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城遺址

孫家城遺址

孫家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粟崗村,是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遺址。孫家城遺址東西長約750米,南北寬約430米,河面寬100米至150米。城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文化層厚1米至3米,採集有石斧、石鏟、環形石器、鼎足、陶片等文物。為研究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始文化以及與黃河流域諸文化有重要作用。2004年11月,孫家城遺址被安徽省政府和省文物局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文物遺存

孫家城遺址孫家城遺址
孫家城遺址位於懷寧縣的最北端,在兩大主古河道之一的大沙河南岸,與桐城市僅一河之隔。城內的文化遺存,經省考古研究所專家楊德標實地調查,已確認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北面為大沙河,文化層厚1米—8米不等,文化堆積散布城內,面積32萬平方米,城內住有二個村民組:費屋和孫城。民間傳說三國時曹操在此生曹丕,遺址上採集標本有石斧、石鏟、環形石器、鼎足、陶片等物,土城為純黃土築,為懷寧縣僅存的古土城遺址。城內的文化遺存,經省考古所專家實地調查認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存,其文化內涵屬潛山薛家崗文化類型,為薛家崗文化發展序列提供了極好的佐證實物。根據調查的實物及地層均未發現商周及晚期的遺存,因而土城的年代應不晚於商周或是同期,如此將為研究同期的土城址提供難得的實物。
考古人員在長1.5公里的寬厚城牆東南兩面,各開出一條長10餘米、寬2米的探溝,通過土牆橫截面的泥土堆積,推測古城不同的形成年代。此外,考古專家還在城內的農田裡選取了3個規格為4米×5米的探方,其中西北面2、3號探方相鄰,東南面1號探方緊貼城牆。在5個發掘處,分別有一名考古人員指導民工分層次挖掘,並對各文化層中發現的陶片器物及不同顏色的泥土進行了蒐集整理,以便綜合研究。

遺址意義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朔知介紹,這次考古發掘的主要目的是要探究孫家城遺址與毗鄰的潛山縣薛家崗遺址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繫,或者是否存在時間上孰先孰後的問題,這為研究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始文化以及與黃河流域諸文化的關係,將有著極大的幫助和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