的原動力,《2010/2011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的出版正是寧波市企業、高校、政府攜手合作的結晶。我們教育局積極鼓勵這類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和切實舉措,本報告也正是這種產學研聯動的積極成果。
作為教育系統中唯一一家獲寧波市政府授予的“產業推動獎”高校,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於寧波,依託紡織服裝產業背景和鮮明的行業特色,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積極發展自己的科研能力,並且注重為寧波乃至浙江的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提供各類服務。
目前,寧波紡織服裝業已進入科學發展時期,處於通過科學發展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和創新的關鍵時期,產學研聯動將是促進寧波紡織服裝產業新型發展的重要動力。《2010/2011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體現出寧波紡織服裝業產學研聯動的重大意義和現實發展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的連續出版,“十二五”期間寧波高校將更深入與寧波地方經濟和企業合作,承擔寧波經濟產學研聯動的重要使命,更好地發揮高校服務經濟的作用。
寧波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處長李克讓
二零一一年八月
前言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領先全國的時尚產業,繼續對發展我市經濟、促進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客觀反映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狀況,梳理寧波紡織服裝業的發展經驗和成就,及時探析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問題,前瞻性地建言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方向,是本書撰寫的主要目的。
《2011/2012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對2011年度寧波紡織服裝產業運行進行了詳細描述,總結提煉了行業發展特徵、捕捉行業企業動向與創新,提出產業發展建言。本書包括五大部分:產業發展環境、行業狀況及特徵、行業動向與創新、發展預測與建言及課題研究等內容。報告研究組以年度跟蹤和實證分析的方式,編撰年度發展報告,將對決策部門、管理服務部門,特別是對產業發展主體——眾多的紡織服裝企業起到更加務實的作用。
本書的研究顧問團隊分別來自於資深行業研究員、行業管理部門、相關協會的會長、副會長,陣營強大;課題組成員主體來自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企業創新研究所。夏春玲負責書稿的全面組織、統稿及修改工作,並完成了第二篇中的三,第三篇中的二、三、六,第四篇的五等內容的撰寫;裘曉雯負責第二篇的二、四,第三篇的七,第四篇的六等內容的撰寫;魏明負責第一篇以及第二篇的六,第三篇的一,第四篇的一、三、四,第五篇的一等內容的撰寫;劉霞玲負責第二篇的一、五,第四篇的二,第五篇的二等內容的撰寫;寧波市服裝行業管理辦組織撰寫第二篇的七等內容;寧波市服裝協會組織撰寫了第三篇的四、五等內容。
中國服裝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國強先生對報告主旨和體例脈絡的指導高屋建瓴;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王梅珍院長對課題在企業調研、專家諮詢、文稿編撰等環節的關注和支持用心傾力;在編寫過程中,寧波市紡織服裝管理辦公室、寧波市服裝協會等也給予許多幫助;對於許多資料、案例和相關研究成果,相關的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諒解,並提出寶貴意見。
編著者2012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