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禪寺[內蒙古包頭市]

妙法禪寺[內蒙古包頭市]
妙法禪寺[內蒙古包頭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妙法寺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呂祖廟巷,是內蒙古地區最著名的漢傳佛教古寺,香火很盛。由續州法師建於清朝鹹豐末年,同治五年(1866年)擴建,奠定了規模。續州法師屬臨濟宗,故本寺為禪宗寺院。著名方丈有體正法師,地方史有傳。

基本信息

包頭

妙法禪寺妙法禪寺

妙法寺

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呂祖廟巷,是內蒙古地區最著名的漢傳佛教古寺,香火很盛。由續州法師建於清朝鹹豐末年,同治五年(1866年)擴建,奠定了規模。續州法師屬臨濟宗,故本寺為禪宗寺院。著名方丈有體正法師,地方史有傳。

結構

妙法禪寺包頭妙法禪寺

本寺現有山門(天王殿)、呂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功德堂、地藏殿、祖師殿、禪堂,除了呂祖殿是清朝遺物以外,其他建築均成就於1992年以後,五百羅漢堂於1999年動工。風格均是古典漢式,以歇山式為主,在內蒙古規模最大,布局最依法度。

寺內有光緒九年八卦鍾一口,屬三級文物,又是同治光緒年間建寺碑文三塊。本寺原來佛道兼容,在包頭村鎮形成過程中,對維繫信仰民眾起了重要的作用,民間傳說,呂洞賓皈依佛法後,成為了佛教的護法神祗。 

妙法寺現任方丈演培法師,42歲,陝西省西安人,兼任內蒙古包頭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市政協委員,河東區政協委員。

寺內景觀

五百羅漢堂位於寺內北院,建築平面為八角形,占地700平方米。外殿塑五百羅漢,千姿白態,造形各異,內殿塑7米高的千手觀音立像,五百羅漢堂宗教藝術全國獨特。

妙法禪寺五百羅漢堂
念佛堂佛教講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淨土宗念佛法門是二十世紀以來最為提倡的修行法門。歷代祖師明確指出:“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念佛堂是各大寺院修心養性的重要所在。
妙法禪寺念佛堂
齊堂為全寺人員用膳之地,全天修行五堂功課之一。進食務須端身正坐,碗筷不得動,更不得語言講話,一心正念,當思此食來之易,為修道業應受此食是也。幫說:“食存五觀金易化,散心雜話水難消。”
妙法禪寺 齊堂
妙法禪寺 齊堂

淮軍將領布施的焚紙爐“先有妙法寺,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反映了包頭建城的歷史。1866年清朝大同總兵馬率部移扎包頭,第三年馬受命築包頭城牆,這比妙法寺的出現晚了好多年。傳說,這位馬將軍曾生有搭背瘡,多方求醫不愈,後來在本寺求籤得藥治好了病,從此駐包頭城的淮軍與妙法寺結下了佛緣,對妙法寺的擴建多所贊助。該“敬惜字紙”爐鑄造於光緒十年,今存於念佛堂前。

妙法禪寺淮軍將領布施的焚紙爐

禪堂位於寺內南院念佛堂之後,為禪宗法門重要修行之地。歷代高僧大德在禪堂悟道者不計其數,近代高僧虛去、來果皆在禪堂獲得大徹大悟

妙法禪寺禪堂

貴州省安順市華嚴村

妙法禪寺,位於貴州省安順市華嚴村,傳法系統為臨濟宗。明永樂年間由覆圓法師始建,後由通仁法師重修。現存山門、會議堂及天王殿等建築。

香港屯門新市鎮

妙法禪寺妙法禪寺
妙法寺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1960年由洗塵法師及金山法師購入位於藍地的張苑開設。
建築
“萬佛寶殿”在1973年開始重建成3層,並在1980年落成。它捨棄傳統佛寺的建築結構:

外觀雙層屋脊,並鋪上金光燦爛的琉璃瓦片;陶瓷製作的動物裝飾被置於飛檐上;大廈的最高處有一座由兩條金龍守護的佛塔。
頂層是大雄寶殿:供奉3尊5公呎高的釋迦牟尼立像,附有三道從屋頂懸垂的巨型梨狀水晶吊燈,橫樑上描繪了釋迦牟尼的一生事跡。內壁鑲有約10,000多個不同姿態的金佛瓷磚,據說是仿照北京市頤和園的萬佛殿興建的。左右兩壁更分立了16尊以半浮雕製作的佛像。
中層是法堂,供奉玉佛像,此處亦可筵開40多席素食。樓梯間有半浮雕描繪釋迦牟尼的故事
底層供奉彌勒佛像及四大天王像。
殿前設有一對威猛的巨大金,環繞著紅磚砌成的前門大柱。大門入口的兩旁設有石獅子麒麟,亦有2頭擁有6顆牙的白象雕像。“萬佛寶殿”旁邊為一座樓高6層,占地650平方公呎的綜合大樓。新大樓於1999年2月2日正式動工興建,預計在2006年至2007年間落成。大樓以新時代建築設計,捨棄傳統不合時宜的布局,並以實用為主,方便日後維修和保養。綜合大樓內設有玻璃佛殿、圖書館、容納1,000觀眾的演講廳、辦事處及停車場等設施。內設水晶蓮花雕塑,供奉一尊8公呎高的釋迦牟尼像,兩旁分立舍利佛尊者像和目犍運尊者像。

廣東汕頭市達濠區廣澳鄉的妙法寺

妙法禪寺妙法禪寺
廣東汕頭市達濠區廣澳鄉的妙法寺,原稱“觀音古廟”,創於清朝,1987年起重建並易今名,1996年被批准開放,並聘市佛協會長釋定根為住持,逐步擴建,2002年3月31日(農曆二月十八日)舉行大雄寶殿重建落成暨諸佛菩薩開光慶典,為附近汕頭保稅區與深水港增一禮佛、旅遊好去處。
古時這裡有塊“仙腳”石(已毀),故地名稱“仙石”。清光緒年間(1875—1908),李銀女居士夢見志公禪師(是南北朝在位18年即502至519年、帝號紀年“天監”梁武帝蕭衍之國師)所託,便在此建觀音古廟,“文革”動亂中遭毀。1982年,李銀女居士等,在該址建一屋。1987年,邑人朱立英及其胞妹朱明英女居士,為弘揚佛法,發願倡議重建並易名妙法寺。兩姐妹家族無私弘法之舉,感動眾信,有錢出錢,無錢出力,鄉民紛紛參加義務勞動,挖掘地基,平地填坑,同年七月二十五日動工,年底初步先建成法堂。後建講經堂等。2000年,鑒於寺周圍民居新樓漸多,環境較為噪雜,故經過有關部門批准,另擇離此西北300多米遠的筆架山虎仔山,重建寺院。原法堂、講經堂等作居士活動點。
今已竣工的建築面積超1500平方米,總投資已逾300萬元。其中重建的大雄寶殿及其兩側二層長方形樓宇,共約800平方米,投資逾200萬元。
大雄寶殿。總占地10畝,建築面積395平方米,坐北向南,高達13米,石木結構,地面鋪上西施紅石板,全座典雅堂皇。主龕供奉三如來,含蓮座各高2米多。東龕奉普賢菩薩騎藍色麒麟,西龕奉文殊菩薩騎白象。十八羅漢列兩旁,含座各高1.5米,栩栩如生。上述皆由玻璃鋼所塑,系福建省泉州工藝師所制藝術出眾。
法堂。原稱大雄寶殿,1988年農曆十月至越載農曆三月建成,面積400平方米,前一闊埕,坐北朝南。
講經堂樓。1996年至越歲所建,1998年疊樓(作為僧舍),共200平方米。在其前另建宿舍樓(樓下會客廳),建築面積共150平方米。

相關詞條

參考

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6%99%E6%B3%95%E5%AF%BA&;variant=zh-cn

2.潮汕網http://www.chaoshan.net.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