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蓮湖國小

富平縣蓮湖國小

富平縣蓮湖國小歷史悠久,文化積澱非常深厚。它的前身為清代書院。先後獲得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陝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陝西省“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陝西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陝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陝西省愛國衛生先進集體、渭南文明單位、渭南市教育系統“百千萬”活動先進集體,渭南市文明校園、渭南市衛生先進單位、渭南市環保貢獻先進單位、“陝西省科技發明先進學校”、“渭南市環保貢獻先進單位”、“市級綠色文明示範校”、“市級文明校園”、“市級交通安全示範校”、“市級示範國小”、“市級法制校園”、“市級家長示範學校”。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清乾隆三年(1738年),富平知縣喬履信創南湖書院於杜村西門外,後遭兵亂,書院被毀。同治八年(1869年),知縣江匯川於縣城(今老城)東南隅原富厚倉舊址重建湖山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廢科舉,設學堂,改書院為湖山高等國小堂 。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富平縣湖山高等國小校,旋又改為富平縣立第一高等國小校。後來學校先後更名為富平縣立第一國小校、富平縣立書院巷國小、富平縣仁 和鄉第一中心國小、富平縣仁和鄉中心國小、富平師範學校附屬國小,直到1956年9月富平師範遷至高陵通遠後,學校定名為富平縣蓮湖國小。1958年12月學校又改名銅川市富平國小,1961年9月又恢復原名富平縣蓮湖國小,1969年4月學校又改名為城關鎮七年制學校,1978年9月學校又恢復原名富平縣蓮湖國小至今。

近幾年,學校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2000年6月習仲勛同志的夫人齊心攜“習仲勛早期革命活動考察組”來我校考察指導工作以來,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初,在縣鎮兩級政府和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國家110萬元教育國債資金的扶持,蓮湖、東化、連城三村無償劃拔土地40畝,投資資金達400萬元,對學校實施了整體搬遷。2002年9月正式開學招生,習仲勛夫人齊心同志為學校題寫“蓮湖學校”校名。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2005年學校在原有的圖書室、儀器室、實驗室、體育室、檔案室、少隊部的基礎上,又投資16萬元建成了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音樂舞蹈室、衛生室、美術室,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設施達國家一類標準。

2006年七月份,國家又劃撥危改資金106萬,投資新建一座四層單面公寓樓,建築面積1760平方米,總計72間,能容納學生560名,計畫於下學期投入使用。

師資力量

學校占地25567平方米,教學樓使用面積3100平方米,仲勛實驗樓建築面積540平方米,公寓樓建築面積1760平方米,廣場面積2500平方米,操場面積約9350平方米。學校現在23個教學班,學生1500餘名(其中寄宿生500名)。有教師73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40名,國家、省、市、縣級優秀教師40人。設施齊全,環境幽雅,師資力量雄厚,深入開展課改工作,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空間。

辦學成果

蓮湖國小自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陝西著名歌唱家馮健雪等為代表的社會精英,為當地文化發展,社會繁榮作出了傑出貢獻。自1978年9月,學校被確定為縣公辦重點國小起,篤引“文明、守紀、艱苦、勤學”的校風,嚴守“明禮誠信、健康向上”的校訓,學校教育質量取得了長足發展,先後獲得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陝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陝西省“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陝西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陝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陝西省愛國衛生先進集體、渭南文明單位、渭南市教育系統“百千萬”活動先進集體,渭南市文明校園、渭南市衛生先進單位、渭南市環保貢獻先進單位、“陝西省科技發明先進學校”、“渭南市環保貢獻先進單位”、“市級綠色文明示範校”、“市級文明校園”、“市級交通安全示範校”、“市級示範國小”、“市級法制校園”、“市級家長示範學校”、富平縣素質教育示範校”、“富平縣課改實驗學校”、“陝西省平安校園”、“陝西省衛生先進單位”、省級綠色示範校、等中、省、市、縣、鎮200多項榮譽稱號。目前,學校還被確定為“富平縣素質教育示範校”、“富平縣課改實驗學校”是陝西省教育學會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會團體會員單位。2006至今正在創建“陝西省示範國小”,這也是我校全體師生為之的目標。

文化傳統

如今,蓮湖國小的全體師生努力秉承百年傳統菁華和創新教育理念,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一流的現代化辦學條件,以飽滿的激情推進課改,重振蓮湖學校昔日的輝煌。相信蓮湖國小有像蔡愛茹那樣執著實幹的好校長,有一群教育事業的探索者和跋涉者,這所百年老校一定會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輝映在三秦大地。

知名校友

胡景翼

民國五年(1916年)胡景翼將軍在此發動的“逐陸之役”,主戰場就曾設在原校址。戰爭毀掉了明代建築望湖樓,後胡將軍籌款重修望湖樓,成為本縣民主革命的重要紀念物。

嚴木三

民國十六年(1927年),共產黨人嚴木三任校長時,學校建立了黨、團組織,許多優秀學生入黨入團,從事革命活動,學校成為早期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在富平的活動中心。

習仲勛

民國十五年(1926年)年僅14歲的習仲勛,由家鄉淡村來到蓮湖國小的前身縣立第一高等國小讀書。當時縣一高規模小,設施極其簡陋,條件極其艱苦。但是,身為農家子弟的習仲勛,憑著農家人的吃苦精神,勤奮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得教員的喜愛。他寫的白話詩《雄雞喔喔的啼了》,較早地流露出他的非凡氣度和才華,受到了師生的一致讚賞,當時在校內外影響很大。追求進步,思想活躍,較早表現出優秀的組織能力的習仲勛,深得當年班主任陳蘇馨老師(當時富平共青團的負責人)的賞識。老師培養他擔任班幹部,並鼓勵他秘密加入共青團。在他的帶動下,許多學友成為共產主義青年團員。即使在1927年的白色恐怖下,他仍堅信馬列主義,矢志不渝,積極參加一高的學潮運動。少年習仲勛也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他時時關心有困難的學友,哪位學友沒有本子等學習用具了,他寧可自己受一點委屈,也要讓學友拿去使用;哪位學友在家拿的乾糧 不夠吃了,他寧可自己挨餓,也要把自己的分給學友去吃;哪位學友的冬天沒有棉鞋穿,他寧可自己挨凍,也要把自己的棉鞋讓給學友穿。可以說少年習仲勛在縣一高的三年,給學校留下了良好的風範,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