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師範專科學校

定西師範專科學校

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2003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設定的普通高等專科學校,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定臨路4號。

概況

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原定西教育學院)地處甘肅省定西市,創建於1979年,200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改建為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0

學校依山臨川,總占地面積902畝,校舍建築總面積8.3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值900多萬元,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農藥殘毒測報等多個實驗室。圖書館現有藏書20.8萬冊,存有全套《四庫全書》、《明實錄》等珍版書籍,訂閱中外文期刊735種。

學校現有教職工277人,專任教師186人,其中副教授46人,高級職稱比例為24.7%。教師中有20多人次分別獲得全國及省級優秀教師等稱號,3人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獎”。

近幾年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700多篇,編寫或參編教材及專著42部,工具書4部,開發教學軟體12種,獲得地廳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9項,一部專著獲甘肅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學校現設有中文、數學、外語、計算機、政史、科學教育、教育、藝術教育等8個教學系。開設漢語言文學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計算機科學教育、國小教育等5個普通師範類專科專業,、10個師範類成人專科專業和5個高職類專科專業。學校現設10個教學系及圖書館、信息技術中心等教學輔助部門,設有12個黨委群管理服務機構。現有教職工323人,專職教師290人,之中教授8人,副教授82人,高級職稱教師占31%;講師110人,占38%;碩士學位教師70人,占24%;現有外籍教師2人。設定31個專業,包括14個教育類專業和17個高職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4700人,有90個教學班。占地面積358畝,校舍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教育技術、計算機、會計等方面的實驗室50多間,藝術體育實訓場所80多間,多媒體教室20個、語音實驗室3個,教學用計算機646台,各類體育設備器材600台(套),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00萬元。圖書館藏書29萬多冊,電子閱覽室150座。學校在定西市中國小校、幼稚園建立了144個教育實習基地,與定西移動公司、藍寶信電腦公司、定西市國稅局,臨洮縣美蘭花卉公司等10多個企業事業單位建立了穩定的高職教育實習基地。學校先後設立天津師範大學肅函授站、蘭州大學網路學院教學站、甘肅農業大學定西教學站、定西地區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的聯合辦學。

建校以來,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立足定西,輻射周邊,面向全省,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認真履行著“德才並重,求實有為”的校訓,為定西及周邊地區培養了6400多名專科學歷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國小教師和其它類型人才,並通過繼續教育等形式培訓中國小教師和校長7000多人次,其中85%以上工作在教育戰線,大部分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骨幹,紮根在農村和邊遠地區,獻身於教育事業;有一部分也已成為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管理幹部和企事業單位的骨幹力量,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加快的形勢下,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止於至善”的辦學理念為指導,高起點起步,低成本擴展,多渠道融資,高標準建設,快速度發展,正在朝著“園林化、數位化、信息化”的標準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目標建設發展。

歷史

1978-1981定西地區教師進修學校

1981-1985定西地區教師進修學院

1985-2003定西教育學院

2003-現在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楊聲 

黨委副書記:趙興剛

校長:賈國江

副校長:効天慶

副校長:李濤

歷任領導

書記:

高維天(1981.6~1986.2)

任永德(1986.2~1988.6)

史禎(1988.9~1989.10)

金乃(1989.11~1991.3)

常金銘(1991.3~1998.12)

黃河笑(2000.8~2002.8)

趙勤(2002.8~2004.1)

楊聲(2011.01——)

校長:

高維天(1984.~1985.3)

董守仁(1984.6~1988.9)

黃河笑(1993.8~2000.8)

崔振邦(2000.8~2004.1)

賈國江

校訓

德才並重求實有為

宗旨

立足定西,輻射周邊,面向全省,服務基礎教育,服務經濟建設

理念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止於至善

發展思路

高起點起步,低成本擴展,高標準建設,多渠道融資,快速度發展。

發展構想

0

根據教育部批文,學校系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以師範教育為主,可適當發展非師範類的高等職業教育。根據這一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經學校反覆討論,確立如下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立足定西,輻射周邊,面向全省,培養合格的專科學歷國小、國中教師和實用人才,服務基礎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遵循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並舉、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並重、師範教育和非師範教育並存的基本辦學思路,很抓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努力把學校建成教學設施齊備師力量較強、專業設定合理、辦學特色明顯的甘肅省中部地區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科教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在2006年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3600人,主要辦學指標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治標》(試行)規定的合格標準,順利通過教育部的合格評估(鑑定);經過五年左右的發展,到2008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數達到5000人;十年內在校生人山人數達到8000人,為創辦本科院校打好基礎,爭取建成定西學院。

學科建設

整和現設專業,開設國小教育、學前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英語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教育、科學教育等7個普通師範專業。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開設急需的農學、園藝、會計電算化等套用型高職專業。重點建設國小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英語教育等專業,形成特色。

特色專業

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

2011年5月28日,我校舉行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論證會暨校企合作簽字儀式。定西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秦素梅、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市教育局局長崔振邦、市農業局局長高占彪等應邀出席。秦素梅主任作重要講話,黨委書記楊聲致歡迎詞。

會議由副校長効天慶主持。黨委書記楊聲發表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他說作為定西市唯一高校,承擔著為地方培養合格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如何為定西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助推定西經濟轉型步伐,實現市委、市政府確立的跨越式發展目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需破解的現實課題。近年來,學校加強專業建設,農業技術類專業中作物生產技術、園藝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等專業已開辦6年以上,積累了較豐富的辦學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積極籌備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已形成了較好的專業基礎。設定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對於進一步促進學校現有優勢專業發展,最佳化專業結構,充分發揮辦學資源優勢,提高辦學效益,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年初我們在分析論證現有專業、並在認真領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基礎上,理出了一條新的辦學思路,即: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特色文化名市和“中國兩都”的戰略部署,發揮高校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學科綜合的優勢,主動作為,開放辦學,實現高校與服務地方經濟對接,為定西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持。

0

秦素梅主任在講話中說,目前我市正在致力建設馬鈴薯貿工農一體化示範區和中藥材發展示範區,急需一大批具有專門知識的農技推廣人才和研究人才,定西師專創辦“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既可以培養當地經濟發展急用人才,又可以以此為依託開展對於當地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定西市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馬鈴薯從種植到深加工的體系已基本形成,並已初步形成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育種、種植基地和一批深加工企業,因此定西師專創辦該專業具有其它地區無法比擬的實訓基地優勢,希望學校緊抓“十二五”時期西部高校發展的良好機遇,精心謀劃,在積極申報“馬鈴薯工程技術”和“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兩個專業的基礎上,將“隴中文化研究基地”“農村基礎教育研究基地”“馬鈴薯產業研究基地”“中草藥產業研究基地”四個研究基地建設好,努力把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建設成為科研實力較強、服務功能完善、多學科協調發展、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高校。

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專業建設和調整,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決定聘任畢陽、史琪雲、劉榮清張天虎、楊俊豐等5位教授(研究員)為生化系兼職教授,聘任李文超崔剛、唐艷梅、陳理清、牛元等5位同志為生化系“雙師型”兼職教師,聘期3年。賈國江校長代表學校向10名專家頒發了聘書,並與定西市旱農中心甘肅天潤薯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聖大方舟馬鈴薯變性澱粉有限公司定西市愛蘭馬鈴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定西薯峰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了校企合作簽字儀式。論證會上,專家組對我校創辦馬鈴薯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認真論證,認為我校在該領域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專業優勢較為突出,具有創辦該專業的堅實基礎。專家建議學校積極尋求與企業的聯合,建立培訓基地,藉助企業的力量充實辦學實力,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接觸社會、增長才幹的廣闊舞台,提高教學質量。

科研目標

大力開展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套用研究,為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服務;積極開展經濟和文化的開發研究,為欠發達地區經濟建設服務。發展目標: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備、專業設定合理、教學質量優良、發展潛力巨大、辦學特色鮮明的甘肅中部地區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教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三部走戰略目標:

第一階段:經過三年左右的建設與發展,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3600人,主要辦學指標達到《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標準》規定的C級標準要求(合格標準),順利通過教育部的評估驗收。

第二階段:經過五年左右的發展,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5000人,力爭主要辦學指標達到《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標準》規定的B級標準《良好標準》,建成B等師專。第三階段:十年左右在校生人數達到8000人,為創辦本科院校,建成定西學院打好基礎。努力把學校建成教學設施齊備,師資力量較強,專業設定合理,辦學特色鮮明的甘肅中部地區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科教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機構設定

學校內部設有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教務處、招生辦公室、科研處、總務處、保衛處7個黨政處(室);中文系、英語系、政史系、教育系、數學系、生化系、計算機科學系、地理系8個教學系和美術教研室、圖書館、電教中心、實驗室等教學及教學輔助單位;設有工會、團委等群團組織。

中文系簡介

一、教師任課及科研情況

定西師專中文系現有11名教師。其中副教授4名,講師4名,助教3名。

0

黃河笑,副教授,定西教育學院原院長、黨委書記,196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講外國文學、中古文學,主要論文有《劉禹錫及其〈陋室銘〉》、《談毛澤東關於長征詩》、《王之渙〈涼州詞〉》。

効天慶,副教授,紀委書記,畢業於甘肅省教育學院,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化史導論。主要論文:《王笠天思想與詩歌簡論》、《蔣光慈與中國現代文學》。

梁樞,副教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講中國古典文學、寫作、大學語文、書法藝術理論與訓練。主要論文:《〈錦瑟〉新論》、《莊子的“德”與“道”及其文學藝術觀新論》、《一體多元與文學的象徵性》、《人體生命的自我反觀是儒道兩家哲學思想的生長點》,《〈侍坐〉講解中的兩個要點》。主要文學創作:散文《瞅雨》、舊體詩《天馬吟》、新詩《三境界》等獲省級獎,書法作品獲省級獎。

何素平,副教授,西北師大中文系畢業講授外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主要理論文章:《自卑心靈的宣洩與超越》、《閱讀教學中直覺思維的培養》、《三幅畫:簡·愛的白日夢》、《作文教學的直覺思維》、《從高考作文看作文弊端》。主要文學創作:散文《樹姿》獲省級獎、《家有花木》獲省級一等獎,小說《日之夕》。

王世勇,講師,西北師大中文系畢業。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古文學、寫作、文章解讀。主要文學創作:《詩人與詩神》、《美》、《跟武則天聊天的幾種方式》、《以美為譬》。

張淑琴,講師,西北師大中文系畢業。講授古漢語、中古文學。

梁曉東,講師,西北師大中文畢業。講授文學概論、教材教法、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古文學。主要理論文章:《從嵇康詩中透視魏晉士人的審美理想》。唐麗,講師,西北師大中文系畢業。講授中現文學、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劉艷峰,助教,西北師大中文系畢業。講授現代漢語、甘肅文學。

任俊華,助教,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講授寫作、甘肅文學。

二、班級、教學之現狀

1、中文系現有在校學生兩個年級共99名,來自甘肅各地區、市、縣。

2、函授、面授(假期)教學點三個,分設在會寧、渭源、定西縣職中,教學範圍輻射全省。

3、與西北師大聯合開辦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兩屆共101人。

4、開展了全地區漢語言文學高國中語文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三、教學思想、培養目標

1、對教師的要求①要有紮實的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②要有廣闊的視野和領域以及對各種新知識的廣泛涉取和融合;③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在教學科研中的創造實踐能力;④要愛校如家、愛生如子。

2、對學生培養的目標①人文思想與科學精神的統一;②大智慧、高品德和健康體魄的統一;③紮實的知識修養和強有力的實踐能力的高度統一;④優秀的口才、標準的國語和漂亮的書寫的統一;⑤愛校如家、愛師如父與自尊自愛的統一度。

0

四、選修課1、一體多元2、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3、宋明理學4、佛道詩解5、書法藝術與技法訓練6、比較文學7、中學語文8、“一體多元”與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9、文章新解讀10、文學創作11、詩歌藝術12、詩歌選析13、海子詩歌理論深探

五、把人文思想精華向其它專業的學員延伸1、辦講座2、背經典及中國古典詩歌精華。二OO三年五月二十八

地理學教育專業簡介一、培養目標面向未來,培養適應現代中學地理教學需要,具有現代地理教育觀念,熱愛地理教育事業,思想端正,品德優良,專業技術紮實,從教能力強,富有創造力的國中地理教師或區域規劃與開發等相關部門的專業人才。

二、培養規格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的基本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觀念,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掌握所學專業的理論基礎,基本的知識和基本的技能,對本專業學科的發展有所了解;懂得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師基本功,具備基本的教學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較強的自覺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具有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一定的藝術鑑賞能力;樹立勞動觀念,熱愛勞動,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三、修業年限三年制專科

四、學習形式全日制脫產

五、課程設定1、公共課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英語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體育2、專業課地理學導論地球與地殼自然地理基礎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旅遊地理學3、特設課城市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4、教育課程心理學教育學中學地理教育學5、選修課可持續發展理論鄉土地理生態農業與農業區劃6、師範技能課國語書法7、實踐課入學教育(軍訓)教育實習教育見習科技文化服務野外調查勤工儉學 

師資力量

學校堅持“內培外引、集才凝智”的師資建設指導思想,多渠道引進和培養教師,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305人,專任教師232名,其中高級職稱48名。根據教學需要,學校每年還從省內高校及地方科研機構聘請部分兼職教師,並聘請外籍教師2名。

儀器設備

為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學校不斷加大教學儀器設備投入,提高教學儀器設備備置,現有教學儀器設備值1225萬元。特別是近年學校在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方面的設備投資較大,共建成6座微機室、1座接口技術實驗室、11套多媒體投影教學系統、1套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1套教育寬頻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教學設施。

圖書館

圖書館現藏水22.1萬餘冊,報紙期刊535種,約6700餘冊(以合訂本計算).建有電子閱覽室1間,有微機100台。

基礎設施

學校積極爭取資金,合理規劃校園,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較快。已有教學、辦公、生活、服務等基礎設施建築面積97640平方米。建有綜合教學大樓、2棟學生公寓樓、生活服務樓、實驗圖書樓及教職工住宅樓,建成標準化草坪體育場,硬化活動場地2萬多平方米。3號學生公寓樓及教職工住宅樓正在建設中。

學生規模

學校現有學生2120人,其中普通類在校生1306人,成人函授學生814人。

聯合辦學

0

學校在“掛靠、聯合、輻射”的辦學思路指引下,不斷拓寬辦學渠道,聯合辦學取得較大發展,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申請設立了天津師範大學甘肅函授站、蘭州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定西教學站、西北師範大學定西教學站及甘肅農業大學定西教學站與省內外高校聯合開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本科班和專科班設立隴南教育學校、臨洮師範學校會寧教師進修學校隴西師範等教學點,實行送教下鄉。2001年起,先後設立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英語等級考試考點、甘肅省鄉鎮企業培訓中心定西分部和定西市繼續教育基地。

校園文化

2007年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會寧會師舊址掛牌,首批教職工黨員在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2007年“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我校在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與紅軍長征舊址管理委員會結成友好合作關係。

0

2007年6月29日下午,我校首批30名教職工黨員赴會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會師舊址,教職工黨員們參觀了紅軍長征紀念館、將帥碑林等愛國主義景點,並登上三軍會師紀念塔,重溫了長征精神。在紅軍長征紀念館中,曾為胡錦濤總書記解說過的講解員為大家作了熱情、詳細的解說。瞻仰著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聆聽著一樁樁感人的長征故事,全體黨員無不心潮起伏澎湃。同志們仿佛依稀回到了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漫漫草地、終年積雪的千里岷山;聽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壯語和“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歡歌。

晚8點,定西師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暨定西師專慶祝建黨86周年文藝演唱會在會師舊址的紅軍長征紀念館前舉行。我校黨委副書記韓致禮同志與會寧縣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同志為定西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掛牌儀式之後,文藝演唱會正式開始,精彩的節目吸引了許多會寧當地民眾前來觀看,藝術系師生們精彩的演出無疑是帶給黨、帶給紅軍先烈、帶給會寧革命老區最好的禮物。《共和國之戀》、《和諧中國》、《咱老百姓》……一首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讚歌唱出了同志們的心聲,也唱出了當代廣大黨員同志們對紅軍精神的緬懷與讚頌。演唱會於晚10點結束。

在革命戰爭年代,會寧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發揚了長征精神;在和平發展時期,會寧人民又以其獨特的方式延續著長征精神。而定西師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成立,表明我校對新時期長征精神的重視與弘揚,它不僅為我校的黨建工作增添了輝煌的一頁篇章,同時也為我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