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蠶基因組計畫

家蠶基因組計畫,是指由西南農業大學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緊密合作,以應對國際競爭嚴峻局面,實施家蠶基因組計畫。

概念

家蠶基因組計畫是指由西南農業大學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緊密合作,以應對國際競爭嚴峻局面,實施家蠶基因組計畫。該計畫實施於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之際,面對國際競爭,實現了家蠶領域基因組測序的零的突破,使中國的家蠶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影響

2004年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在世界上率先繪製完成了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其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家蠶表達序列標籤資料庫,發現了與家蠶性別決定、發育和變態、激素調節以及抗性等密切相關的關鍵功能基因群,並且在家蠶基因組結構特徵、基因的組織、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方面也獲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理論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獲2003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以及建國六十年重慶入選的科技成果。溫家寶總理指出:在人類基因組、植物基因組、微生物基因組和家蠶基因組測序等重要前沿領域,我國科學家做出了卓越貢獻。

家蠶基因組大事記

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家 蠶 基 因 組 計 劃 大 事 記
1995年9月,向仲懷院士和中國科技大學李振剛教授提出家蠶基因組計畫構想,並著手基因組生物材料系統的構建。同年日本開始實施家蠶基因組研究。
1995年9月,西南農業大學開始構建家蠶近等位基因系統。
2000年10月,夏慶友博士奉召從日本九州大學回國籌備家蠶基因組工作。夏慶友教授、魯成教授先後考察北京華大基因組研究所、中國人類基因組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等平台單位。
2000年10月,中國蠶學會學術年會在西安召開,理事長向仲懷院士作《基因組生物學的發展與家蠶基因組計畫》的報告。
2000年11月,北京華大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教授應向仲懷院士、魯成教授邀請訪問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
2000年12月8日,由向仲懷、楊煥明、夏慶友、周澤揚、魯成署名,以西南農業大學、華大基因的名義联合提出:《21世紀中國的現代絲綢之路——“關於推動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的項目建議書》,並報送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國家經貿委投資與規劃司、國家經貿委技術與裝備司、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農業部發展計畫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中國科學院生物局、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中國工程院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等部門。
2001年1月,夏慶友教授赴日本短期訪問,推進中日家蠶基因組研究的交流與合作。5月,夏慶友回校,西南農業大學專項資助啟動“中國家蠶基因組前期研究”。
2001年6月,重慶市科委院士基金專項資助啟動“家蠶EST計畫”。
2001年8月,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計畫籌備會議在法國里昂召開(未邀請中國參加),家蠶基因組國際合作組織開始啟動。
2001年12月,日本蠶絲昆蟲研究所田村俊樹博士訪問西南農大,傳遞法國里昂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計畫籌備會議信息。
2001年12月,日本九州大學藤井博教授來訪,推進中日家蠶遺傳材料的共同保存與合作研究。
2001年12月,農業部資助啟動蠶桑學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
2002年1月4日,新華社記者採訪夏慶友教授,並發表內參《開展家蠶基因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2002年2月,《江蘇蠶業》2002年1期特約發表向仲懷院士《21世紀的絲綢之路》一文。
2002年3月4日,第一次全國家蠶基因組研討會議在上海召開。
2002年3月,重慶市副市長陳光國主持召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協調會,落實配套經費。
2002年3月,西南農業大學與中國農科院蠶研所、蘇州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單位在西南農業大學商討關於聯合開展家蠶基因組研究的可行性。
2002年4月23日,向仲懷院士、夏慶友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2002年4月24日,第二次全國家蠶基因組研討會在江蘇召開。
2002年7月19日,第三次全國家蠶基因組研討會議在上海召開。向仲懷院士訪問上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西南農業大學啟動家蠶大規模EST測序計畫。
2002年8月16日,日本家蠶基因組研究小組成員三田英和和島田透來訪,了解中國家蠶基因組的開展情況。
2002年9月,西南農業大學完成家蠶10萬條EST測序及生物學分析。
2002年9月30日,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計畫正式會議在日本筑波召開,正式確定將完成家蠶基因組計畫作為該組織第一目標。中國加入該組織。周澤揚教授、夏慶友教授應邀代表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出席會議,夏慶友教授做大會發言,報告中國EST研究結果。
2002年9月30日夜,應日方建議,周澤揚、夏慶友與日本家蠶基因組成員連夜舉行會談,商討日中合作完成家蠶全基因組框架圖等事宜。經過激烈討論,雙方達成原則意見,以各自占50%的比例共同完成5X家蠶全基因組框架圖。
2002年11月,《蠶業科學》2002年第四期發表向仲懷院士《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筑波會議與中國家蠶基因組》一文。
2002年11月11日,日本家蠶基因組研究小組成員三田英和和島田透來訪,再次確認日中家蠶基因組研究合作事宜。
2002年11月17日,中國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完成。向仲懷院士聯合盧良恕、石元春、方智遠、郭予元等院士發表關於建議緊急啟動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的《院士建議》,引起廣泛關注。
2002年12月10日,西南農業大學分別向財政部教科文司、科學技術部工程技術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外經貿委繭絲辦提交《關於申請資助啟動中國家蠶功能基因組研究的緊急請示》。
2002年12月29日,向仲懷院士辭去西南農業大學校長職務。
2003年1月19日,鱗翅目昆蟲基因組加拿大多倫多會議召開。夏慶友教授、周澤揚教授應邀出席會議。
2003年2月16日,教育部周濟部長視察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
2003年3月5日,日本單方面啟動並獨家實施家蠶全基因組計畫。
2003年4月,日本召開2003年度昆蟲產業創新論壇,並提出集中全日本優勢,以家蠶基因組計畫開創“由日本出發的絲綢之路”,將2003年命名為日本絲綢之路元年。
2003年4月,向仲懷院士訪問日本,敦促實現中日合作實施家蠶基因組計畫。
2003年5月,日本基因組研究核心成員在九州大學召開專門會議,就是否與中國合作進行了激烈辯論。隨後,日方終止了與中方的合作與聯絡。
2003年5月18日,向仲懷、周澤揚、魯成、夏慶友、吳大洋等在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徹夜討論,毅然決定:維護國家利益,回應國際競爭,克服一切困難,全力拚搏,啟動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
2003年5月22日,西南農業大學召集職能部門負責人討論會,決定成立西南農業大學“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項目協調小組。27日,項目協調小組正式成立。
2003年5月25日,SARS期間,西南農業大學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代表在重慶緊急會談,確定緊密合作,應對國際競爭嚴峻局面,立即全面實施家蠶基因組計畫。
2003年5月29日,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全體動員,全面投入家蠶基因組計畫攻關,深夜突擊提取基因組測序用DNA材料。
2003年6月9日,第一個用於WGS測序的家蠶全基因組文庫出爐。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為赴京攻關組壯行。
2003年6月11日,夏慶友教授率領攻關組進駐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15日,夏慶友教授任家蠶基因組測序平台總指揮。
2003年6月23日,測序平台完成數十項技術改革,並克服重重困難使家蠶基因組測序進入穩定產出期。
2003年7月22日,完成總測序任務的五分之二。日夜拼搏,過度疲勞使測序前線專家和工作人員大批病倒。西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華鵬、向仲懷院士赴京看望攻關組成員。
2003年8月11日,完成總測序任務的五分之四。測序平台達到運轉極限,信息平台全面投入分析。重慶市科委張文副主任等領導親臨測序前線視察。
2003年8月27日,完成家蠶全基因組6X測序,總計550萬個反應。家蠶基因組計畫進入序列總組裝階段。
2003年9月15日,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視察蠶桑學重點實驗室。
2003年10月8日,重慶市科委周旭主任到蠶桑學重點實驗室調研。完成家蠶全基因組6X序列組裝。西南農業大學北京攻關組陸續返回實驗室,並立即著手生物學分析和重要功能基因研究。
2003年10月16日,重慶市科委周旭主任、張文副主任、農村處劉劍飛處長、辦公室劉小川主任及西南農業大學常務副校長周澤揚前往北京,向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委匯報家蠶基因組完成情況。重慶市科委牽頭籌劃新聞發布會。
2003年10月2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下達重點項目“家蠶性別調控分子機制和套用基礎研究”。
2003年11月11日,國務委員陳至立對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繪製完成作重要批示。
2003年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煥明、汪建、于軍、王俊等來渝參加新聞發布會,並討論基因組研究論文寫作方案。
2003年11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在重慶召開新聞發布,向世界宣布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繪製完成。中國科學院、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領導到會祝賀。
2003年11月15日,國務委員陳至立、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及中國科學院、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領導到蠶桑學重點實驗室視察,並聽取了家蠶基因組研究匯報。
2003年11月15日,西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套用基因組研究聯合實驗室成立,國務委員陳至立和重慶市市長王鴻舉為實驗室揭牌。
2003年12月16日,日本吉川寬教授率日本家蠶基因組代表團來渝訪問,通報日本完成家蠶基因組3X測序,懇求恢復與中國合作。
2004年1月4日,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計畫協調人、美國羅得島大學M.R.Goldsmith教授來蠶桑學重點實驗室交流訪問。
2004年3月29日,向仲懷院士、夏慶友教授應日本蠶絲學會理事長小林正彥教授邀請參加日本第74屆蠶絲學大會。向仲懷院士作“加強中日合作共建21世紀絲綢之路”的大會報告,夏慶友教授向大會作中國家蠶基因組研究進展的報告。
2004年4月5日,重慶市副市長吳家農主持召開協調會,決定由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科委、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農委對蠶桑學重點實驗室給予重點支持。家蠶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套用研究平台建設全面啟動。
2004年4月6日,科技部科技司賈敬敦副司長等一行四人專程到蠶桑學重點實驗室考察。同年9月科技部下達“863”重點項目—家蠶遺傳資源的分子評價和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家蠶基因組計畫進入功能基因研究和套用階段。
2004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正式成立揭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揭牌儀式上發言高度讚揚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所取得的成績。
2004年6月29日,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長等來渝視察蠶桑學重點實驗室。
2004年7月,第四次全國家蠶基因組計畫研討會在重慶召開。全國家蠶基因組研究協作網初步形成。
2004年7月1日,經過數十次修改完善,“中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研究論文定稿,正式提交《SCIENCE》
2004年9月21日,第五屆中國國際絲綢會議在蘇州召開,向仲懷院士作“家蠶基因組計畫與21世紀絲綢之路”大會專題報告。
2004年9月23日-10月1日,2004年中國西南農業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雙邊學術交流會在西南農業大學召開,藤井博教授一行9人與會。
2004年11月,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完成基因的注釋和功能的初步分析,並在國際權威基因資料庫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上公布數據。
2004年11月6日,中國蠶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交流會在廣州召開,蠶桑學重點實驗室10人出席,並通過2個大會特邀報告和8個專題報告全面介紹了家蠶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成果。
2004年11月11日,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暨學術年會在重慶召開,向仲懷院士作“家蠶基因組”大會特邀報告。
2004年11月19日,國際家蠶基因組與資源學術討論會在杭州召開,夏慶友教授應邀作“中國家蠶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大會報告。
2004年12月8日,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副書記邢元敏、常委范照兵、副市長吳家農一行到蠶桑學重點實驗室視察調研。
2004年12月10日,由中國獨立完成的家蠶6X基因組序列和生物學分析研究結果在《SCIENCE》上發表,標誌家蠶基因組計畫第一階段目標勝利完成並進入新的階段。
2008年完成40個基因組重測序揭示家蠶馴化發表於《SCIENCE》

重要論文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Bombyx mori),Science 10 December 2004:
Vol. 306 no. 5703 pp. 1937-1940
Complete rese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 (Bombyx),Science 16 October 2009: Vol. 326 no. 5951 pp. 433-4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