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

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的《第三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OP.56,作於1830—1842年間,而其創作靈感始於1829年5月,應倫敦愛樂協會之約首赴英倫之時。此年7月,孟德爾頌到蘇格蘭,在愛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遺蹟誕生了創作此曲的靈感。

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

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的《第三交響曲》(蘇格蘭),A小調,OP.56,作於1830—1842年間,而其創作靈感始於1829年5月,應倫敦愛樂協會之約首赴英倫之時。此年7月,孟德爾頌到蘇格蘭,在愛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遺蹟誕生了創作此曲的靈感。他在信札上曾寫道:“日近黃昏時,我們來到霍里路德堡,瑪麗女王居住、戀愛的地方。那裡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迴的樓梯後,可看到一間小屋。當年追蹤者爬上樓梯,在這裡發現李吉奧,硬將他從屋裡拖出,在隔了3個房間的拐角處將他殺死。四周的東西已經朽壞了,從中還可以望見藍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這間古老的房子裡,找到了《蘇格蘭交響曲》的靈感。”孟德爾頌所說的古堡典故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寵、被稱為“外交顧問”的義大利樂手維多·李吉奧被一群貴族所殺。這首作品呈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第九代孫女,1842年3月3日,由孟德爾頌自己指揮愛樂樂團首演。

全曲共4個樂章:

1.奏

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
鳴曲式,序奏為稍快的行板,A小調,主題哀婉地由雙簧管與中提琴表現,宛如對古堡的嘆息。主部為略為激動的快板,A小調,第一主題仍帶憂鬱,為蘇格蘭舞曲風格。這個主題加強後,進入燦爛的合奏表現的副主題,氣氛轉變後,進入燦爛的合奏表現的副主題,氣氛轉變後,單簧管以E小調錶現第二主題。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交叉後,輕鬆地推進,結束呈示部。發展部兩個主題變化而發展,再現部兩個主題的原型再現。終結部先情緒激昂地進入高潮,靜止後序奏的行板鏇律猶如回憶而再現。
2.不太快的活潑的快板,F大調、奏鳴曲式,有諧謔曲性格。以蘇格蘭民族舞曲風格的第一主題為中心,與樸素的第二主題形成對比。呈示部後,發展部與再現部以規則的形式進行,舞曲風格的主題呈現歡快的節奏。
3.慢板,簡單的奏鳴曲形式,在D小調短小的序奏後,進入A大調主部。第一主題由小提琴表達,充滿憂鬱,單簧管則以陰鬱的形態表現第二主題。在極短的發展部呈示後,第一、二主題追憶般地重現,似乎是對古堡周圍景色與古堡氛圍的回顧。
4.最活潑的快板,A小調,奏鳴曲式。一開始就表現富有激情的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同樣充滿活力。長大的終結部後半部為很莊嚴的快板,A大調,類似蘇格蘭民歌的鏇律,色彩無比燦爛。這一樂章據說采自愛丁堡風笛演奏軍樂的印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