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縣開元寺塔

定縣開元寺塔

該塔在河北省定縣城內,為八角形11層樓閣型磚塔,高 8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的磚塔,河北省三大古蹟之一。宋鹹平四年(1001)動工,為僧慧能取經天竺得舍利歸後奉詔所建,至和二年 (1055)建成,歷時55年。定縣當時是與遼毗鄰的軍事鎮,宋軍常利用開元塔瞭望敵情,故俗稱“料敵塔”。

基本信息

簡介

定縣開元寺塔定縣開元寺塔
中國宋代佛教建築。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內。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為寺僧會能去天竺取經得舍利歸後奉詔所建,仁宗至和二年(1055)告成,共歷時 55年。因地處遼、宋邊防,可登高遠望敵情,故又名瞭敵塔或料敵塔。明代成化十四年、萬曆四十五年、萬曆末年至天啟初年,清順治十三年多次對其進行修葺。光緒十年(1884)塔東北側一角坍落。現總高84米餘,是中國古塔中現存最高磚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寺院建築早已無存,僅存該塔。塔為八角形十一層樓閣式,外部輪廓線呈卷殺曲線,挺拔秀美,雄偉大方,是宋代北方磚塔式樣的典型作品。塔外塗白色,潔美清爽。塔基為天然砂質粘土, 經鑽探未發現樁基。這樣高重的塔體直接建在這種土質上,又未經任何加固,確是古代高層建築的一大奇蹟。第 1層塔身較高,每邊長10米,施腰檐平座,以仿木磚雕斗栱承托。以上各層逐層遞減,用磚疊澀挑出腰檐,無平座,輪廓呈曲線形。塔的東、南、西、北四面各層均辟門,其餘四面設假窗。窗欞用磚雕成幾何紋,形制各異。塔的最上二層八面均設門,起軍事上的瞭望作用。各層門券上飾繪彩色火焰紋圖案。塔頂用磚砌忍冬花葉覆缽,上置鐵制露盤和青銅寶珠。
塔的內部中間為八角形柱體,外形為塔狀,成為塔內包塔。內外塔體之間形成八角形迴廊,內設磚砌蹬道,可登塔頂。首層迴廊尚保留珍貴的宋代壁畫。1~7層廊的頂部用磚制斗栱,上承磚制平綦,第1~3層磚上雕有各種花紋,施以彩繪,精美華麗。第 8層以上用磚砌作拱券頂,無斗栱、平綦。塔內第1層和第2層間設有八邊形佛壇,壇壁周邊由斗栱承托,內塔每層均設佛龕,第1層4龕,第 2層3龕,其他各層設兩龕。唯第8層迴廊外側塔體上多設 4龕。龕內壁畫現已無存。各層迴廊壁有歷代碑刻30餘塊,為歷代修塔記事及布施人名單。
1985年開始,國家撥款對塔進行勘察測繪。現由定州市文物保管所負責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