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是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項目之一。以隊為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

基本信息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是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項目之一。以隊為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為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遊戲有關,也有的認為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驛演變而來。

1908年第4屆奧運會首次設立接力項目,但4名運動員所跑距離不等。1912年第5屆奧運會改設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接力跑運動員必須持棒跑完各自規定的距離,並且必須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傳接棒。

競賽規則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接力跑 田徑運動中惟一的集體項目。以隊為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為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遊戲有關,也有的認為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驛演變而來。

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


接力賽競賽規則要點

4×100米接力跑是分道進行的,接棒者可以在接力區前10米內起跑。

接力賽中,運動員必須在20米的接力區內里完成交接棒。“接力區內”的判定是根據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據參賽者的身體或四肢的位置。

在4×400米接力跑中,第一棒全程及第二棒的第一彎道是分道跑,第二棒運動員要跑至搶道線後方可自由搶道。第一棒的傳接必須在參賽者指定的跑道內進行,其餘各棒的傳接,裁判員根據第二及第三棒運動員通過200米起點處的先後,按次序讓其第三及第四棒的隊友在接力區內,由內至外排列等候接棒。所有接棒者均不可在接力區外起跑。

接力棒必須拿在手上,直到比賽結束為止。完成交接棒後,運動員應留在本隊的跑道中以免因影響他人而被取消比賽資格。任何人掉了棒,必須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

場地 器材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徑賽場地

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為標準400米場地,內突沿外沿半徑為36.5米。每條跑道寬1.22米(包含右側分道線),分道線寬5厘米。跑進的方向為左手靠內場。分道編號應以左手最內側分道為第1分道。即賽跑按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跑道從內向外依次是第1至第9號跑道。

徑賽器材

起跑器

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各徑賽項目的起跑必須使用起跑器。其他徑賽項目的起跑採用站立姿勢。

起跑器連線著起跑監視器,以幫助發令員確認起跑是否犯規以及對起跑犯規負有責任的運動員。

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系統

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裝置必須從發令員的槍或經批准的類似裝置啟動開始計時,在該系統中拍攝的圖像必須與計時系統同步,且可以精確到1/1000秒。

徑賽成績實時顯示牌

顯示牌與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系統相連線,可以同步顯示每組第一名成績、實時成績和分段成績,便於觀眾了解比賽進程與結果。

奪冠熱門

美國隊從1993年開始一直是該項目世界錦標賽冠軍,12年間從未失手;美國隊不僅是世錦賽的衛冕冠軍,還是雅典奧運會的冠軍和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因此在該項目衛冕冠軍順理成章,奪得銀牌就稱得上是失敗。

奧運會紀錄

男子4×400米接力賽的奧運會紀錄是由美國隊1992年8月8日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創造的,時間是2分55.74秒 ,參賽隊員是安德魯·瓦爾蒙奎恩西·瓦茨麥可·詹森斯蒂夫·劉易斯

徑賽各分項目介紹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短距離跑 簡稱短跑。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能力,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比賽形式,幾乎每個國家的文獻中都有描述。

中距離跑簡稱中跑。最初項目是880碼跑和1英里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880碼跑和1英里跑項目逐漸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項目所替代。

長距離跑 簡稱長跑。最初項目為3英里、6英里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據記載,現代最早的正式長跑比賽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職業比賽,英國的傑克遜以32分35秒0的成績奪得6英里跑冠軍。奧運會比賽項目男、女均為5000米跑和1000米跑。男子項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跨欄跑 起源於英國。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柵欄的遊戲演變而來。跨欄跑最早使用的欄架是掩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柵欄,1900年出現可移動的倒T字形欄架。1935年有人將T形欄架改成L形欄架,L形欄架支腳的另一端朝向運動員的跑進方向,稍加阻力即可向前翻倒,減輕了運動員過欄時的恐懼心理。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男子11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跨欄跑(1932年列入,當時為80米跨欄跑,1972年改為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1984年列入)。男子110米跨欄跑的欄高為106厘米,400米跨欄跑的欄高為91.4厘米;女子100米跨欄跑的欄高為84厘米,400米跨欄跑的欄高為76.2厘米。比賽時,運動員必須跨越10個欄架,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腳踢倒欄架外,身體其他部位碰倒欄架不算犯規。

接力跑 田徑運動中惟一的集體項目。以隊為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為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遊戲有關,也有的認為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驛演變而來。
障礙跑 19世紀在英國興起。最初在野外進行,跨越的障礙是樹枝、河溝,各障礙間的距離也長短不一,19世紀中葉開始在跑道上進行。有的研究報告指出,19世紀時障礙跑的距離不統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短的440碼,長的可達3英里。
馬拉松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城,在報告勝利的訊息後,因體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設,並定名為"馬拉松"。

競走 起源於英國。19世紀初,英國出現步行比賽的活動。19世紀末,部分歐洲國家盛行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競走旅行。

觀賽禮儀

田徑是奧運會中最大的項目,在觀看田徑比賽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奧運會男子4×400米接力賽
(1)觀摩比賽應提前入座,這樣,既尊重運動員,也不影響他人觀看比賽。

(2)頒獎升旗奏歌時,應肅靜起立,不要談笑或做其他事情,以示尊重。

(3)運動員出場時,觀眾應該給予鼓勵和掌聲,不只給予本國的和自己喜歡的運動員,還應包括其他的運動員。

(4)當運動員開始跳躍、投擲項目助跑時,觀眾可以根據運動員的助跑節奏鼓掌,注意不要在看台上隨意走動。

(5)在高度項目比賽中,即使運動員水平再高,最終都要以自己所不能逾越的高度而告終。所以當運動員成功越過某一高度時,我們應該向運動員表示祝賀。但是,當運動員最終未能越過更高高度的橫桿而結束比賽時,觀眾也應該向運動員報以熱烈的掌聲。

(6)在進行短距離徑賽項目時,當運動員站在起跑線後,宣告員開始介紹每位運動員時,觀眾應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以表示對運動員的喜愛和支持。當裁判員發出“各就位”口令後,即運動員俯身準備起跑時,賽場應保持絕對的安靜,觀眾不要鼓掌吶喊,而應該在心裡默默地為運動員加油,以免使場上運動員由於場外因素而分神。當發令槍響後,觀眾就可以完全釋放出自己的活力和激情為自己的偶像吶喊助威了。

(7)在一些長距離項目中,如馬拉松,當遠遠落後的運動員堅持到終點時,觀眾應該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些運動員,為其重在參與的精神鼓掌。

(8)比賽結束時,獲勝運動員為答謝觀眾一般還會繞場一周,大家一定要用掌聲和歡呼聲為其精彩表現表示欣賞和鼓勵。

(9)把賽場當作自己的家去愛護。賽場內禁止吸菸,手機要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第29屆奧運會田徑項目比賽時間地點場館

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將於2008年8月15日~24日在北京舉行。

田徑比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國家體育場舉行。馬拉松比賽的起點設在天安門廣場,終點設在國家體育場。

競走比賽的起終點在國家體育場內,比賽路線設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景觀大道上,是2公里長的往返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