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壘球賽

奧運會壘球賽

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壘球場上的奮力一擲曾達到時速118公里——事實證明奧運女子壘球並不比男子棒球更“溫柔”。考慮到壘球投手與擊球手之間的距離為13.1米(43英尺),而即使是一名竭盡全力的棒球投手從18.4米(60英尺)開外的距離投擲也只能投出時速160公里的一擲。由此來看,壘球擊球手需要做出正確反應的時間與她的棒球同行所需要的時間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壘球與棒球的硬度也是一樣的。這兩種球類唯一的區別僅是尺寸大小。一個壘球的周長是30.4厘米(12英寸),而棒球是22.8厘米(9英寸)。

項目起源

壘球運動由美國芝加哥弗拉加特划船俱樂部的喬治•漢考克(George Hancock) 和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消防隊員萊維斯•羅伯(Lewis Rober)於1887年和1895年先後發明的。 壘球運動的產生是極具戲劇性的。在1887年的一場美式橄欖球比賽中,耶魯大學擊敗了老對手哈佛大學。賽後,在芝加哥弗拉加特划船俱樂部舉行的慶祝活動中,一個耶魯畢業生將一個拳擊手套擲向一名哈佛學生,哈佛學生則試圖用一根掃帚棍擊打這個手套,當時在場的芝加哥商報記者喬治•漢考克覺得很有趣,於是設定了遊戲方法並隨後開始在朋友之間推廣。不久之後,拳擊手套變成了球,掃帚棍變成了球棒,一項新的運動由此誕生了,據說第一本規則是喬治在1889年制定的。壘球運動起初是在室內進行的,1895年萊維斯•羅伯將這項運動搬到室外進行,作為救火隊員們等待火警前的熱身活動。隨後,人們開始組織聯賽並推廣此項運動。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賽

1926年這項運動開始被稱為“Softball”(中文譯作壘球)並有了統一的規則,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比賽
1933年在美國成立了業餘壘球協會,正式定名為壘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壘球運動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所發展。1952年成立了國際壘球聯合會,目前已擁有127個會員國(或地區)。

壘球比賽分“快速投球”與“慢速投球”兩種。國際壘球聯合會分別從1965年和1966年起,每隔四年舉辦一次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快投)和世界男子壘球錦標賽(快投)。從1981年起,國際壘球聯合會開始舉辦19歲和19歲以下的男女青年世界青年錦標賽(快投),每四年一次。為促進壘球普及,從1987年起,國際壘聯開始舉辦世界慢投壘球錦標賽(男子組和男女混合組)。隨著壘球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於1991年6月12日決定,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將女子壘球(快投)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壘球運動與棒球運動可以說是姐妹項目,有許多共同之處。棒、壘球的場地和器材相似,競賽規則也基本相同。壘球與棒球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壘球球體較大,場地較小,壘間和投球距離也較短。在競賽規則方面,壘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壘員須待投手投球離手後才能離壘跑進。
壘球運動與棒球運動很相似,與棒球運動的區別主要是壘球球體較大,而比賽場地較小,壘間和投球距離也較短;在競賽規則方面,壘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壘員須待投手投球出手後才能離壘,棒球則沒有這一限制。

發展歷程

壘球運動傳入中國較早,開始時是作為學校體育課內容,直到1924年舊中國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首次將女子壘球列為表演項目。1933年舊中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女子壘球正式列入比賽項目。中國於1980年參加國際壘球聯合會。至今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賽
女子壘球在國內開展較為廣泛,運動水平也逐年提高,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佳績,在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比賽中,中國隊因為一個有爭議的判罰惜敗於美國隊獲得亞軍。

壘球運動的產生是極具戲劇性的。在1887年的一場美式橄欖球比賽中,耶魯大學擊敗了老對手哈佛大學。賽後,在芝加哥弗拉加特的划船俱樂部舉行的慶祝活動中,一個耶魯畢業生將一個拳擊手套擲向一名哈佛學生,哈佛學生則試圖用一根棍子擊打這個手套。不久之後,拳擊手套變成了圓球,棍子變成了球棒,划船俱樂部發展成了芝加哥室內運動中心。壘球--這項類似棒球的運動由此誕生了。同美國三大運動之一的棒球相比,壘球所需的場地小、球體大、球速慢(因為壘球運動的規則規定在拋球過程中,手必須要在肩下)。由於以上諸多優點,壘球運動很快風靡美國城市地區。壘球運動分為兩種--快速壘球和慢速壘球。壘球的這兩種形式都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隨著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勢力的擴張,壘球運動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廣。
逐漸地,壘球主要成為女子運動。比方說,澳大利亞早於1947年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女子壘球錦標賽,而相應的男子比賽直到1984年才開始。1965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第一屆女子壘球世錦賽決賽中,東道主澳大利亞隊以1-0擊敗了美國隊,奪得了世界冠軍。這次比賽後,快速壘球很快成為了壘球運動的主流。第二屆女子壘球世錦賽舉行於1970年。此後,每隔四年,就會分別舉辦一次男子、女子、青年壘球世錦賽。時至今日,在壘球運動產生百年之後,壘球仍然是全美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世界壘球聯合會也有了一百一十多個成員國。壘球運動發展初期,包括四名游擊手,每方有十名上場隊員。慢速壘球又被稱為kittenball和mushball,由於慢速壘球的規則要求投手擲出的球必須要有一弧線,從而有效的限制了球速,使得比賽的比分通常很高。與此相反,快速壘球則是低分投手的競爭,比賽中也只有九名上場隊員。

在快速壘球比賽中,投手從肩下將球以最快速度拋出。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一個球的時速曾經高達118千米。明星投手們則常常能夠投出時速在105千米到118千米之間的快球。在1998年的世錦賽決賽中,美國隊擊敗了澳大利亞隊,取得了冠軍。日本隊獲得了第三名。本屆世錦賽也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預選賽,獲得冠軍的美國隊,季軍的日本隊,以及獲得第四五名的中國隊和加拿大隊獲得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而澳大利亞隊作為東道主自動入選。上述的五支球隊及中華台北隊、波多黎各隊和荷蘭隊等八支球隊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在悉尼奧運會上,入替台、波、荷三隊出戰的將是義大利隊、古巴隊和紐西蘭隊。比賽首先採用單循環賽制,每隊要進行7場比賽,積分前4名球隊進入半決賽,又第一名對第二名,勝者直接進入決賽,負者將與第三名對第四名的勝者進行比賽,勝者將與第一名與第二名比賽的勝者爭奪冠軍,另外剩下的兩支球隊爭奪第三名。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賽

美國老將麗薩-費爾南德茲是壘球史上最出色的選手之一,美國隊因擁有這名投手而在國際壘球界稱霸了10年,創造了連勝106場的紀錄。直到1995年,才由中國選手陶華的一記雙殺結束其紀錄,中國隊1-0擊敗了美國隊。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澳大利亞隊的布朗表現出色,最終使本隊-1擊敗了同樣表現出色的美國隊
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女子快速壘球首次被納入正式比賽項目。正如賽前所預料的,女子壘球的“巨無霸”,剛剛在1995年底被中國隊擊敗、終結了109場驚人的連勝記錄的美國隊奪得了冠軍。在該屆比賽中,美國隊與澳大利亞的比賽是美國隊僅有的一場失利。在這場比賽第十節就要結束的時候,澳大利亞隊的瓊尼.布朗在兩人出局,兩好球的情況下,驚人地擊出兩記全壘打,從而成功的實現了逆轉。不過,中國隊最終戰勝了澳大利亞隊,奪得了銀牌.

奧運會競賽規則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比賽
奧運會女子壘球比賽共有8支隊伍參賽。這8支隊伍是通過資格賽選拔出來的。奧運會壘球比賽首先進行單循環預賽,循環賽前四名將進行佩寄制決賽。
壘球是一種以兩支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的比賽項目。比賽一般進行7局,7局結束後奪得分多者獲勝。如果7局比賽之後兩隊打平的話,將進入延長賽,直到有一方獲勝為止。正式比賽一般有4名裁判執裁,分別為1名司球裁判和3名司壘裁判,重大比賽還會再增設2名司線裁判。

壘球比賽雙方各有9名隊員上場參加比賽。防守隊員根據場上位置分別為:1. 投手。2.接手。3. 一壘手。4. 二壘手。5. 三壘手。6. 游擊手。7. 左外場手。8.中外場手。9. 右外場手。進攻隊員依次按事先排定的次序上場擊球。

得分和安全
在比賽中,擊球員擊打對方投手投出來的球後,待球落在邊線以內後才能跑壘,落到邊線以外為界外球,擊球員繼續擊球。如擊出的球在空中即被防守隊員接住,無論界內界外,擊球員都直接出局。球落在界內後,防守隊員須迅速撿起球並傳向指定壘位,如果擊球員(或已經在壘上的跑壘員)在球傳到相應壘位之前先到達,則為安全,否則就出局,如果擊球員沿逆時針方向順利到達一壘並轉變為跑壘員,然後依次跑上二壘三壘,最後跑回本壘時,得一分。在一局內,如果進攻方有3名隊員出局,則進攻結束,雙方交換攻守。雙方各攻守一次為一局。

本壘打
本壘打是指擊球員將球直接擊出外場圍網,此時擊球員和所有在壘上的跑壘員都可以跑回本壘並得分。

場地設施

比賽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區域,直角兩邊是區分界內地區和界外地區的邊線。界內地區又分為內場外場。內場呈正方形,為紅沙土場地,四角各設一個壘位,在尖角上的壘位是本壘,並依逆時針方向分別為一壘、二壘和三壘。內場以外的地區為外場,外場為草皮場地。比賽場地必須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

內場每邊壘間距離為18.3米。投手板至本壘的距離為13.10米。本壘後面和兩邊線以外不少於7.62~9.14米的範圍內為界外的有效比賽地區。兩邊線為長67.06米,兩邊線頂端圓弧連結線的任何一點距本壘尖角的距離都是67.06米。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賽
主壘球場 豐臺壘球場效果圖

合格球棒
球棒可以使用國際壘聯審定的金屬、竹子塑膠碳鉛、鎂、玻璃纖維、陶瓷或其他合成材料製成。任何在國際比賽中使用的球棒必須經過國際壘聯的審定。目前國際比賽普遍採用金屬球棒。球棒長度不超過86.4厘米(34英寸),重量不得超過1077克(38盎司),圓形球棒最粗處不得超過5.7厘米(2.25英寸)。

合格壘球
在國際比賽中的比賽用球,必須符合國際壘聯規則委員會的規定標準,同時球體上必須印有國際壘聯(ISF)字樣。

少年比賽用球
圓周27.9厘米(11英寸)的球,其圓周可為27.6~28.3 厘米(10.875~11.125英寸),其重量在166.5~173.6克(5.875~6.125盎司),球體表面套用雙針縫法並至少要有80針。 2.2.2 成年比賽用球 圓周30.5厘米(12英寸)的球,其圓周可為30.2~30.8厘米(11.875~l2.125英寸),其重量在178~198.4克(6.25~7盎司),球體表面的縫合套用雙針縫法並至少要有88針

本壘板
應使用橡膠製成,為五邊形橡膠板,尖角面對投手。

奧運會壘球賽雅典奧運會壘球場地

投手板
應使用橡膠製成,位於一個以投手板為中心的圓圈內。

壘 包
使用帆布或其他適當的材料製成,且必須釘牢在地面上的預定位置。 一壘使用雙壘包。

手 套
任何球員皆可使用分指手套,但是“連指手套”僅限接手及一壘手使用。任何手套的虎口上端長度,(即拇指與食指間上端之間隔)不得大於12.7厘米,使用皮繩或其他皮製品裝置均可。投手手套必須為單一顏色,除白色及灰色外,其餘均可;其他球員可戴拼色手套,但背面不得有白色或灰色圓圈。

球 鞋
比賽球員應穿著釘鞋,鞋面應以帆布、皮革或類似物質製成。成年賽可穿鐵釘鞋,青少年賽不得使用鐵釘鞋,可使用膠釘鞋。任何級別比賽不得使用圓金屬釘鞋,不得使用硬橡膠或聚氨酯等類金屬鞋底。

護 具
接手須佩戴面罩、護胸、護喉、護腿,進攻隊員須佩戴頭盔。任何隊員均可佩戴面罩。

服 裝
同隊球員必須穿著同一顏色、式樣的服裝。不得佩戴任何金屬類飾品或其他裝飾物,如手錶手鐲耳環項鍊等。 奧運會壘球比賽採用快投壘球的規則。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投球的速度最高時達到118千米/小時,而絕大部分的高水平投手也都達到了100~115千米/小時。擊球手須站在離投手板13.10米(43英尺)處的擊球區內擊球,這樣擊球隊員要擊中球就有相當大的難度。

觀賽禮儀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賽

壘球比賽在室外進行,觀眾人數多,流動性較大,場面氣氛熱烈,因此觀看比賽時,觀眾為了更好地欣賞比賽,最好先了解一下比賽的基本規則,找到比賽的看點,充分享受觀賽的樂趣;為了創造一個讓運動員充分發揮水平的良好氛圍,觀眾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文明得體,熱烈而節制。

和其他球類比賽一樣,壘球比賽達到高潮的時候,氣氛也很激烈。比賽中拉拉隊為自己喜愛的球隊鼓勁加油,與賽場氣氛相呼應,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是,觀看比賽時,要注意讓情緒和比賽進程合拍,投手投球和運動員擊球的時候,要儘量保持安靜,因為這時運動員的精力高度集中,也是她們最緊張的時刻。當球被擊出後,就不必吝嗇喝彩和掌聲了,尤其是當出現最精彩的本壘打時,更需要我們的歡呼了,因為我們的助威吶喊有助於感染運動員,激發她們的鬥志,使她們發揮更高的水平,使比賽更精彩,觀眾看得也更盡興。
不要刻意爭搶即將飛到看台上的棒球,尤其是坐在看台前排的觀眾,有時只顧看著天上飛來的球,腳下可能會一不小心踩了空,甚至發生跌落到看台下的情形。

不要當“占便宜”的觀眾,有些人為了逃票,或爬到 球場附近的大樹上看比賽,或站在附近高樓的頂層看比賽,這既是對場內觀眾的不尊重,也忽視了自身的安全。

在球員投球和擊球時,觀眾都應集中注意力看比賽而不能發出響聲,以免分散球員的注意力。

比賽時,棒球被球員擊打到觀眾席上的情況時有發生,再加上擊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所以,觀眾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讓飛來的球誤傷自己.

第29屆奧運會奪冠熱門

第29屆奧運會比賽場館

奧運會壘球賽奧運會壘球比賽第29屆奧運會壘球比賽將於2008年8月12日~21日在北京的豐臺體育中心壘球場舉行。

歷屆獎牌得主

年份

奧運會

獎牌

國家/地區

1996

亞特蘭大奧運會

金牌

美國

亞特蘭大奧運會

銀牌

中國

亞特蘭大奧運會

銅牌

澳大利亞

2000

悉尼奧運會

金牌

美國

悉尼奧運會

銀牌

日本

悉尼奧運會

銅牌

澳大利亞

2004

雅典奧運會

金牌

美國

雅典奧運會

銀牌

澳大利亞

雅典奧運會

銅牌

日本

相關條目

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