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

宋端宗

趙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有時也稱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兩年。 趙昰是宋度宗的庶長子,宋恭宗的長兄,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1276年6月14日)在福州被立為宋主,改元景炎,冊楊淑妃為太后,同聽政。景炎三年(1278年)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年僅9歲,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聖睿文英武勤政皇帝。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宋端宗 宋端宗

趙昰(shì)是宋度宗的庶長子、宋恭帝的長兄,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克臨安時,5歲的宋恭帝和謝太皇太后相繼被俘。

就在臨安城投降前夜,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在駙馬都尉楊鎮、國舅楊亮節護送下潛出城外,逃往婺州(今浙江金華),後又至溫州,為趙宋王朝保留了一絲血脈。此後,張世傑、陸秀夫也陸續率殘部到溫州江心寺會合。謝太后曾號召天下兵馬赴臨安勤王,回響者寥寥,唯有張世傑慷慨赴會,舉朝震驚。張世傑是南宋末年主戰派的代表人物,都統卞彪降元後充當說客,張世傑大怒,令人將他舌頭割下,拖至巾子山磔殺。

登基為帝

文天祥、陸秀夫決定效仿宋高宗故事,擁立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圖謀再度中興。幾天后,趙昰一行從江心寺輾轉來到福州,於德祐二年五月一日(1276年6月14日)稱帝,史稱宋端宗,改元景炎,加封趙昺為衛王,張世傑為樞密副使,文天祥為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

端宗皇帝 端宗皇帝

此時天下還有幾分在宋人手裡,浙江的福州、溫州、台州、處州(今浙江麗水市),廣東的廣州、南雄州,長江以北的揚州、真州(今江蘇儀征市)、通州(今江蘇南通市)尚在堅守,四川雖大部已落入元軍之手,但釣魚城、凌霄城等山城依舊堅持抗元。宋朝約有軍隊二十萬上下,如果指揮得當,勝負也未可知,但宋朝君臣寄希望於元軍能像當年追趕宋高宗的金兵一樣,因不堪忍受南方濕熱的天氣退兵,給宋朝一個喘息甚至中興的機會,因而步步退讓,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元人。宋端宗下詔令揚州守將李庭芝、姜才來福州勤王,李庭芝令淮東制置副使朱煥守城,自己與姜才率領七千宋軍南下,誰知前腳剛剛出城,朱煥後腳便開城投降。李庭芝被圍泰州,元軍將揚州城中宋軍的妻子、兒女驅趕到泰州城下,一時間,城下哀號之聲不絕於耳。見此情形,宋軍無心再戰,丟下兵器投降。姜才身染重病臥床,與李庭芝一起被送到揚州殺害。

揚州淪陷後,真州、通州相繼失守,宋朝失去了長江以北的最後據點,圖謀北上再無指望,令李庭芝棄守門戶,無疑是一著錯棋。在元軍壓迫下,流亡宋朝一步步往南逃亡,福州、泉州、潮州、惠州……由於害怕城池失守,宋朝君臣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士兵遠離故土,漸生異心;家眷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因病去世

宋端宗 宋端宗

景炎二年(1277年)12月,宋端宗逃至秀山,聽說廣州失守,慌亂之中退到井澳(今中山市南海中)。海上忽起颶風,宋朝船隊被吹得七零八落,宋端宗落水,因此染病。超過四成的宋朝士兵在這次颶風中喪命。颶風剛過,元將劉深又率兵來攻,張世傑迎戰不敵,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軍損失船隻兩百多艘,連宋端宗的舅舅都被俘虜了。

因元軍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湛江硇洲島)。宋端宗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景炎三年(1278年)4月15日,十歲的宋端宗在碙洲荒島(今廣東湛江硇洲島)上病死。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諡號有二,《通鑑紀事本末·卷八十八》記為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另有《文天祥全集·卷十七·紀年錄》、黃淳《崖山志》作孝恭仁裕慈聖睿文英武勤政皇帝。按宋朝皇帝諡號表準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似更標準,且符合《諡法》之解。

家庭成員

父母

父:宋度宗趙禥

母:楊淑妃

兄弟姐妹

•兄弟

廣沖善王趙焯:生母不詳,夭折。

趙舒:全皇后所生,在其父宋度宗即位的次年夭折。

益國沖定公趙憲:俞修容所生,在其父宋度宗即位的次年夭折。

岐沖靖王趙鍠:同母,夭折。

宋廢帝(尊號恭帝)趙顯:全皇后所生。

宋末帝趙昺:俞修容所生。

•姐妹

晉國公主:同母。喪于海難。

信安公主:諡號莊懿,生母不詳。

評價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的編修脫脫對他的評價是:“宋之亡征,已非一日。歷數有歸,真主御世,而宋之遺臣,區區奉二王為海上之謀,可謂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於所事而至於斯,其亦可悲也夫!“

中國歷代皇帝之宋朝皇帝

王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北宋 宋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建隆、乾德、開寶 960年—976年
宋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炅 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 至道 976年—997年
宋真宗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 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趙禎 天聖、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曆、皇祐、至和、嘉祐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趙曙 治平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趙頊 熙寧、元豐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趙煦 元祐、紹聖、元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慈憲顯孝皇帝 趙佶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1100年—1125年
宋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 靖康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建炎、紹興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眘 隆興、乾道、淳熙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紹熙 1189年—1194年
宋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趙擴 慶元、嘉泰、開禧、嘉定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趙昀 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趙禥 鹹淳 1264年—1274年
宋恭宗 孝恭懿聖皇帝 趙顯 德祐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趙昰 景炎 1276年—1278年
宋懷宗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 趙昺 祥興 1278年—1279年

宋朝諸位皇帝排行

宋朝(960年—1279年)分為兩個階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南宋時期君主陵墓

南宋皇帝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廟號諡號本名曾用名即位名年號統治時間
宋高宗憲孝皇帝趙構建炎、紹興1127年—1162年
正安皇帝元懿太子趙旉明受1130年
宋孝宗成孝皇帝趙伯琮趙瑗、趙瑋趙眘隆興乾道淳熙1162年—1189年
宋光宗慈孝皇帝趙惇紹熙1189年—1194年
宋寧宗恭孝皇帝趙擴慶元嘉泰開禧嘉定1194年—1224年
宋理宗安孝皇帝趙與莒趙貴誠趙昀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1224年—1264年
宋度宗景孝皇帝趙孟啟趙孜趙禥鹹淳1264年—1274年
宋恭宗孝恭皇帝趙顯德祐1274年—1276年
宋端宗愍孝皇帝趙是景炎1276年—1278年
衛王趙昺祥興1278年—1279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