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

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

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位於陝西省寧強縣和勉縣交界的胡家壩鎮,其前身是胡家壩中心國小附設國中班,九五年與國小分設,當時校園總面積4.8畝,設四個教學班,教學設施非常落後。1998年由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支持、民眾集資及西安楊森公司捐助移址新建。200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更名為“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承各級領導悉心關懷,蒙幾代賢達櫛風沐雨,經數屆師生髮憤圖強,而今的楊森中學煥然一新。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位於陝西省寧強縣和勉縣交界的胡家壩鎮,其前身是胡家壩中心國小附設國中班,九五年與國小分設,當時校園總面積4.8畝,設四個教學班,教學設施非常落後。1998年由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支持、民眾集資及西安楊森公司捐助移址新建。200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更名為“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目前校園占地面積18269m,建築面積9647 m,綠化面積達5437m2,校園環境優美,內部設施完備。自1998年以來,共投資560餘萬元,修建了1810m2的教學樓、1044m2的教工宿辦樓、2179.3m2的學生宿舍樓、學生 食堂配備了刷卡系統、消毒櫃、冰櫃、烤箱、蒸飲設備、洗滌池、1076m2的圖書實驗樓、618m2的餐飲樓等校舍;建有農村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樓和儀器室各1個,有標準化的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規範化的圖書室、閱覽室各1個,師均圖書43冊,生均圖書52冊。有體育器材室、衛生室、心理健康諮詢室和團隊部等部室。

學校擁有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配置,實現了教育信息化,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宿辦樓、實驗樓、辦公室開通了網路,讓“班班通”走進了教室。學校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和遠教資源開展教研教改、師資培訓、農民技術培訓和黨員幹部培訓,為提高我鎮教育質量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師資力量

學校為農村全寄宿制初級中學,有15個教學班,703名學生,教職工60人,專任教師48人,本科41人,大專7人,教師崗位合格率為100%,校長培訓合格率為100%,適齡少年入學率為100%,17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100%,國中生畢業合格率為100%。

辦學成果

2000年至今,學校共獲得省市縣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安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優秀家長學校、教研先進單位等30餘項榮譽

文化傳統

辦學內涵。

辦學思想:辦學思想。

辦學理念: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辦學特色:以“和諧”、“雅致”為核心,以“情”、“志”、“禮”、“韻”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建設,以創建省級現代信息技術套用、實驗教學、文體與科技活動為抓手的特色教育。

管理措施:先優帶動、情感驅動、制度促動、教研推動。

質量目標:培養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夯實成長基礎

民眾舍家建校園

寧強東大門有這么亮麗的一所學校,與胡家壩自古重視教育的民風不無關係。在建校初始的1999年,倡議剛下,本地商賈富戶廣泛回響,積極參與捐資助學;飄落在外的遊子獲悉重建中學的好訊息,把顆顆激動的心化作大方捐助的無聲行為。那時,大家的一致行動就是捐款,也因此湧現了許多感人故事。當一位普通的農民捐助者戴上大紅花在台上受表彰時,誰曾想到這是他在家鄉的大山里采竹筍、魚腥草、挖蕨菜、廣東苔等幾個月才換來200元的這一壯舉呢?一位在外經商的胡家壩人不遠千里專程回了一趟家,一甩手就是4000元,鎮裡的工作人員問他姓名,他不願透露,並說:“這是為了家鄉的下一代,我們任何一個胡家壩人都有這樣的責任。”

錢是有了,接下來就是征地。有些上了年紀的老者選擇了地勢較高的“寶地”塗家墳園;有的從珍惜用地角度主張依山而建;有的選擇跨河的趙家壩,但苦於玉帶河無橋無法保證學生安全的事實而不得不放棄。最終,大家把目標一致鎖定在玉帶河與穿鎮而過的小溪交匯的三角地帶,這兒也是胡家壩鎮地勢最平、良田最聚集的地方——即現在的楊森中學所在地。但誰去做戶主的勸說工作呢?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原胡家壩黨委書記趙國孝、鎮衛生院院長、商會副會長、政協學習組長許子蘇同志主動找到鎮上領導,表示願意做十餘戶農民的工作。由於趙書記德高望重,許院長帶頭捐資在當地有口皆碑,因此說服工作很有效,半個月後,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訊息,26畝良田得以順利徵用!要知道,自胡家壩集鎮發展的十幾年來,有多少人夢寐以求想把家安在這塊風水寶地,沒想到把這么好的地基讓給了孩子們,而今,又成了大家一致贊同、積極支持的一件大事!1999年3月,寧強縣西安楊森中學終於破土動工了,中學建在了胡家壩最平坦最耀眼的地方,也擺在了胡家壩人民最重要的位置上!

楊森人情撒楊森

有人說:“最能考驗一個富人的良知是看這個富人做了多少善事。”西安楊森公司就是這樣一位具有良知、享譽全國的“富人”。她的締造者比利時人保羅·楊森博士支持楊森公司中國部,願意把愛心撒播給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事實證明,他們具有超人的遠見卓識,他們的義舉必將受世人的敬重!

還是在楊森公司取得輝煌業績之初,公司領導就定位了投資辦校、回饋社會的企業理念。西安楊森製藥公司向希望工程捐資100萬,在全國一共海選了陝西省寧強、安康、柞水三個貧困縣建了3所希望學校,寧強的胡家壩有幸被選中。楊森公司在此建校還有一個原因是該校被確定為“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學校,這也足以證明一個企業把自身的大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的科學發展觀念。

建校伊始,楊森公司捐資34.4萬元並不渴求揚名,但寧強的決策者卻執意把學校冠名的特殊榮譽給了楊森人。從此,小鎮和大都市聯姻,友誼跨越險關,翻越秦嶺,學校也因為“西安楊森”的世界品牌而家喻戶曉。

震驚華夏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寧強成了地震的重災區,楊森公司上下沒一日不牽掛扶持的這所學校。他們先後為學校投入了21.1萬元的救災資金,幫助近千餘名師生渡過難關;遠在北京開會的公司董事會聽到這一訊息,當即把7萬餘元聚餐費以物資的形式全數捐給楊森中學!今天,楊森公司這雪中送炭的義舉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四處閉路監控系統守護著校園的安全;一套高保真音響系統活躍著學校的文化生活;一盞盞庭院燈點綴著校園魅力的夜晚;一張張高配置的講桌讓老師激動的講述著動人的愛心故事;而那一個個功能齊全的體育健身器材更是孩子們健康快樂學習生活的重要保障!

考慮到震後的孩子容易留下“災難恐懼症”,2008年底,楊森公司又捐助10多萬元在楊森中學建起“心裡康復活動中心”。並先期贈送筆記本電腦一台,派兩名心理諮詢專家來校問卷調查,為今後的心理康復活動準備第一手材料。

西安和胡家壩的距離縮短了,因為有了大山裡的這一家親戚。幾年來,楊森公司的谷里紅副總裁和員工等多次專程來到寧強看望楊森中學這個“小兄弟”,學校也無一時一刻不感受到楊森公司的厚愛,不忘把自己打造成一個不讓公司牽掛和失望的響亮學校。

師生合力譜新曲

守護好胡家壩人民的教育家門,不辜負楊森公司的厚愛,是楊森中學領導班子的一致共識。現任校長劉明輝同志多次告誡老師們:“我校被命名為楊森中學,我們就要與大企業的大名相匹配,我們要學會感恩,我們更需要自強。”劉校長的這句話差不多成了楊森中學團隊的工作誓詞,大家沒一時不忘記自己是一個楊森中學人,更沒有一時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

首先學校樹立了“和諧”思想。在這種小家碧玉似的校園裡,教師團隊構成較為複雜,本縣以外的教師占了三分之一且有逐漸增多之勢,但這群以年輕人為主的隊伍很快就打成一片,大家常聚在一起話生活,談教研,其樂融融,成為一個工作的戰鬥集體。在老師的帶動之下,來自本鎮和周邊縣鎮的學生相處融洽,從沒有發生過大的矛盾,這兒安全教育有成效,學校就是一個安全島。700餘名師生更願意在這個和諧的大家庭中度過快樂的每一天。

要想在工作上取得成績,首先要有一個有戰鬥力的工作團隊。隨著四面八方教師的加盟,如何讓這支隊伍中的所有人進得來、留得住、站住腳且事業有成一直是校領導關心的一件大事。為此,把關愛給每一個教師,打造一支教師勁旅是學校的中長期目標。工作上,關注每一個教師的成長,主張個性化發展,即每一個有一技之長的教師都有用武之地,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其次是學校把解決老師們的學習、生活、娛樂當作與教學工作同等重要的一件大事,投資幾萬元為教師教學、生活區拉了光纖,有效改進了上網質量;改換了所有電線線路,解決了電壓不足的難題;學校經常舉行籃球、拔河、羽毛球、桌球等體育比賽活動,楊森公司饋贈體育場器材前留下了多少拼殺場面,更譜寫了多少感人的友誼頌歌!

楊森中學的學生住宿生占大多數,但這恰好不是學校的管理難題。宿管員和班主任一道關愛,讓每個學生有家的感覺;體育老師和興趣小組的悉心指導讓他們的課餘生活異常豐富;文學社團、校園小記者的積極參與讓一個個潛能學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點。在這裡,大家樂學上進,近年來,學校“求實、競爭、創新”的良好校風正在凸顯,一個富有朝氣、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學生團體正在改寫著學校的教育歷史。辛勤耕耘就會收穫,2000年至今,學校共獲得省市縣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安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優秀家長學校、教研先進單位等30餘項榮譽。

體操王子李寧曾說:“夢有多高,希望就有多大,一切皆有可能!”面對未來的挑戰,楊森中學制定了打造“玉帶名校”的宏圖。良好的地理優勢是學校爭取優秀教師、學生資源的保證;只要全體師生員工努力工作,內抓管理、外塑形象,依託楊森公司的大名,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運用於學校管理,就一定會以實績回報楊森公司和家鄉父老的厚愛,用更有力的底氣迎接遠客。相信這一天會很快會到來,因為,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楊森中學!

校園環境

一處景致,沒有了旖旎風光,秀山媚水,照樣成為理想的去處;

一所校園,稱不上規模霸氣,聲名遠播,依舊還是學子的殿堂。

楊森中學正切合這樣的審美標準和評判法則。

陝西勉縣從地方路進入元墩鎮,一直就是山區。這兒道路盤曲,山大溝深。到寧強地界,過黃土嶺、經七里溝常將旅行者的興致破壞殆盡。但這個時候,隨車而行的你在半山腰會眼前豁然一亮,在群山環抱之中,一個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小鎮映入你的眼球,而那個最搶眼的建築便是楊森中學。她北臨漢水源流玉帶河,潺潺的流水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這所700餘名師生的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河水在這裡陡然轉了一個彎,徑直向東,遠觀恰似給學校纏繞上一條碧綠的玉帶。她南枕西漢高速路,乘車過往的路人都要不自覺的向這兒行注目禮;省市遠客來時,常會將楊森中學作為踏入寧強的第一個歇腳點;來自漢台、南鄭、城固、洋縣等地的越來越多的老師們和遍及勉縣楊莊、漆樹壩、本縣坪溪河等地的學生也因為便捷的高速路而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託付在這裡。

步入校園,琉璃瓦頂仿古式大門敞開寬闊的胸懷迎接著四方賓客,教學樓前2000餘平方的廣場最能彰顯學校的大器。象徵九年義務教育的九根大理石石柱分布在廣場北邊,常作為學生休憩的場所,有時,一個晴天,七八個同學或興高采烈的進行著英語沙龍,或秀氣乖巧的專注讀書,增添了校園的一絲書香氣。學校建築呈台階式布局,教學區、師生生活區被規劃得井然有序,部室功能齊全,儼然是一個學習超市。每一個來到楊森中學的人還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名人,他就是學生公寓與教學樓之間的陶行知老人雕塑,用他來宣傳教育的理念和學校的校風是再合適不過了;斗轉星移,十年過去了,陶老先生見證了學校的歷史和發展,監督著楊森學子勤奮苦學的一幕幕!漫步校園,筆直的水泥小徑被滿是香樟、玉蘭、四季桂、觀賞石榴、劍麻和巴地草的綠包圍著。耀眼的刺柏和在校園廣場呈“一”字排開的三棵雪松熱情的召喚著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在楊森中學,綠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綠草,綠樹,構建了校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