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寄生族

單身寄生族是指那些到了該自立的年齡,卻不思離開父母自力更生以及結婚另組家庭,依舊住在父母家享受父母的經濟及生活援助,在經濟生活、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對傳統家庭存在依賴的單身青年群體。

概述

單身寄生族 單身寄生族

眼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雖然已近而立之年,卻不婚、不育、不立業。他們住家裡、吃家裡,薪水用來滿足自己吃喝玩樂,到了適婚年齡還不願獨立門戶。

“單身寄生族”雖然在收入上至少可以自立,但開支主要用於吃、住以外的自身生活質量的提升,以高消費的形式享受現在的生活,卻不注重將來的積累。他們只對自己負責,不讓自己受束縛,也不束縛別人。在卡通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單身寄生族”的表情、語調、動作乃至思維方式都出現了卡通化傾向,在生活中也要玩一把“孩子樣”。

詞語來源

1997年2月8日,在日本的《日經新聞》上首先出現了“寄生族”這個名詞,它的原意即為英文“parasite gens” 。

這個詞語表達最早的是由東京學藝大學的正弘山田教授在他的《單身寄生族》一書中使用,這本書於1999年10月出版。這個吸引人的表達迅速被媒體採用並在日本成為流行辭彙 。

原因

高齡化

“單身寄生族”,專家分析將此一現象歸因於現代社會平均壽命的延長,這些長壽的父母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勞動力依然旺盛,可以長期提供子女在經濟與生活上的優質環境。

晚婚現象

現代社會晚婚化與未婚化的傾向逐漸明顯,成年男女寧願繼續住在家中當子女而不願意另組家庭,付出更多責任。

節省開支

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單身人士,做出這樣的選擇是為了確保生活舒適無憂。未婚的成年子女多與父母同住,這樣就可以節省家庭開銷,子女們花在自己的娛樂活動方面的錢就能多一些。

在中國

上海青少年教育協會研究人員王剛認為,現在的大多數“單身寄生族”是獨生子女,自他們呱呱墜地起,父母便對他們大包大攬。從高考志願的填報、就業方向的選擇乃至婚姻大事的操辦等,都由父母做主包辦。父母的溺愛造成孩子身體成熟,心理卻停留在兒童期。此外,學校在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缺位,也為“寄生族”的產生提供了便利 。

中國人甚至還有一句話,那就是“父母在,不遠遊”。特別是現在受到少子化社會的影響,許多家庭人口單薄,相較於過去大家庭動輒數字子女,部分子女必須搬出去,現在成年子女留在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怕無人照料年邁的父母。  

此外,現代父母不再保守而采開明態度對待子女,子女在家中受到的束縛變少,也是留住他們的原因。 

各國及地區情況

日本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日本“單身寄生族”從1976年開始增加,到了1995年已經有一千萬人,2004年更高達到一千兩百萬人以上。而且,目前年齡介於20歲到34歲之間的日本單身族群中,有六成以上的男性與八成以上的女性住在家中,其中85%的人並未支持家中經濟,他們多半把收入花在旅遊、名牌享受等消耗性的花費上。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後,都市地區也開始產生單身寄生族增加的現象。

中國台灣

根據2005年所做的調查數字顯示,台灣25歲到39歲的未婚人口約為兩百四十萬人,而台灣的“單身寄生族”人口約有六十八萬人。由於這是台灣首度的調查,無法顯現數據的消長,但從社會趨勢判斷,台灣“單身寄生族”這幾年應該也是呈現增長的趨勢。 

無論是日本或是台灣,父母視成年子女住在家裡為理所當然的事,在父母的眼中,他們並不認為非得要成年子女搬出去才叫做獨立,除非找到對象另組家庭,否則父母還是很歡迎子女在家中,一來中國人喜歡家庭熱鬧,二來可以繼續保護子女。

美國

美國父母向來鼓勵子女18歲以後就應該搬出家裡獨立,現在也開始接受愈來愈多成年子女居住在家中,最近正在上映的一部電影《賴家王老五》,正是探討“單身寄生族”的現狀。

英國

英國也有研究發現,成年子女住在家中並倚賴家裡經濟的現象,已經更甚於以往,這是因為現在年輕人不但工作起步晚,而且不時中斷工作去各地旅行,並頻繁轉換工作跑道,對於婚姻也不再抱持天長地久的浪漫幻想,寧願晚婚。 ,

但是每個社會看待單身寄生族的眼光又不一樣,義大利成年子女未婚前住在家裡,一直是很正常的事。 

負面影響

“單身寄生族”的出現,對社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專家認為,這些年輕人過分追求消費,有可能造成進取心消退,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相對削弱。“單身寄生族”不願承擔家庭、社會責任,滿足於物質消費,不願坦然面對現實,容易逐漸喪失人生目標,甚至消極避世。更嚴重的是,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對即將成人的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

社會遲早要正視

著名的社會觀察學者、台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劉維公認為,過去社會的衝突通常都是窮與富的戰爭,但是未來社會的衝突其實就是新舊世代交替,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選擇都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與其探究“單身寄生族”的現狀,既然單身人口增加已成事實,還不如認真去思考為什麼我們的社會結構總是落在時代脈動之後。事實上,單身族群也有相當多元化的生活型態,我們的社會應該朝如何為單身者建構更好的優質生活邁進,而不是力阻這股擋也擋不了的單身潮流。  

事實上,單身不是問題,“單身寄生族”也不是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總是以商業機制來告訴單身族群如何過生活,或是不應該這樣過生活的理由,當一切都過度商品化時,單身對這個社會來說當然就變成了問題。 

“還不如問問這個社會大環境提供了什麼給單身族,畢竟,再過二十年以後,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現在只是我們的社會還不習慣與單身相處而已。”劉維公語重心長地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