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詩社

宣南詩社

宣南詩社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北京的詩人組織。

宣南詩社

正文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北京的詩人組織。經常活動於北京宣武門南。初名消寒詩社,建立於嘉慶九年(1804),參加者有陶澍顧蓴朱珔夏修恕、吳椿洪介亭等。他們都是嘉慶七年(1802)的同榜進士,當時都在翰林院供職。第二年,陶澍因丁憂歸里,詩社活動停頓。
嘉慶十九年(1814)冬,由翰林院編修董國華發起,詩社繼續活動。參加者有陶澍、朱珔、胡承珙、錢儀吉、謝階樹、陳用光、周藹聯、黃安濤、吳嵩梁、李彥章、梁章鉅、劉嗣綰、周之琦等。其中有些人是經學家,因此,除作詩以外,也討論經學。胡承珙說:“間旬日一集,集必有詩。嗣是歲率舉行,或春秋佳日,或長夏無事,亦相與命儔嘯侶,陶詠終夕,不獨消寒也;尊酒流連,談劇間作,時復商榷古今,上下其議論,足以祛疑蔽而泯異同,並不獨詩也。”(《消寒詩社圖序》)同年十二月至次年四月,林則徐在京期間,曾參加宣南詩社。他說:“偶喜追陪飫文字,敢擅風騷附述作,”(《題潘功甫舍人宣南詩社圖卷》)可見,和詩社的關係並不很深。
道光元年(1821),潘曾沂入京,應邀加入詩社。這一時期,詩社仿白居易的“九老會”之例,成員以九人為率。這九人是:吳嵩梁、陳用光、朱珔、梁章鉅、謝階樹、錢儀吉、董國華、程恩澤。道光四年(1824),潘曾沂歸里,請王學浩繪成《宣南詩社圖卷》。此後,詩社活動漸趨停頓。
道光十一年(1831),由徐寶善、張祥河等發起,恢復詩社,再次舉行消寒集會。參加者大都是新人,有卓秉恬、汪全泰、吳清皋、吳清鵬、朱為弼、彭春農等。二、三年後,詩社活動消歇。
宣南詩社的主要活動內容為消寒、賞菊、憶梅、試茶、觀摩古董,為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作生日等。陶澍說:“匪曰築騷壇,庶以廣經壘。潤色太平業,歌詠同朝美。”(《潘公功甫以宣南詩社圖屬題撫今追昔有作》)朱綬說:“國家承平日久,士大夫褒衣博帶,雅歌投壺,相與揚翊休明,發皇藻瀚,不獨藝林之佳話,抑亦熙化之盛軌也。”(《宣南詩會圖記》)這說明宣南詩社提倡的是一種粉飾現實、消閒遣興的詩風。

配圖

宣南詩社宣南詩社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