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羅西尼亞聯邦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英文名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陸地面積70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705平方公里,人口107000人,於1991年9月17日接納其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概況

國名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
面積 陸地面積70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人口 107000(2008年)。其中密克羅尼西亞人占97%,亞洲人占2.5%,其他人占0.5%。官方語言為英語。天主教徒占50%,新教徒占47%,其他教派和不信教者占3%。
首都 帕利基爾(Palikir),位於波納佩州(Pohnpei)。
國家元首 伊曼紐爾·莫里(Emanuel Mori),為密聯邦第七任總統。
重要節日 獨立日(國慶日):11月3日;憲法日:5月10日。
簡況 位於北太平洋,屬加羅林群島,東西延伸2500公里。海岸線長6112公里。島嶼為火山型和珊瑚礁型,多山地。由607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4個主要大島為:波納佩、科斯雷雅浦和丘克。屬熱帶氣候。4-11月為雨季,1-3月為旱季。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波納佩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6世紀被西方航海者發現。19世紀中期英、美、德國先後在此設立貿易點,1885年遭西班牙占領,1899年被轉讓給德國。一次大戰中被日本攻占,二次大戰期間被美國占領。1947年,聯合國將密交美國託管,後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帛琉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四個政治實體。1965年1月成立議會,此後密不斷要求自治。1969年,密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1979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成立,1982年與美國正式簽訂《自由聯繫條約》,1986年11月3日該條約生效,密聯邦正式獨立。根據《自由聯繫條約》,密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安全防務15年內由美國負責。1990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結束密聯邦的託管地位,並於1991年9月17日接納其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2003年密美雙方就《密美自由聯繫條約》續約事達成協定,將該條約延長20年,2004年5月起生效。
政治 2007年5月,第十五屆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丘克州議員伊曼紐爾·莫里為密聯邦第七任總統,科斯雷州議員阿利克·阿利克為副總統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國旗
 【憲法】 1979年5月10日通過並生效。根據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由國會議員從國會4位4年期議員中選舉產生。
【國會】 一院制,由來自4個州的14名議員組成,其中10名議員任期2年,其他4名為任期4年的“全任期”議員。第十六屆國會於2009年3月大選產生,5月,艾薩克·菲吉爾(Isaac V. Figir)連任議長。里西歐·莫塞斯連任副議長
【政府】 各部部長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後組成聯邦內閣。 本屆政府主要成員有:總統伊曼紐爾·莫里(Emanuel Mori),副總統阿利克·阿利克(Alik Alik),外交部長洛林·羅伯特(Lorin Robert)、財政和行政事務部長芬利·波曼(Finley S.Perman)、衛生和社會事務部長維塔·斯基凌(Vita Skilling)等。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為四個州:雅浦(Yap)、丘克(Chuuk)、波納佩(Pohnpei)和科斯雷(Kosrae)。
【司法機構】 設最高法院、州法院。聯邦首席大法官安東·阿馬萊奇(ANDON L. Amaraich)於1994年任命,終身制。
【重要人物】 伊曼紐爾·莫里: 總統。1948年12月25日生於丘克州。畢業於關島大學,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1973年起,歷任美國花旗銀行關島分行實習生、花旗銀行塞班分行經理助理、丘克州稅務官、密聯邦發展銀行總裁兼執行長、密聯邦銀行行政副總裁等職。1999年和2003年通過補選成為密聯邦國會全任期議員。2005年起任密聯邦國會資源與發展委員會主席。2007年3月再次當選國會全任期議員,5月就任密聯邦第七任總統
【經濟】 經濟落後,絕大多數人的經濟生活以村落為單位。產椰子、胡椒、芋頭、麵包果等農產品。漁業資源豐富,尤以鮪魚著名。糧食及生活日用品均靠進口。密在國家經濟發展規劃中把農業、漁業、旅遊業作為經濟的“三大支柱”,旨在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目前正大力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2.381億美元(2008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200美元(2008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3%(2008年)
通貨膨脹率:4%(2008年)
貨幣:美元。
【資源】 密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鮪魚產地。蟹、貝類、龍蝦以及淡水鰻、蝦等資源待開發。
【工業】 工業落後,只有少量加工工業, 如魚產品加工廠、制皂廠、椰油加工廠和成衣加工廠。建築和機械修理行業部分由外國人經營。
【農業】 農業落後。無糧食種植,靠自然生長。椰子、香蕉、麵包果、木瓜、木薯等熱帶果木到處可見。出產優質胡椒,出口國外。
【旅遊業】 密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不僅熱帶風光秀麗,且保存著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風俗,以及“納馬杜”古城堡、“石幣銀行”等古蹟。旅遊業是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但仍處於開發階段。
2007年接待遊客21146人次,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
【通訊】 四個州設有電話、電報、網際網路、 郵政和地面衛星設施。
【交通運輸】 島嶼之間交通主要有空運和海運。境內機場可供波音737飛機起降。公路運輸較為落後。無鐵路。公路:全國公路長約240公里。
水運:聯邦政府擁有2艘800噸級輪船定期來往於各州(島),其中一艘為日本贈送。各州政府共有4艘600噸左右的客貨兩用輪。中國政府分別於2004年10月和2007年2月向密丘克州和雅浦州各提供一艘客貨兩用船。 各州的港口均可停靠遠洋級貨輪。主要港口:科洛尼亞(Colonia),萊萊(Lele),莫恩(Moen)。
空運:各州均有小型國際機場。大陸/密克羅尼西亞航空公司每周有數次航班來往於夏威夷和波納佩、關島之間。
【對外貿易】 進出口貿易嚴重失衡,逆差很大。 2006年密進出口總額為1.29億美元,出口總額只占進口的20%左右。密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如椰乾、胡椒和海產品。近年來,海產品在密出口中的比重日漸增加,進口產品主要為機械、汽車、食品、工業製成品、燃油等。
【財政金融】 密財政嚴重依賴美援。2005財年密財政收入中美援占43%,其他國家的援助占17%,其餘為稅收(23%)、捕魚證收入(11%)及其他非稅收性收入(6%)。自1998年密聯邦及各州政府實行行政機構改革及政府公職人員“提前退休計畫”等節流措施後,密財政曾於2002年和2003年出現盈餘。但2004年和2005年政府財政再次出現赤字。
【外國援助】 密接受的外援主要來自美國。根據密美《自由聯繫條約》,美國在1986至2001年間,共向密提供13.4億美元的援助。根據2003年續簽後的《密美自由聯繫條約》,美將在20年內向密提供總額約18億美元的援款,其中部分用於設立信託基金。20年後,美將停止援助,密靠信託基金自力更生。密同時也積極尋求從世行、亞行等多邊國際金融組織和澳、新、日等國家獲取援助。
人民生活 全國有4所醫院,1所精神病康復中心,82個診所,病床319張。有58名醫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人員有1000人。醫療衛生經費約占密年度財政預算的10%。2004年電話和手機占有率為每千人223部。
軍事 國防由美國負責。
文化教育 【教育】 密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憲法規定對5-14歲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制,政府每年在教育上投入經費占密年度預算的20%左右。
密有一所聯邦專科學院COM-FSM, 2005年在校學生2000多名,教師97名,雇用部分外籍老師。密有公立學校218所,私立學校25所,在校學生約3萬人。文盲率11%。
【體育】 密曾派體育代表團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參賽項目有游泳、田徑和舉重。2006年,雅浦州舉重選手MANUE MINGINGFEL排名世界第三。
【新聞出版】 波納佩州現有一份私人出版在全國4個州銷售的雙周刊報紙《你好通訊》(The Kaselehlie Press)。科斯雷、丘克和雅浦州政府分別定期發行時事通訊。
密各州均設有廣播電台,政府電台每天廣播16-18小時。有一家聯邦電信公司控股的有線電視台,轉播中央電視台第9頻道(CCTV-9)、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廣播協會(NHK)等頻道的電視節目。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對外關係

密目前的外交重點是以和平、友誼與合作作為其發展對外關係的指導原則,爭取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樹立密獨立主權的形象;謀求國際經濟技術援助,促進密經濟自立的進程。截至2006年5月,密已同59個國家建交。密是太平洋島國論壇、太平洋共同體、太平洋島嶼發展計畫、太平洋椰子共同體、亞太廣播聯盟、亞太經社理事會、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奧委會等19個國際和地區組織成員。1991年7月和1998年8月,密成功舉辦了第22屆和第29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1997年9月,密主辦了南太地區環境規劃署(SPREP)第六次會議。《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魚類養護和管理公約》委員會於2002年11月決定將總部設在密聯邦波納佩州。2004年12月,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密聯邦波納佩州舉行,截至2008年12月已召開了5次會議。
【同美國的關係】 密受美託管40多年,同美有特殊關係。根據1986年生效的密美《自由聯繫條約》,密享有內政、外交自主權,但防務15年內由美負責,密不得讓其他國家利用密領土和海域從事軍事目的的活動。15年內美共向密提供了13.4億美元的援助。密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國。2003年5月,密美續簽該條約,美承諾將在20年內繼續向密提供經濟援助,同時逐步為密建立信託基金。20年後密將靠信託基金自力更生。
密在華盛頓設有使館,在夏威夷和關島設領事館。美在密也設有使館。來自美國的商品占密進口總額的2/3。密產品可優惠向美出口
【同日本的關係】 密曾被日本占領,日在密有較多移民,雙方有較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日本是密第二大援助國和最大出口目的地國,密出口商品的60%輸往日本。
密、日之間簽有捕魚協定。日向密提供的無償援助主要用於在各州修建公路、碼頭和冷凍設施。日在密派有志願隊員。日遊客日益成為密旅遊業支柱。密在日設有使館;日駐斐濟大使兼任駐密大使。

【中國與密克關係】

一、雙邊關係回顧
中密1989年9月11日建交。1990年2月中國在密建館。建交以來,密歷任總統均訪問過中國(1990年11月哈格萊爾加姆,1992年9月奧爾特,2000年3月法爾卡姆。烏魯塞馬爾總統任內兩次訪華:2004年3月國事訪問,2006年4月工作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2007年12月,應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密總統莫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 密方其他重要來訪有:2002年10月和2006年7月,密副總統基里昂兩次訪華。2005年10月,密議長克里斯琴率國會代表團訪華。2006年2月,密外長阿內法爾訪華。2006年10月,密聯邦國會外委會主席阿利克訪華。2006年11月,密副議長菲利普訪華。
中方近年訪密的主要有:2005年2月和11月,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楊潔篪先後訪密。200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外委會副主任委員吉佩定訪密。2006年7月,李肇星外長訪密。 2007年7月,外交部部長助理何亞非作為中國政府特使赴密出席密總統、副總統和第15屆國會議員就職典禮。2007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訪密。
二、旅遊領域合作
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宣布批准密克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2008年5月,中密簽署《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密克羅西尼亞聯邦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三、教育領域合作
1992年到2005年,密11名留學生或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中國於2006年和2007年分別向密提供15和12個來華留學獎學金名額。中國於2006年向密派遣1名漢語教師。
四、中國駐密克大使
劉菲 館址: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Palikir, Pohnpei, FM96941。電話:(691)3205575,傳真:(691)3205578。
五、密克駐華大使
2007年4月,密在華設立使館,任命卡爾·阿皮斯為密駐華使館公使兼臨時代辦。2007年12月,莫里總統訪華期間出席密使館開館儀式。密駐華大使現由密駐日大使卡西奧·米達兼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