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一代

奴一代

“70後,80後”逐漸成長為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已邁入而立之年,過起了“上有老、下有小,左手供車,右手供房,懷裡抱著孩子,背上背著老婆”的生活,每個70後,80後的肩上至少背負著兩種身份,也許是房奴、車奴,也許是卡奴、孩奴,甚至是節奴、菜奴。一位網友笑言:“他們真成了奴一代。”

產生

70後奴一代

房奴之後是“菜奴”,網友戲稱80後已成奴一代。有一段時間,一份“買菜省錢攻略”在網路中廣為流傳,其中不乏“儘量等菜場快下班再去買”、“鎖定一個固定攤位買菜”、“在陽台花盆裡種點蔥”等招數,很多網友熱衷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買菜省錢的訣竅,令人驚奇的是,探討“買菜省錢攻略”的人群中,大部分是“80後”,因而這部分“80”後也被稱為“菜奴”。

互動百科對於“菜奴”的解釋是:“面對不斷上漲的菜價,一大群消費者為了能買到價格便宜的蔬菜而絞盡腦汁,並不斷與別人交流省錢經驗”。

一位網友說,作為一名“80後”,他時刻感覺自己肩負重擔:“為結婚買了房子之後,立刻變身‘房奴’,要省吃儉用還房貸。現在,孩子又出生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奶粉錢、尿布錢、甚至是上幼稚園的錢……我馬上就會成為‘孩奴’了。”

生活

應對通脹——我“囤”

邵菲生於七零末,她和丈夫都在事業單位工作,收入穩定,但也算不上寬裕。2005年,她和丈夫買了房。從此,邵菲學會了“囤”、學會了“換”,她也嚮往著能偶爾享受一下“奢侈”的生活。邵菲說:“我是一個典型的工薪家庭主婦。” 在邵菲的賬本上,詳細記錄了從2005年到2010年的所有花銷,每到月末年底,邵菲還會算個總賬,以此來更好地規劃生活。

商場裡的打折專櫃、超市裡的特價區總是對邵菲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邵菲說,“囤”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樂趣。
“比如我身上這件羽絨服,我去年趕著過季時買的,才500多,今年少說也要上千。”邵菲說,自己和丈夫都不是“潮人”,所以沒必要買“惡貴”的新款,買些前兩年的老款,或者趕著過季時買折扣商品、反季節時買特價商品都是節約家庭開銷的好辦法。

不僅“囤”大件兒,小件兒也要“囤”。在邵菲的賬本上,大量購買特價的衛生紙、洗浴用品、襪子手套也很常見。“一提衛生紙特價時能便宜三四塊錢,我就買上十提,‘囤’著慢慢用。”

讓邵菲感觸最深的是餐飲消費。每天早上,她都要在城隍廟吃早餐。今年1月,新的價目表悄然上台,一根油條從1元漲到了2元,一個雞蛋從1元漲到了1.5元,小籠包從4元漲到了5元……單位里的午餐也在一年間漲了一倍,分量也自動“瘦身”了。邵菲說,五年間,工資漲幅不到20%,餐飲消費的漲幅已經翻了三倍。

緊跟政策——我“換”

2005年,邵菲和丈夫為了買房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所以,電視、電腦等必備家電都買了最便宜的。可是,落伍的外形、有限的性能顯然不能讓這對年輕夫婦滿意。

2007年,邵菲憑藉北京戶口參加了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大腦袋電視”被回收,邵菲夫婦出了4900元,買了32英寸的夏普液晶電視;“雜牌桌上型電腦”也被5000元的聯想筆記本取代。“慢慢換唄,現在有點積蓄就買些新產品,生活還是需要品質的嘛!”

在邵菲的賬單上,最划算的當屬房子和裝修的花費。2005年,邵菲購買了位於東南五環共83平米的房子,每平米4280元,現在這裡的二手房每平米都在1.5萬元以上,仔細算來,五年間房子增值了88萬元!“我們當年是簡裝,一共花了6萬元,現在這個價格連裝修隊都請不來。”邵菲指著賬單上的裝修明細表說。

享受生活——我“驢”

自從買了房,邵菲夫婦就成了“無產階級”,每月的收入還了按揭、換了家電、除了消費,幾乎就成了“月光一族”。2010年,邵菲夫婦終於實現了第一次“奢侈旅遊行”。

為了看看百年一遇的世博會,邵菲夫婦共花了8000元報了旅遊團,杭州、烏鎮、上海五天游,加上額外的消費,一萬元家底兒成就了一次浪漫。雖然時光短暫,五天游就像走馬觀花;雖然遊人如織,觀景不如看人,但是,這次難得的享受還是讓邵菲滿足不已。“以後計畫著每年都出去旅遊一次,也當一把‘驢友’,享受一下生活!”

還沒有孩子,也沒有贍養負擔的邵菲夫婦非常珍惜眼下難得的輕鬆生活,他們會時不時安排一次“大餐”,或與朋友們來一次“小酌”。“挺幸福的,享受當下就最幸福吧!”邵菲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社會一代族

鳥巢一代 | 迷惘的一代 | 平成一代 | 垮掉的一代 | X一代 | Y一代 | 獨一代 | 淘一代 | 卡通一代 | 我一代 | 嬰兒潮一代 | 網一代 | C一代 | 被偷走的一代 | 癌症一代 | 飄一代 | IPOD一代 | 尿不濕一代 | 下一代網路 | 海寶一代 | 失夢的一代 | Gucci一代 | 失落一代 | 世博一代 | 奴一代 | 毓婷一代 | 港生一代 | 大拇指一代 | 優惠券一代 | 電子一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