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樓那

富樓那

富樓那(梵文轉寫:Pūrna,巴利文轉寫:Punna),全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梵文轉寫:Purna Maitrayani-putra),簡稱為邠耨、富婁那、富剌拏、彌多羅尼子,意譯為滿慈子、滿祝子、滿願子。迦毗羅衛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說法第一”。與佛陀同日出生。

生平

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譯。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稱,意譯為滿慈

富樓那富樓那

子。迦毗羅衛人,國師婆羅門之子。父親為淨飯王國師之子,母親相傳是阿若憍陳如的妹妹,屬婆羅門種。容貌端正,自幼聰明,能解韋陀等諸論,長而厭俗,欲求解脫,遂於悉達太子出城之夜,與朋友三十人同時于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入雪山,苦行精進,終得四禪五通。釋迦成道後,前往歸依,善於分辨佛義,廣宣法理,被稱為「說法第一」。富樓那能因人施教,見一種人,說一種法,在他的解說後,人們都為之折服,從而皈依佛門。富樓那經進修持,不懈不怠,宣揚人生真理,教化眾生,在說法人當中,最為第一。

大乘佛教說法

傳統上認為,因為富樓那尊者來不及參與摩訶迦葉主持的王舍城集結,所以另外主持了一次集結,誦出雜藏,後世稱為窟外集結。這可能是誤傳,因為富樓那尊者在釋迦牟尼在世時,已先於佛陀過世,不可能參加王舍城集結。《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記載,佛陀授記他未來成佛,號法明如來。

批評僧團中兩種錯誤傾向

僧團擴大後出現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有些人表面上披上袈裟,作佛的弟子,實際上所作所為,完全違背佛的教導。他們勸別人布施,而自己卻愛私蓄金錢;告訴別人五欲會危害自己的身心,而自己卻拚命往五欲的鏇渦里鑽。富樓那批評這些人的錯誤後,勸他們遵守戒律。人不怕有過,過則能改,是最大善人。出家人要為教爭光,熱愛僧團,熱心弘法利生事業,拋棄個人的利益和榮譽。經過富樓那的忠告,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轉變。二是有些人喜歡隱居山林,把自己關在象牙之塔里,做個自了漢。他們認為眾生愚痴剛強,頑固執著、沉溺五欲之樂,殺生祀神求福,便心灰意冷,鼓不起布教的熱情,把僧團當作避難所,看成養老院。富樓那勸告這些人說:正因為五濁惡世,弘法度生是艱苦的事,我更應該勇猛精進地去完成這一工作。我們應當懷著無限的慈悲心情,在眾生身上,莊嚴自己的淨土,把佛陀的法音布滿人間,這是我們出家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富樓那為了弘法,像行雲流水那樣,到處漂游,到處為家,時而摩竭陀國,時而憍薩羅國。今天在毗舍離城弘化,明天又到拘屍那城說法。白天在大街、廣場,隨緣弘法。晚上在山間、林中、水邊,獨自靜坐。他發動建立精舍和講堂,建造成功,讓有德者居之,自己又到他方去行化。他生活艱苦,除三衣缽具之外,別無長物。

布教師

富樓那富樓那

富樓那是佛弟子中傑出的布教師,他善於隨機設教,方便說法。他對醫生說法時說:醫生能醫治人們身體上的病痛,卻不能醫治心理上貪、嗔、痴的大病。唯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能洗滌眾生的心垢。戒定慧三學,能醫治眾生貪嗔痴的心病。對官吏說法時說:官吏能治犯罪的人,但無法治人不犯罪,唯有佛陀的五戒十善的道理,因果輪迴的法則,大家信受奉行,就可以不去犯罪。對農民說法時說:你們種農田生產糧食,可以資養色身,也要種福田,資養慧命。信奉佛教、奉事三寶,恭敬沙門,看護病人,孝敬雙親,不殺生靈,熱心公益,是耕種福田。頻婆娑羅王被兒子囚禁後,富樓那探視時對他說法:在牢獄裡被監禁失去了自由,其實沒進監獄的人,同樣被金錢、名位、美色所囚。娑婆世界,一個大監獄,不論坐牢的與不坐牢的,都不免一死。唯有稱念彌陀聖號,早生安養,才是真正的解脫。
他布教最大的特點,不作空洞的說教,而是從改善人的生活做起。如輸廬那國文化落後,人民生活貧困,富樓那到那裡以一個醫師的身份,每天忙著探視病人,看護病人。患者見到他,如同看到救星,再重的病症,都能霍然痊癒。他又是一位教師,白天教民眾識字、耕種等生產知識,晚上講說五戒十善,因果報應的道理。使輸廬那國的人民很快都皈依佛教。他在那裡收了五百弟子,建立了五百僧伽藍

具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富樓那布教另一個特點,總是到艱苦的地方,難以教化的地方去。聽說輸廬那國非常偏僻,經濟文化落後,民性暴戾,打架罵人成風,就請求佛陀允許到那裡去布教。佛陀聽到富樓那的請求,十分高興地說:假如那裡的人,不肯接受你的說教,反而破口大罵怎么辦?富樓那答:他們只是罵我,還不曾用棍棒打我,說明還不十分野蠻。佛又問:假如他們用拳頭,瓦石,棍棒打你呢?富樓那答:他們只是用拳頭、瓦石、棍棒打我,還沒有用刀杖刺傷我,我覺得他們還是很好。佛問:假如用刀杖刺傷你呢?富樓那答:說明他們還有人性並沒有殘酷地把我打死。佛緊逼著問:假如他們把你打死呢?富樓那答:那我太感謝他們了,他們殺害我的色身,幫助我進入涅盤,幫助我以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報答佛恩。佛聽後稱讚說:富樓那!你真是我的好弟子,布教修道忍辱都很好,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你可以動身到輸廬那國去了。
富樓那在布教時,把佛陀對布教者應具十德,牢牢記在心頭、布教十德:(一)善知法義,(二)能為宣說,(三)處眾無畏,(四)辯才無礙,(五)方便巧說,(六)隨法行法,(七)具足威儀,(八)勇猛精進,(九)身心無倦,(十)成就威力。佛經常在大眾中稱讚他說法布教第一,要求大家向他學習。

對第一次結集表示異議

西元前486年,富樓那在外區教化,聽到佛陀涅盤的訊息,就率領弟子趕到拘屍那。才知道佛的遺體早已火化了。又聽說大迦葉領導上座比丘,在耆闍窟山主持第一次聖典結集。富樓那很關心佛的教法,星夜趕去參加,到時結集已近尾聲。大迦葉將結集的情況,向富樓那通報,希望他能同意。富樓那答:你們結集的內容,我基本上同意。只是對於律中有關食法八事,都在禁止之列,我認為不符合佛陀的本意,難以苟同。食法八事:(一)內宿,(二)內煮,(三)自煮,(四)自取食,(五)早起受食,(六)從彼持食來,(七)雜果,(八)池水所出可食物。對米價昂貴,荒年饑饉,食物難獲的時候,佛是允許這八事的。如果禁止這八事,會對僧團很不利。迦葉聽了富樓那的話,不以為然地說:不錯,佛雖允許過這八事,但那是在特殊情況之下。富樓那看迦葉不肯讓步,堅持原則地說:我是親自從佛那裡聽來的,根據自己所領悟的道理,嚴加遵守,是不會動搖的。這是佛教史上第一個對迦葉主持的聖典結集持不同意見的人。富樓那與大迦葉的分歧,史家認為是對以後佛教大分化,開始埋下種子。

佛陀十大弟子

佛陀“十大弟子”相傳是 釋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門徒。在釋迦牟尼的眾多弟子當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們道行最出眾,各有一方面的獨特專能,並因此得到佛陀的讚許和眾僧的擁戴,成為原始佛教教團的中堅力量。
摩訶迦葉 頭陀第一(或稱苦行第一)。也稱“大迦葉”。
目犍連 神通第一。也稱“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目連”。
富樓那 說法第一。全稱“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須菩提 解空第一。
舍利弗 智慧第一。也有人翻譯成“鶖鷺子”、“舍利子”。
羅睺羅 密行第一。原是佛陀的獨子,“羅睺羅”有累贅、阻礙的意思。
阿難陀 多聞第一。原是佛陀的堂弟,許多佛經中也直接稱為“阿難”。
優婆離 持戒第一。
阿尼律陀 天眼第一。也稱“阿那律”。
迦旃延 議論第一。也稱“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