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懷良

宋懷良

宋懷良同志,字善庭,又名宋若愚,東阿縣鋼城鎮宋樓 村人,生於1912年5月,1941年1月犧牲於皖(安徽)南茂林地區。

宋懷良

宋懷良同志,字善庭,又名宋若愚,東阿縣鋼城鎮宋樓 村人,生於1912年5月,1941年1月犧牲於皖(安徽)南茂林地區。
宋懷良同志自幼上學,1930年在銅城高小畢業後,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為了尋求革命真理,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結識了不少思想進步的愛國青年,大大提高了政治覺悟。在一中讀書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宋懷良同志面對南京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主義、自動讓出東北三省的賣國行為,更是滿腔憤怒。1931年12月,在北平、天津等地學生南下請願團的影響推動下,濟南學生也紛紛行動起來,組織南下請願團。宋懷良同志作為省立一中的學生代表,參加了南下請願,在南京同國民黨政府作了面對面的鬥爭。反動軍警鎮壓請願學生,製造了“珍珠橋”事件,使宋懷良同志認識到;只有參加武裝鬥爭,才能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1933年來懷良同志在省立一中畢業,考人山東省立第一 師範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6年,宋懷良師範畢業被分配到臨清黎博寨鄉農學校工作。“七七事變”後,他棄職回家住了半年。當時,其父宋子明(民主人士,解放後曾任山東省政協委員,齊河縣副縣長)在范築先專員部下任處長。經其父介紹,他到聊城范專員部當糧食科科長。
1938年11月,范築先專員陣亡,宋懷良同志隨王金祥到了朝城,逐步了解到聊城的失守的真相,識破了王金祥的真面目。1939年農曆正月末,懷良同志同田維新(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李士到等同志一行人人騎腳踏車奔赴陝北。隨行隨賣腳踏車作為盤纏,最後到達陝北時,腳踏車和棉衣皆賣光。到陝北後,宋懷良同志被分配到抗大二分校政治隊任隊長(當時抗大分校校長是何長工同志)。抗大畢業後,宋懷良同志被分配到駐安徽省新四軍某部任獨立營營長,後晉升為新四軍某師師長。
1940年秋,國民黨反動派一意孤行,策動了新的反共高潮。蔣介石凶相畢露,發布了要“八路軍、新四軍放棄原有陣地,限期北移”的反動命令。為了顧全大局,避免統一戰線的破裂,爭取國民黨共同抗日,我黨決定將駐在皖南的新四軍北移。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和直屬部隊9000多人到達叢山環繞的皖南茂林地區時,遭到埋伏在那裡的國民政府軍隊8萬多人的包圍和襲擊。新四軍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七晝夜,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除去1000多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宋懷良同志率其部突出重圍,準備繼續北移,但又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包圍。根據當時的戰情,部隊集體突圍已無希望,宋懷良同志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分散突圍,在戰鬥中,雖有少數戰士突出重圍,但宋懷良同志卻壯烈犧牲,年僅29歲。

相關條目

側光照明

輪廓光

單貨相符

海瑟爾慘劇

巴西黑白腳

開驗

出口配額證商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