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帖木爾

察罕帖木兒(Chaqan-temür),男,字廷瑞,畏兀兒族人,出生於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職業是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元末將領,1362年7月6日逝世。

基本信息

簡介

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闊闊台,元初隨大軍收河南。至祖乃蠻台、父阿魯溫,皆家河南,為潁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兒幼篤學,嘗應進士舉,有時名。身長七尺,修眉覆目,左頰有三毫,或怒則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當世之志。

生平

至正十一年,盜發汝、潁,焚城邑,殺長吏,所過殘破,不數月,江淮諸郡皆陷。朝廷徵兵致討,卒無成功。十二年,察罕帖木兒乃奮義起兵,沈丘之子弟從者數百人。與信陽之羅山人李思齊合兵,同設奇計襲破羅山。事聞,朝廷授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
於是所在義士俱將兵來會,得萬人,自成一軍,屯沈丘,數與賊戰,輒克捷。
十五年,賊勢滋蔓,由汴以南陷鄧、許、嵩、洛。察罕帖木兒兵日益盛,轉戰而北,遂戍虎牢,以遏賊鋒。賊乃北渡盟津,焚掠至覃懷,河北震動。察罕帖木兒進戰,大敗之,餘黨柵河洲,殲之無遺類,河北遂定。朝廷奇其功,除中書刑部侍郎,階中議大夫。苗軍以滎陽叛,察罕帖木兒夜襲之,虜其眾幾盡,乃結營屯中牟。已而淮右賊眾三十萬掠汴以西,來搗中牟營。察罕帖木兒結陳待之,以死生利害諭士卒。士卒賈勇決死戰,無不一當百。會大風揚沙,自率猛士鼓譟從中起,奮擊賊中堅,賊勢遂披靡不能支,棄旗鼓遁走,追殺十餘里,斬首無算。軍聲益大振。
十六年,升中書兵部尚書,階嘉議大夫。繼而賊西陷陝州,斷餚、函,勢欲趨秦、晉。知樞密院事答失八都魯方節制河南軍,調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往攻之。察罕帖木兒即鼓行而西,夜拔餚陵,立柵交口。陝為城,阻山帶河,險且固,而賊轉南山粟給食以堅守,攻之猝不可拔。察罕帖木兒乃焚馬矢營中,如炊煙狀,以疑賊,而夜提兵拔靈寶城。守既備,賊始覺,不敢動,即渡河陷平陸,掠安邑,蹂晉南鄙。察罕帖木兒追襲之,蹙之以鐵騎。賊回扼下陽津,赴水死者甚眾。相持數月,賊勢窮,皆遁潰。以功加中奉大夫、僉河北行樞密院事。
十七年,賊尋出襄樊,陷商州,攻武關,官軍敗走,遂直趨長安,至灞上,分道掠同、華諸州,三輔震恐。陝西省台來告急。察罕帖木兒即領大眾入潼關,長驅而前,與賊遇,戰輒勝,殺獲以億萬計。賊餘黨皆散潰,走南山,入興元。朝廷嘉其復關陝有大功,授資善大夫、陝西行省左丞。未幾,賊出自巴蜀,陷秦、隴,據鞏昌,遂窺鳳翔。察罕帖木兒即先分兵入守鳳翔城,而遣諜者誘賊圍鳳翔。賊果來圍之,厚凡數十重。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晝夜馳二百里往赴。比去城裡所,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城中軍亦開門鼓譟而出,內外合擊,呼聲動天地。賊大潰,自相踐蹂,斬首數萬級,伏屍百餘里,餘黨皆遁還。關中悉定。
十八年,山東賊分道犯京畿。朝廷征四方兵入衛,詔察罕帖木兒以兵屯涿州。察罕帖木兒即留兵戍清湫、義谷,屯潼關,塞南山口,以備他盜。而自將銳卒往赴召。而曹、濮賊方分道逾太行,焚上黨,掠晉、冀,陷雲中、雁門、代郡,烽火數千里,復大掠南且還。察罕帖木兒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聞喜、絳陽。賊果走南山,縱伏兵橫擊之,賊皆棄輜重走山谷,其得南還者無幾。乃分兵屯澤州,塞碗子城,屯上黨,塞吾兒谷,屯并州,塞井陘口,以杜太行諸道。賊屢至,守將數血戰擊卻之,河東悉定。進陝西行省右丞,兼陝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於是天子乃詔察罕帖木兒守御關陝、晉、冀,撫鎮漢、沔、荊、襄,便宜行閫外事。察罕帖木兒益務練兵訓農,以平定四方為己責。
是年,安豐賊劉福通等陷汴梁,造宮闕,易正朔,號召群盜。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西至甘肅,所在兵起,勢相聯結。察罕帖木兒乃北塞太行,南守鞏、洛,而自將中軍軍沔池。會叛將周全棄覃懷,入汴城,合兵攻洛陽。察罕帖木兒下令嚴守備,別以奇兵出宜陽,而自將精騎發新安來援。賊至城下,見堅壁不可犯,退引去,因追至虎牢,塞成皋諸險而還。拜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仍兼同知行樞密院事,便宜行事。
十九年,察罕帖木兒圖復汴梁。五月,以大軍次虎牢。先發游騎,南道出汴南,略歸、亳、陳、察,北道出汴東,戰船浮於河,水陸並下,略曹南,據黃陵渡。乃大發秦兵,出函關,過虎牢;晉兵出太行,逾黃河,俱會汴城下,首奪其外城。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屯杏花營,諸將環城而壘。賊屢出戰,戰輒敗,遂嬰城以守。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軍跳梁者略城而東。賊傾城出追,伏兵鼓譟起,邀擊敗之。又令弱卒立柵外城以餌賊。賊出爭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突鐵騎縱擊,悉擒其眾。賊自是益不敢出。八月,諜知城中計窮,食且盡,乃與諸將閆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賽因赤、答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安童、張守禮、伯顏、孫翥、姚守德、魏賽因不花、楊履信、關關等議,各分門而攻。至夜,將士鼓勇登城,斬關而入,遂拔之。劉福通奉其偽主從數百騎出東門遁走。獲偽後及賊妻子數萬、偽官五千、符璽印章寶貨無算。全居民二十萬。軍不敢私,市不易肆,不旬日河南悉定。獻捷京師,歡聲動中外,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詔告天下。
先是,中原亂,江南海漕不復通,京師屢苦飢。至是,河南既定,檄書達江浙,海漕乃復至。察罕帖木兒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鎮關陝、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數千里。乃日修車船,繕兵甲,務農積穀,訓練士卒,謀大舉以復山東。
先是,山西晉、冀之地皆察罕帖木兒所平定。而答失八都魯之子曰孛羅帖木兒,以兵駐大同,因欲並據晉、冀,遂至兵爭,天子屢下詔和解之,終不聽,事見《本紀》及《答失八都魯傳》中。
二十一年,諜知山東群賊自相攻殺,而濟寧田豐降於賊。六月,察罕帖木兒乃輿疾自陝抵洛,大會諸將,與議師期。發并州軍出井陘,遼、沁軍出邯鄲,澤、潞軍出磁州,懷、衛軍出白馬,及汴、洛軍,水陸俱下,分道並進。而自率鐵騎,建大將旗鼓,渡孟津,逾覃懷,鼓行而東,復冠州、東昌。八月,師至鹽河。遣其子擴廓帖木兒及諸將等,以精卒五萬搗東平。與東平賊兵遇,兩戰皆敗之,斬首萬餘級,直抵其城下。察罕帖木兒以田豐據山東久,軍民服之,乃遣書諭以逆順之理。豐及王士誠皆降。遂復東平、濟寧。時大軍猶未渡,群賊皆聚於濟南,而出兵齊河、禹城以相抗。察罕帖木兒分遣奇兵,取間道出賊後,南略泰安,逼益都,北徇濟陽、章丘,中循瀕海郡邑。乃自將大軍渡河,與賊將戰於分齊,大敗之,進逼濟南城,而齊河、禹城俱來降,南道諸將亦報捷。再敗益都兵於好石橋,東至海濱,郡邑聞風皆送款。攻圍濟南三月,城乃下。詔拜中書平章政事、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中丞如故。察罕帖木兒遂移兵圍益都,環城列營凡數十,大治攻具,百道並進。賊悉力拒守。復掘重塹,築長圍,遏南洋河以灌城中。仍分守要害,收輯流亡,郡縣戶口再歸職方,號令煥然矣。
二十二年,時山東俱平,獨益都孤城猶未下。六月,田豐、王士誠陰結賊,復圖叛。田豐之降也,察罕帖木兒推誠待之不疑,數獨入其帳中。及豐既謀變,乃請察罕帖木兒行觀營壘。眾以為不可往,察罕帖木兒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左右請以力士從,又不許,乃從輕騎十有一人行。至王信營,又至豐營,遂為王士誠所刺。訃聞,帝震悼,朝廷公卿及京師四方之人,不問男女老幼,無不慟哭者。
先是,有白氣如索,長五百餘丈,起危宿,掃太微垣。太史奏山東當大水。帝曰:“不然,山東必失一良將。”即馳詔戒察罕帖木兒勿輕舉,未至而已及於難。詔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謚獻武。及葬,賜賻有加,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謚忠襄,食邑沈丘縣,所在立祠,歲時致祭。封其父阿魯溫汝陽王,後又進封梁王。

人物評價

總評

察罕帖木兒是有元一代著名的軍事將領,在他短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他以平定天下、匡復社稷為己任,將區區數百之眾奮起義兵,東征西討,南戰北平,幾以一師之力殲滅百萬紅巾軍,力挽元政府於傾覆,克復了自紅巾軍起義後四分五裂的北中國。然而就在他即將消滅紅巾軍東路軍餘部的時候,卻為叛將暗殺,遇難益都。察罕帖木兒的死,是蒙古民族的一大不幸,卻是漢民族的絕對大幸,更是朱元璋的大幸。朱元璋聽到察罕帖木兒的死信不由得大喊:“天下無人矣!”這既是對察罕帖木兒的死法感到可惜,又是對從此元朝喪失了能阻擋自己的重要將領而大感慶幸。體現出朱元璋對察罕帖木兒的重視、佩服等種種心情。察罕帖木兒是元末挽救元朝的重要希望,他一死,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歷代評價

朱元璋:“草之勁者非疾風不顯,人之忠者非亂世難名。爾李將軍,當中原擾攘,元政不綱,大臣竊命,守將擅兵於外,是致干戈鼎沸,國勢日危,人將以為元無人矣。何將軍之忠義,倡農夫為三軍,拔智勇以上聞,頒爵以官之,明其分數。義旗舉而兵興,齊魯強兵僅能固守。爾能陳兵於野,請命於朝,進退有方,君命是聽。當是時,忠心昭如五曜,號令嚴若冰霜,所以動天地而感鬼神,以其忠之所致。夫何兵既勝,志少盈,納逋逃,釋有罪,忠義漸虧,鬼神鑒見。俄而禍膺不測,殞於敵手。然忠未終而奸未顯,壽不期年,果屬何耶?莫不竭忠以身先而致是歟?抑人臣之有將而若此歟?噫!予數其事而醺之,猶生之對也。靈酣而往,予紀而歸。誅心之言,爾其聽乎!”
孛羅帖木兒:“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
錢謙益:“然吾以為察罕一死,天意灼然歸我明矣。嗚呼!帝王之興,豈不有天命哉!聖祖極推重察罕,即位後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其意可知。”
王逢《七月聞河南平章凶問》:“六月妖星芒角白,幾夜徘徊天市側。尋聞盜殺李上公,窮旅孤臣淚沾臆。當時寬猛制萑澤,安得受降翻受敵。上公忠名垂竹帛,書生奚為費禕惜。東南風動旗黃色,蒲梢天馬長依北。”
楊維楨《悼李忠襄王》:“羅山進士著戎衣,淚落神州事已非。百二山河驚易改,三千君子誓同歸。天戈已付唐裴度,客匕那知蜀費褘。賴有佳兒功業在,東人重望捷淮淝。”
柯劭忞:“察罕帖木兒,明太祖之所畏也。”
崔瑞德:“察罕帖木兒很顯然是僭越了皇帝的權力,以便保護他自己的利益;他忽視朝廷的命令;他擅自任命官員和調動軍隊——所有這一切都是要伺機制服孛羅帖木兒和擴大自己強大的軍事機器。但是我們最後不得不承認,他其實無意控制朝廷,也不想取代朝廷,即令他的行動有時很含糊不清,足以引起人們真正懷疑他的目的。”
白壽彝:“察罕帖木兒出身探馬赤軍戶,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作為色目地主階級的一員,深感切身利益受到威脅,因而糾集武裝,組織義兵,對抗起義軍。他以治軍有方,作戰勇敢,使這支地主武裝發展成當時規模最大、對農民軍鎮壓最力的地方武裝力量。察罕帖木兒因此而躋身行省長官,地主義兵改編為官軍,他本人也成為握有重兵的軍閥。他是元末兵起以來支撐元朝統治的柱石,也是血腥屠殺起義農民的劊子手。”
蔡東藩:“察罕帖木兒起自潁邱,仗義討賊,一戰而破羅山,二戰而定河北,三戰而復陝州,四戰而下汴梁,五戰而入山東,出奇制勝,所向必克,何其智且勇也!雖與孛羅互斗,似犯蚌鷸相爭之忌,然孛羅實為禍始,不得盡為察罕咎,惟田豐詐降,禍生不測,以智勇之察罕帖木兒,竟為小丑謀斃,良將亡,胡運終矣!”

親屬成員

家世

曾祖:闊闊台。
祖父:乃蠻台,至正二年(1342年),遷遼陽行省左丞相。至正八年(1348年),元順帝詔贈攄忠宣惠綏遠輔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魯王,謚忠穆。
父:阿魯溫。

子女

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漢文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之甥,察罕無子,養為子,遂更名擴廓。)

人物墓地

察罕貼木兒墓位於苗南村三組,墓冢封土上圓下方,高約15米。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六月察罕帖木兒在山東東平被王士城所殺後葬於此。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健人所編著《洛陽古今談》載;“元贈穎川王察罕貼木兒墓,在縣西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里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占地九畝六分;察罕帖木兒為一元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揚,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1983年7月發掘此墓,在墓前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件。

史籍記載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八》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十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