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反射

嬰兒反射

嬰兒反射指人類嬰兒固有的原始反射。嬰兒反射反應在兒童神經學裡會分為新生兒時期、1~2歲嬰兒時期以及大小孩時期這3個階段,來為嬰兒做各時期不同的神經學檢查。其中,新生兒時期的神經學檢查在操作、碰觸嬰兒時都會格外小心,以免嬰兒接受到刺激而哭鬧,嬰兒一哭,很多檢查便無法繼續進行,因此有些神經學檢查必須檢測嬰兒的反射反應,以觀察嬰兒初步發展的情形。同時,這些反射反應也是人類展現求生本能以及對接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反應的表現。等到成長至下一個階段,嬰兒會開始有思考、判斷能力,遇到狀況通常也能分辨善惡、危險與否,因此除了幾項較特別的反射反應會終身擁有外,其它多數的反射反應都將隨著年齡增長,而在抑制中樞發展成熟、認知及自我意識平衡壓抑下慢慢消失。

嬰兒反射嬰兒反射

原始反射

嬰兒反射指人類嬰兒且有的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es )
原始反射是人類的先天反射,這些不受意識控制的反應是人類一生下來就具有的。嬰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說明了人類進化過程的某些情況,即人類是從比較簡單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在嬰兒身上發現的這些原始反射現象,反映了嬰兒的神經系統是受皮層下控制的,因為大腦皮層的成熟能夠抑制這些反射現象。其中,有些反射行為在生命的第一年內就消失了,而那些雖然是保護人體組織的反射,如瞳孔反射、打噎和打噴嚏等,卻不會消失。通過對嬰兒反射行為的觀察,可以判斷嬰兒皮層機能的成熟程度,斷定他們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生存反射

眨眼反射:【英文名】 Blinking Reflex。【特徵】對強光會有閉眼反應。【無反射】眼盲。【存在期】嬰兒4 周可以注視一件物體。
聽覺眨眼反射:【英文名】Acoustic Blink Reflex。【又名耳蝸眼瞼反射。【特徵】兩眼對尖銳的聲音有眨眼反應。 【無反射】聽力減退。
追蹤反射:【英文名】Track Reflex。【特徵】眼睛隨著物體移動。
視覺頸部反射:【英文名】Visual-neck Reflex。【特徵】當嬰兒的眼前閃過一道亮光時,他會扭轉頸部,顯得要盡力避開亮光。
瞳孔反射:【英文名】Pupilla Reflex。【特徵】瞳孔對明亮光線收縮,周圍環境黑暗時則放鬆。【無反射】:如嬰兒3個月眼球還不能會收縮,可能有智慧型缺陷、與視覺減弱或喪失。
呼吸反射:【英文名】Breathing Reflex。【特徵】持續性吸氣與呼氣。【存在期】懷孕20周的胎兒會有不規則的呼吸節律,每分鐘30-100次,且會有呼吸暫停期;懷孕6個月後,胎兒呼吸動作變得連續且持續;出生時,健康的嬰兒會有穩定的呼吸節律,尤其是睡眠時;在出生第一個月會與哭泣協調;第三個月轉變到與非哭聲的發聲協調。
吸吮反射:【英文名】Sucking Reflex。【特徵】把東西放到口中會吸吮。【存在期】6周之後呼吸、吸吮與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協調,餵食變得更有效率。
吞咽反射:【英文名】Swallowing Reflex。【特徵】吞咽。【存在期】6周之後呼吸、吸吮與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協調,餵食變得更有效率。
嘔吐反射:【英文名】Vomit Reflex。【特徵】輕押嬰兒舌根會作嘔。
覽食反射:【英文名】Rooting Reflex。【又名】尋乳反射,【特徵】嬰兒轉頭至受刺激側並張口尋找乳頭。【表述】將頭部置中姿勢,手放在前胸,以食指輕壓口周圍皮膚,分別觸在口角及上下唇的中央位置,嬰兒會張口並轉頭至刺激側,上唇受刺激時頭部會後仰,刺激下唇時下巴會垂下。【存在期】3-4個月消失。
頭後縮反射:【英文名】Head-withdrawal Reflex。【特徵】 因張開的上唇使鼻孔閉起,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表述】與餵食有關,但是新生兒並未協調,所以當新生兒找到奶頭(尋乳反射),將奶頭含入口中會開始吸吮(吸吮反射)、吞咽(吞咽反射),但是因張開上唇會使鼻孔閉起,故會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

原發反射

第十二對腦神經:【英文名】Hypoglossal Reflex。【又名】舌下神經反射。【特徵】以手指捏著嬰兒的鼻孔,會引發張口和舌尖上挑的反射動作。
避縮反射:【英文名】Avoidance Reflex。【特徵】對於肢體疼痛刺激時會哭和退縮。【病變】:以小針輕觸嬰兒手臂與腿部,注意嬰兒肢體動作或臉上表情,分類如下:①嬰兒會哭叫無退縮:運動麻痹或感覺麻木;②面部表情改變或哭但無退縮:運動麻痹性較大。③有避縮但無表情改變或哭:脊椎病變。
肛門反射:【英文名】Anal Reflex。【特徵】嬰兒平躺,將下肢高舉伸直,以小針在會陰區划過,肛門外括約肌會收縮。【無反射】脊髓病變。
巴賓斯基反射:【英文名】Babinski Reflex。【特徵】當用火柴棍或大頭針等物的鈍端,由腳跟向前輕劃新生兒足底外側緣時,他的拇扯會緩緩地上蹺,其餘各趾呈扇形張開,然後再蜷曲起來。【原因】 它是因中樞神經通路(錐體束及大腦皮層)還不成熟而引起的。【存在期】此反射最早可在4-6個月的新生兒身上看到,該反射約在6-18個月逐漸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現,嬰兒2歲還有,2歲後則出現與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現此反射,一般是錐體束受損害的表現。 【無反射】神經病變。
掌抓握反射:【英文名】Grasping Reflex。【又名】 達爾文反射。【特徵】輕觸嬰兒手掌,嬰兒即緊握拳頭,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掌心,嬰兒會立刻抓緊檢查者手指,檢查者可藉此將嬰兒提升在空中停留幾秒鐘。【原因】這是靈長目種系發生的遺傳,此反射反應剛出生的小畜會抓緊母畜毛髮而避免摔落的本能。【描述】將嬰兒頭部置中,手臂微屈,檢查者將食指由嬰兒手的尺骨側深入其手心,之後壓其掌心,嬰兒手指彎曲抓住檢查者的手指,若此反射消失或減弱,可給嬰兒一罐奶瓶,因為吸吮動作可以促進抓握反應。【存在期】3-4個月消失,以自主抓握取代。【病變】①超過4個月還有:可能神經病變。②嬰兒在第一個月會常緊握拳頭,但如超過兩個月仍持續握拳,表示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手指反應反射:【英文名】Digital Response Reflex。【特徵】輕敲手的尺骨側與第五小指會產生拇指與其它手指的伸展同上。
莫羅反射:【英文名】Moro Reflex。【又名】驚跳反射。【特徵】 這是一種全身動作,在嬰兒仰躺著的時候看得最清楚。突如其來的刺激,如槍聲或其他較響聲音的突然出現,或者把嬰兒放進小床里等等,都會引起驚跳反射。出現驚跳反射時,嬰兒的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原因】這種反射是人從靈長目種系進化來的遺存現象,它顯示了幼畜遇到緊急情況伸出四肢抓住母畜的能力。【存在期】這種反射在3-5個月內消失。【病變】①超過4個月還有:可能神經病變,②超過6個月還有:肯定有神經病變,③上肢不對稱反應:半身輕癱、臂神經叢損傷、鎖骨肱骨骨折,④下肢反應消失:脊髓下段損傷與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帕氏反射:【英文名】Perez’s Reflex。【特徵】用一隻手扶住嬰兒成懸吊式俯臥姿勢,另一手拇指由薦骨沿整條脊柱用力畫向頭部,嬰兒頭部和脊椎伸展,膝部彎曲到前胸,哭叫與排空膀胱。【病變】如無反射,可能是重大腦損傷、頸椎創傷、脊髓前角細胞疾病或嚴重肌萎縮。【存在期】3-4個月消失。
軀幹彎曲反射:【英文名】Trunk Incurvation Reflex。【特徵】平抓嬰兒使之俯臥在檢查者的手上,用手在嬰兒背部中線外一公分處的脊柱旁線,由肩部延伸至臀部滑動剌激,嬰兒軀幹會彎向剌激一側,肩部與骨盆向同一方向移動。【病變】若有橫斷性脊髓損傷,可以檢查有無這種反射存在。在橫斷性脊髓病灶或損傷時,反射消失。【存在期】在兩個月消失。
行下步反射:【英文名】Stepping Reflex。 【又名踏步反射,即稱邁步反射。【特徵】 當嬰兒被豎著抱起,把他的腳放在平面上時,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表述】從嬰兒背後將手放在嬰兒手臂下方,並以拇指扶住其頭部背側,使嬰兒直立後,以其足部接觸地面,小心不可使其足部向足底彎曲,嬰兒的反應為髖與膝關節彎曲和受刺激的腳踩住地面。當輕緩地移動嬰兒向前走時,以其一腳置於地面,另一腳會舉步向前,產生了幾個一連串步伐交換的運動。 【差異】早產兒也有此反射,但他們往往是腳尖著床,與足月兒用整個腳或腳跟著床的步行動作不同。當有輕癱與臀位生產的新生兒,不會有此等反應。 【病變】若8個月以後仍有些反射,則可能有腦性疾患。【存在期】這一反射在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出現,6-10周時消失。
倦縮反射:【英文名】Shrink Reflex。【特徵】 當嬰兒的腳背觸及桌面邊緣時,會將其腿抬到桌面上,做出類似小貓的倦縮動作。【存在期】出生時體重超過1800g的新生兒均有此反射,出生後6到8周消失。
鏇轉反射:【英文名】Rotation Reflex。【特徵】 兩手抓住嬰兒腋下,以臂膀平舉向著檢查者,然後將他轉到一側與 另一側。頭部會隨著鏇轉的方向轉動,若你用姆指限制頭部活動,其眼球會轉至鏇轉的那一側。【病變】若發現頭部與眼球均不轉動表示有前庭功能不良,早期發現斜視也可使用此方法偵測出來。【存在期】消失的時間不一定。
游泳反射:【英文名】Swimming Reflex。【又名潛水反射。【特徵】把不滿6個月嬰兒俯臥放在水裡,他會表現出協調很好的不隨意游泳動作。在水中,他肺部的管道會自動關閉,張嘴,睜眼睛,用手和腳來遊動。【存在期】滿6個月以後,如果再這樣把他放在水裡,他就會掙扎活動;直到8個月以後,嬰兒才擁有有意識的游泳動作。
巴面金反射:【英文名asphyxia Reflex。【特徵】當嬰兒的一隻或兩隻手掌受壓時,他會轉頭張嘴,手掌上的壓力一放鬆,他可能會打呵欠。【描述】俯臥位時嬰兒會自動把頭抬起或後仰,然後把臉扭向一邊。
擁抱反射:【英文名】embrace Reflex。【特徵】用一隻手托起新生兒的頸和背部,另一隻手托起頭的枕部,然後突然將托起枕部的手下移4—5厘米(手不離開枕部),使新生兒的頭及頸部向後傾10—15度。正常嬰兒會出現兩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然後上肢屈曲回縮呈擁抱狀態。【存在期】消失時間是3—6個月。
強直性頸部反射:【英文名】Tonic Neck Reflex。【又名】不對稱頸緊張反射。【特徵】當嬰兒仰躺著的時候,將他的頭會轉向一側,保持嬰兒下頷位於肩部上方,嬰兒會伸出臉朝向一側的手臂和腿,彎曲另一邊的手臂和腿。(他喜歡的那一邊似乎可預示他以後的習慣用手。) 【原因】這種反射,在出生後的數周內,能阻止新生兒由仰臥滾向俯臥或由俯臥滾向仰臥。【病變與存在期】正常情況下,並不能每一次均能引發這種反應。若每次操作均能引發反射,不論嬰兒年齡都應考慮為異常反應。這種反射最早在28周時的胎兒身上發現,在出生後3個月左右消失,若繼續存在,則為腦性病變。
對稱的強直性頸部反射:【英文名】Symmetry Tonic Neck Reflex。【特徵】將低著的嬰兒頭伸直抬起時,可見到手臂伸直、雙腿彎曲的現象,而使其低頭屈頸時,動作則相反。【病變與存在期】一般到嬰兒練習爬行時,此反射即消失。若繼續存在,則為腦性疾患,嬰兒不能爬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