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戰役

安卡拉戰役

15世紀初帖木兒同奧斯曼帝國間為爭奪領土而發生的一次重大戰役。因雙方決戰於安卡拉附近,故名。

簡介

奧斯曼素丹巴耶濟德(1389~1442在位)統治時,對外擴張,向東吞併了小亞細亞東部小國,侵入亞美尼亞及兩河流域,占領瓦希斯,直接威脅到帖木兒藩國,同帖木兒向西擴張發生了衝突。1400年,帖木兒洗劫了瓦希斯,在小亞細亞一些不滿奧斯曼人統治的小國君主援助下,大規模向小亞細亞進軍。巴耶濟德率強悍軍隊迎戰帖木兒。帖木兒統領中亞和小亞細亞軍隊進攻奧斯曼帝國,取道開塞利,直取安卡拉,於1402年7月20日雙方決戰於安卡拉城東北部的赤布哈巴德。雙方參戰達百萬大軍,並配有戰象,土耳其軍隊占優勢。雙方鏖戰從拂曉至夜半頗為激烈。后土軍由於兵力分散且小亞細亞埃米爾國背叛被擊敗,撤退中素丹巴耶濟德馬蹶不能馳脫,他本人及兩個兒子被俘,次年巴耶濟德囚禁中病死。小亞細亞廣大地區遂成為帖木兒帝國一部分,後將小亞細亞歸還給巴耶濟德的幾個兒子統治,向帖木兒稱臣納貢。帖木兒的勝利,使拜占廷帝國的危機得以緩解。其後帖木兒與歐洲、非洲國家來往密切,熱那亞和英國欣然與之通商,埃及和西班牙等國派特使前來朝賀並建交,促進了歐亞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關意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