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保護區
由於葛洲壩水利工程的建設,上溯產卵的中華鱘被阻斷在葛洲壩下,並在葛洲壩下形成了較穩定的也是迄今長江上唯一的中華鱘產卵場。保護好這個產卵場,對中華鱘的繁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護好中華鱘這一國寶,1996年4月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範圍為葛洲壩下至枝江市蘆家河淺灘,全長約80公里,水域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範圍的批覆》鄂政函【2008】263號的檔案精神,同意將保護區範圍從80公里調整為50公里,並對功能區進行調整,葛洲壩壩下20公里江段為核心區,宜昌長江公路大橋上游10公里江段為緩衝區,宜昌長江公路大橋下游20公里江段為實驗區。調整的30公里江段作為保護區的外圍保護地帶。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葛洲壩下至蘆家河淺灘。保護區總面積80平方千米,分為核心區、緩衝區2部分,其中核心區位於壩下至古老背江段,長約30千米,水域面積約30平方千米;古老背以下河段為緩衝區,面積約50平方千米。
氣候環境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3~18℃。年均降水量997~1414毫米,多集中於6~7月。年均日照時數1590~1926小時,無霜期200~307天。
保護區內水體主要為長江宜昌江段,全長131.25千米,支流眾多,大部分河道屬砂礫河床,沿岸分布有大面積的淤積沙灘、淺灘,部分地段形成突起的磯頭。年均水溫17.9℃,年均含沙量0.79千克/立方米,年均水位變幅4.11米,年均水位43.88米(吳淞高程)。
魚類資源
宜昌江段為“四大家魚”產卵場分布區,魚類資源豐富,共有各種魚類137種,包括青魚、草魚、鯽魚、鯉魚、鱅魚、鯿魚、鯝魚等。其中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中華鱘、長江鱘、江豚、胭脂魚等,名特優品種有長吻鮠、鯛魚、赤眼鱒、長薄鰍、黃顙、河鯰等。自保護區建立以來,建設投資1022.5萬元,主要用於保護區管理處及所轄兩個保護站和一個增殖放流中心的建設(包管理、通訊設施、輔助設施、儀器設備的購置及放流站基地的建設)。
管理工作
一是及時作好救治放生工作。為加強對受傷中華鱘的救治、救護、保護區管理處建立了漁民(市民)舉報信息網路,管理處網上24小時收集相關信息,成立了由鱘魚專家組成的受傷中華鱘救護、救治專家組,在接到受傷中華鱘的報告後,及時向部省漁業主管部門匯報,在第一時間組織專家組到現場拿出救治方案,使受傷中華鱘得到了及時救治。96年以來,共搶救治癒誤傷中華鱘36尾。
二是加強對保護區環境監控。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加強涉及保護區範圍內生產建設項目的管理。省漁業主管部門先後組織中科院水生所、中水科院長江所等科研部門,參與宜萬鐵路過江、川氣東輸及涉及到保護區相關工程等環境的評估,嚴格把關。把項目建設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限度。比如宜萬鐵路原設計方案是從保護區核心區穿江而過,為了減少對中華鱘的影響,最終接受省漁業主管部門和科研部門的意見,改走江底為架橋過江。
三是保護核心區水質環境,促進建設水電旅遊名城。近幾年,宜昌市共投資8.3億元,在城區新建了臨江溪污水處理廠、丁家壩污水處理廠等四項污水處理工程。今冬明春,城區各種工業和生活廢水可以全部集中無害處理,統一達標排放。將極大改善核心區水質條件,更加利於中華鱘的棲息、繁衍。
四是嚴厲打擊保護區內的電打魚等違法行為。極少數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在保護區內進行電打魚等違法行為,為保護保護區漁業資源,保護區管理處採取定期巡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漁民舉報與暗訪相結合,專項整治與綜合整治相結合的辦法,嚴厲打擊保護區內等違法行為。96年以來,開展為期一個月以上的專項整治活動10次,累計查處電打魚案件180起,沒收漁船58隻,收繳違法網具103部。
五是大張旗鼓開展增殖放流活動。96年以來開展了多次規格高、聲勢大的中華鱘集中放流活動。共組織大小放流活動10次,累計向長江投放大小中華鱘2476377尾,其中較大規格(10-35cm以上)中華鱘苗779359尾,產後親魚18尾。放流規模較大的1998年,一次投放大小中華鱘苗658990尾;2000年1次投放較大規格中華鱘苗178810尾。
六是積極配合科研院所開展中華鱘科研活動。圍繞中華鱘物種保護問題,管理處配合中科字水生所、中國水產科學院等單位持續開展了細緻的調查和論證,通過引進超音波跟蹤技術、江底撈卵技術等先進技術,較好完成了科捕、產卵場監測,中華鱘主要本息地,中華鱘種群變化等科研活動。積累了豐富詳實的科研資料,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為進一步做好中華鱘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