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前村

宮前村

宮前村又名蟾宮,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距縉雲縣城35公里。現據統計,宮前村在外地工作的計315人,其中留美學生1人,大學生55人,中專生41人,高級工程師7人,研究員1人,分布在廣東、四川、江西、福建、內蒙及浙江省內各縣市。

基本信息

(圖)宮前村宮前村
宮前村又名蟾宮,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距縉雲縣城35公里。清代屬仙都鄉廿三都二圖,民國時為景雲鄉政府駐地。50年代後,隨行政區劃變動先後為漳溪鄉、三合管理區、三合人民公社、浣溪鄉人民政府駐地。有852戶,2744人。耕地1630畝,其中水田1496畝,旱地134畝;山林7896畝。此外,明代李升於村西建有蟾宮城,清代李瑞元於村邊建東嶽帝宮。近年,離村二里許新辟獅子山風景區。相傳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避難於此。山如盆景,多石穴,洞塑佛像,遠近遊客絡繹不絕。

地理優越

宮前村背靠括蒼山,前臨壺鎮平原,蒼嶺古道傍村而過,汽車直抵家門。浣溪泉水沿街縈繞,青石板街面,青磚瓦舍。山水相依,交通便利,物阜民康。民謠云:宮前街,石板橫橫攤,街平平,水清清,宮前街內沒有獨自人(單身漢)。括蒼山為天下名山,道書《岳瀆名山圖記》以此為道教第十大洞天。宋楊億謂之群峰插天,真神仙之窟宅,靈勝之奧區。隋代以前即辟有大道,自唐至清均為驛道所經,為台州、婺州、處州幹道,商旅行人不絕於途。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開國功臣劉基等諸多文人墨客均曾登臨,並留下眾多詩文。

古蹟繁多

(圖)南宮山南宮山
村旁有南宮山,上有阮客洞。相傳為阮肇修煉之所,故又稱阮山。舊時洞口有白酥鱜,花開時節,香聞數里,遠近賞花遊客紛至沓來。唐著名書法家李陽冰題鐫洞額於石峰,縣人李繼鹹書阮客遺蹤和天台引七字,縉雲縣令李題詩云:阮客家何在?仙雲洞口橫。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青蓮館在南宮山,始建於梁普通二年(521),唐貞觀元年(627)廢,十年(636)復置,規模宏大,有道眾七百,香火興旺,為遠近道教中心。其後幾經興廢,先後易名括蒼觀、崇真觀、九霄觀。宋紹興年間(1131~1162)藏書4565卷。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觀為寺,名景雲寺。現名南宮寺,有尼住持,廟宇佛像一新,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
宮前村上首有鞠莊,又名讓莊,明代所建,為村李氏祖李襲別業。李襲以藝園築室,闢田浚池,課僮仆耕稼為樂,並以其收益供贍養家室、應酬賓客及其子宦學之資。其子李棠為明宣德五年(1430)進士,官至刑部侍郎,晚年常居此,種菊賞花。
此外,明代李升於村西建有蟾宮城,清代李瑞元於村邊建東嶽帝宮。近年,離村二里許新辟獅子山風景區。相傳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避難於此。山如盆景,多石穴,洞塑佛像,遠近遊客絡繹不絕。

文化教育

(圖)宮前塘亭祠堂:位於壺鎮鎮宮前村宮前塘亭祠堂:位於壺鎮鎮宮前村
宮前村有李、杜、陳、趙、宋、邵、林、朱、葉、樓、潘、應、王、施、陸16姓,以李姓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李氏為唐李陽冰後裔。李陽冰任縉雲縣令期間,重修孔廟,尊孔崇儒,對後世影響很大。元至正間(1341-1368)其裔孫李德大自仙居來縉雲任美化書院山長,居縣城東郭。其時縉雲縣最大的獨峰書院已毀,美化書院地處偏僻卻舉行鄉飲,延講理學,美化山鄉,士俗為之一變,因之成為全省著名的10所書院之一。明代,縣城東郭李氏支分宮前,李襲在浣堰頭建鞠莊,其後李棠又辟小軒為藏修之所。民國時李官然創辦廣智初級國小,後改為景雲鄉國民中心學校,有學田63畝。1950年,宮前國小改為公辦國小。1969年創辦國中。1983年普及國小教育。1990年開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宮前國小有學生8班244人,教師14人;宮前國中有學生7班281人,教師16人。
宮前村世代重視教育,人才輩出。明代縉雲李姓族人有8人中進士,21人中舉人,其中居宮前者有進士3人,舉人8人。李棠,明宣德五年(1430)進士,性耿直,為官清正。初授南京刑部河南司主事,尚書金濂以剛嚴著稱,僚屬不敢犯顏,獨棠敢與之辨論是非,遭呵責仍不避讓,濂亦折服。升刑部員外郎,任內檢察冤獄,多所平反。後升右侍郎。年五十奉命巡撫廣西期間,獎勵文士,勸賞農桑,革弊布新,政績卓著。晚年歸隱家鄉,生活極為清貧,女大出嫁,僅竹箱一隻,布衣數件,其《送女詩》云:汝嫁筐奩事事無,清官門戶亦宜乎?竹皮箱莢何曾滿,麻薴衣衫莫嫌粗。從此適人為家婦,便須移孝奉公姑,肅勤儉宜家法,莫遣旁人笑老夫。至今傳為美談。另兩位進士李正蒙和李升,分別官居禮部主事和休寧知縣。8位舉人,或授知縣、縣丞,或任主簿、州判,或為兵馬副指揮,亦多有建樹。
清代李綏祺被選為歲貢,生性穎敏,八歲能文,康熙間(1662~1722)候選訓導,著有《青芝山房詩集》李青於清末留學日本體育專門學校,參加同盟會,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光復處州時任巡防隊第一營哨官,並以稻穀50擔充備軍需,民國成立後被選為省參議會議員兼省公署咨議。李蘊,從軍任國民革命總司令部參謀,歷任新登、奉化、寧海等縣縣長,任內嚴禁菸毒賭博,不畏強暴,懲辦地方惡霸。
1930年,宮前村已有共產黨活動。1942年處屬特委派區委書記陳天印到壺鎮開展工作,宮前成為黨的交通站,在黨的領導下,發動民眾與保長開展鬥爭,輸送進步青年加入武工隊,配合武工隊收繳槍枝等等。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村共有黨員40名。1949年7月19日凌晨,在與土匪鬥爭中,民兵李土根、李顯周、李玉庭、李士熙英勇獻身。現據統計,宮前村在外地工作的計315人,其中留美學生1人,大學生55人,中專生41人,高級工程師7人,研究員1人,分布在廣東四川江西福建內蒙浙江省內各縣市。

經濟發展

(圖)宮前村宮前村
宮前地處壺鎮平原,浣溪、漳溪兩水夾流,疇野肥沃,土宜稼穡,灌溉便利,歲無乾旱。故自古以來,民皆力本務農,而無他技術。40年代末統計,全村95%以上村民從事農業。泥木匠、縫紉匠10多人,亦為閒時兼營。最突出的是單一的食品加工,全村抽粉乾57家。
50年代初,全村1394人,耕地1878畝,山林9800畝。1958年,躍進水庫建成,蓄水量383萬立方米,宮前因地近而得天獨厚,村黨支部又發動民眾建造長坑、徐塘、太平塘水庫,農業生產旱澇保收。80年代以來,小農經濟溫飽意識受到商品經濟的猛烈衝擊,村民認識到以農業為本是對的,但決不能拿著金水勺餵豬娘(母豬)。傳統的食品加工業迅速得以恢復發展,1992年全村有抽粉乾、麵條15戶、做豆腐27戶,還有74人到外地烤燒餅,將縉雲燒餅這一特色食品介紹到外縣、外省。1990年以來,中共縉雲縣委、縣人民政府廣泛發動農民開展三種兩養(種草養鵝,種桑養蠶,種香菇),宮前人積極回響,全村種桑200餘畝,1992年養蠶124戶、種香菇32戶,戶均收入達四五千元。與此同時,個體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有五金農機廠、農具廠、白電咀廠、糖果廠、裝璜廠、煙花廠、鐮刀廠、爆竹護器廠、食品廠等,1992年產值500多萬元。此外還有從事運輸、飲食、小百貨、修理鐘錶等個體工商戶。打鐵、打岩、泥水、木工、裁縫、油漆、篾工、瓦工等多種工匠亦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成一業為主、多業興旺的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