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男子鞍馬,是第29屆奧運會體操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1屆奧運會,設立了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和單槓項目,還有爬繩。但沒有自由體操項目,也只有男子體操比賽。

鞍馬高1.05米,環高12厘米。鞍馬是在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不同的全鏇和擺越動作是鞍馬項目上一套動作的基本特性。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男子鞍馬,是第29屆奧運會體操比賽項目之一。 1896年第1屆奧運會,設立了鞍馬、 吊環跳馬雙槓單槓項目,還有爬繩。但沒有自由體操項目,也只有男子體操比賽。 鞍馬高1.05米,環高12厘米。鞍馬是在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不同的全鏇和擺越動作是鞍馬項目上一套動作的基本特性。做全鏇時,以並腿全鏇為主。允許有通過手倒立加轉體或不加轉體的動作,不同的結構組的動作必須在充分的擺動中完成,不能停頓,該項目中不允許有力量動作。大多數的運動員認為鞍馬是所有體操項目中最難的。這可能因為鞍馬對運動員的要求實在太高:力量、近乎完美的平衡、柔韌、時間感、以及動作的優美性。比賽中運動員要做一系列的前、後全鏇,交叉,並且要在鞍馬的整個長度上做動作。鞍馬的全鏇動作是靠手(多數情況下是單手)支撐身體重心,身體在馬上做向前或向後的迴旋。做全鏇動作時,運動員雙腿伸直分開並儘量上舉,除雙手之外的任何身體部位都不能接觸鞍馬。 動作流暢與精確控制是鞍馬比賽得高分的要素。由於運動員的動作相當快,一般的觀眾可能還弄不清他做過的動作,不過這是得高分所必須的。為增加難度,運動員在做動作的同時,還會用手移動自己在馬上的位置。

項目起源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起源於歐洲羅馬人曾利用木製馬來訓練騎手。19世紀初德國體操家F.L.楊把這種木馬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砍頭去尾作為體操器械。1896年鞍馬被列為體操比賽項目。現代比賽用鞍馬器械長160厘米 ,寬35厘米 ,馬背中央木環上沿離地面120厘米 ,離馬背12厘米 ,兩環相距40~45厘米 。比賽成套動作包括兩臂交替支撐的各種單腿擺越,正、反交叉,單、雙腿全鏇和各種移位轉體等動作。20世紀50年代鞍馬上有了各種環上轉體。70年代中、後期,匈牙利運動員Z.馬喬爾開創了縱向前移位、沿身體縱軸反向轉體和跳動移位等技術,美國運動員K.托馬斯創造了分腿波浪全鏇技術 。80年代,倒立技術與隔環轉體類型的動作逐漸增多。鞍馬技術進展快,難新動作不斷出現。中國運動員對鞍馬技術的進展作出了不少貢獻 ,1981 ~ 1992年在世界性比賽中共獲得6次鞍馬世界冠軍。

鞍馬源於跳馬項目。1804年德國著名體操家古茨穆特斯將木馬上的馬鞍換成一對鐵環,後鐵環被木環取代,形成現在的鞍馬。為男子項目。鞍馬決賽時每隊參賽運動員最多兩名,只有在團體賽中鞍馬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鞍馬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滿分為10分。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奧運會競賽規則

現代鞍馬成套動作的主要特徵是利用鞍馬的所有規定部位,用不同的支撐姿勢完成不同的全鏇擺動動作(分腿或並腿)、單腿擺動和(或)交叉。允許有經手倒立加轉體或不轉體的動作,所有動作必須用擺動完成,不能有絲毫的停頓,不允許有力量動作或靜止動作。

運動員必須從站立姿勢開始,允許做第一個動作時走上一步或跳起撐鞍馬。動作評分從運動員的手撐鞍馬開始。
鞍馬比賽高度1.05米(從墊子上沿量起),下有拉鏈與地面掛鈎相連固定,可升降。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共有33個,其中鞍馬4個
童非移位:馬端正撐全鏇隔兩環挺身轉體180度成另一馬端正撐

王崇升轉體:托馬斯全鏇起倒立轉體180度落下接托馬斯轉體90度起倒立落下成騎撐

吳國年轉體:俄式轉體720度同時移三位

李寧交叉:正交叉轉體90度經單環起倒立落下成騎撐

觀賽禮儀

觀看體操比賽應提前到場,比賽結束後再退場。進出場地要有序,不要擁擠,要尊老愛幼。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比賽時,不要隨意走動,最好在比賽暫停或休息時再走動。

在場地內不要高聲說話,應舉止文明,不隨地亂扔雜物,禁止吸菸。

觀賽時應將手機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學習必要的競賽知識,既要看運動員優美的動作,也要看其動作技術和風格。既要欣賞運動員精湛的技藝,也要感受他們的頑強作風和內在品質。既給本國選手加油,也給外國運動員鼓掌。做到熱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運動員做動作前需要排除一切雜念,寧神靜氣,做動作時要將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動作上。觀眾此時應全神貫注地觀看,不要鼓掌加油,不要歡呼,更不要喊運動員的名字。

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閃爍的燈光會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影響運動員對空間高度和時間方位的判斷,甚至可能造成比賽失誤或者受傷。在運動員即將出場時吶喊加油,在運動員動作結束時鼓掌,才是得體而恰當的行為。

體操是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當你認為有裁判不公的現象時,不要起鬨,不要衝動,要克制自己的情緒。這種不公也許只是因為你對規則了解不夠,而鼓勵運動員、理解裁判員,繼續觀賞下面的比賽是最好的選擇。

比賽結束,離開場館時,請將垃圾隨身帶出場外。

第29屆奧運會奪冠形勢

2007年9月8日晚上9點35分,2007年世界體操錦標賽結束了男子鞍馬的比賽,中國選手肖欽以無可爭議的優勢獲得了冠軍,成績是16.300分,匈牙利選手貝爾基以15.700分獲得亞軍,英國選手史密斯以15.600分獲得季軍。楊威以15.475分獲得第四名。

名次姓名國家/地區A分B分罰分最後得分
1肖欽中國6.6009.700-16.300
2貝爾基匈牙利6.3009.400-15.700
3史密斯英國6.5009.100-15.600
4楊威中國6.2009.275-15.475
5富田洋之日本6.1009.225-15.325
6阿特梅夫美國5.7009.475-15.175
7科金斯英國6.5008.250-14.750
8伊納托維奇白俄羅斯6.2008.500-14.700

第29屆奧運會比賽場館

第29屆奧運會體操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24日在北京舉行。體操、蹦床比賽在國家體育館舉行。

項目名人

滕海濱

姓名:滕海濱(Teng Haibin)

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奧運會男子鞍馬比賽

性別:男
籍貫:北京
生日:1985.1.2
身高:1.56米
體重:49公斤
項目:體操
簡介
作為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的“關門弟子”,滕海濱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體操選手中的佼佼者。滕海濱屬於全能型選手,動作舒展、清晰,而且頭腦冷靜,有望成為中國男隊繼李小鵬之後新的領軍人物。

運動經歷:最初在北京什剎海體校練體操,1996年進入北京市體操隊,1998年進入國家隊。

主要成績
:2000年法國勃梅尼爾國際體操邀請賽雙槓、鞍馬、自由體操冠軍;2002年全國錦標賽單槓冠軍,“李寧杯”國際精英挑戰賽單槓冠軍,亞運會團體、鞍馬、單槓冠軍;2003年世錦賽男子團體、鞍馬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鞍馬金牌。

歷屆冠軍

28 2004 雅典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中國 Teng Haibin 滕海濱
27 2000 悉尼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羅馬尼亞 URZICA, Marius 馬里烏斯·烏爾吉卡
26 1996 亞特蘭大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瑞士 LI, Donghua 李東華
25 1992 巴塞隆納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獨立國協 SCHERBO, Vitaly 維塔利·舍爾伯
25 1992 巴塞隆納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朝鮮 PAE, Gil-Su 裴吉誅
24 1988 漢城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保加利亞 GERASKOV, Lubomir 柳博米爾·格拉斯科夫
24 1988 漢城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匈牙利 BORKAI, Zsolt 佐爾特·博凱
24 1988 漢城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蘇聯 BILOZERCHEV, Dmitri 德米特里·比洛澤爾采夫
23 1984 洛杉磯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美國 VIDMAR, Peter Glen 彼德·維迪馬
23 1984 洛杉磯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中國 LI, Ning 李寧
22 1980 莫斯科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匈牙利 MAGYAR, Zoltan 佐爾坦·馬喬爾
21 1976 蒙特婁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匈牙利 MAGYAR, Zoltan 佐爾坦·馬喬爾
20 1972 慕尼黑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蘇聯 KLIMENKO, Viktor 維克特·克利緬科
19 1968 墨西哥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南斯拉夫 CERAR, Miroslav 米洛斯拉夫·切拉爾
18 1964 東京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南斯拉夫 CERAR, Miroslav 米洛斯拉夫·切拉爾
17 1960 羅馬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蘇聯 SHAKHLIN, Boris 鮑里斯·沙赫林
17 1960 羅馬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芬蘭 EKMAN, Eugen Georg Oskar 歐根格奧爾格奧斯卡·埃克曼
16 1956 墨爾本/斯德哥爾摩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蘇聯 SHAKHLIN, Boris 鮑里斯·沙赫林
15 1952 赫爾辛基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蘇聯 CHUKARIN, Viktor Ivanovich 伊萬諾維奇·丘卡林
14 1948 倫敦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芬蘭 SAVOLAINEN, Heikki 海基·薩沃萊寧
14 1948 倫敦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芬蘭 HUHTANEN, Veikko 威庫·胡赫塔寧
14 1948 倫敦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芬蘭 AALTONEN, Paavo Johannes 約翰尼斯·阿爾托寧
11 1936 柏林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德國 FREY, Konrad 康納德·弗賴
10 1932 洛杉磯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匈牙利 PELLE, IstvAn 伊斯塔凡·佩勒
9 1928 阿姆斯特丹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瑞士 HANGGI, Hermann 赫爾曼·亨吉
8 1924 巴黎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瑞士 WILHELM, Josef 約瑟夫·威廉
3 1904 聖路易斯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美國 HEIDA, Anton 海達·安東
1 1896 雅典 體操 男子鞍馬 金牌 瑞士 ZUTTER, Louis 路易斯·朱特

相關條目

世界體操錦標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