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菲莉婭[話劇人物]

奧菲莉婭,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中僅有的兩個女性角色之一,她與丹麥王后、哈姆雷特之母喬特魯德撐起了該劇的半邊天。奧菲莉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莎士比亞筆下女性角色的共同特點,但她更能體現中世紀歐洲女性的普遍特點。

奧菲莉婭——夭折的玫瑰

奧菲莉婭,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中僅有的兩個女性角色之一,她與丹麥王后、哈姆雷特之母喬特魯德撐起了該劇的半邊天。奧菲莉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莎士比亞筆下女性角色的共同特點,但她更能體現中世紀歐洲女性的普遍特點。
如何理解奧菲莉婭的形象,左右了人們對《哈姆雷特》的理解。因此,單純的奧菲莉婭的形象在《哈姆雷特》中有顯得異常複雜。
要充分理解奧菲莉婭的形象,我認為要從三方面下手。
首先,奧菲莉婭是由作者——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塑造出來的,她必定帶有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形象的某些共同特點。因此,了解莎士比亞對女性的寫作特點,有助於我們充分理解奧菲莉婭的形象。
其次,奧菲莉婭作為一名女性,而且是中世紀歐洲的女性,她無疑會成為當時女性的典型。莎士比亞通過哈姆雷特為父復仇的故事,通過塑造奧菲莉婭這一角色,概括而藝術抵展現了歐洲社會的真實面貌以及當時歐洲女性的精神面貌。因此,從歷史的角度、從典型化的角度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奧菲莉婭的形象。
第三,奧菲莉婭作為《哈姆雷特》中僅有的兩位女性形象之一,撐起了該劇中角色的半邊天。她出現的次數和對白雖少,但她在劇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奧菲莉婭發瘋這一場更是戲劇史上偉大的折子戲之一。奧菲莉婭作為復仇王子哈姆雷特的戀人,作為陰謀中心人物波洛涅斯的女兒,她的角色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並從正面或側面豐滿了其他角色形 象。相反,分析《哈姆雷特》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對奧菲莉亞的描述,也有助於我們全面地理解奧菲莉亞的形象。
因此,為了更充分地理解奧菲莉婭,下面我將從以上三方面出發,結合劇本和自身的理解,詳細地分析奧菲莉婭這名女性在《哈姆雷特》中的形象。

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菲莉婭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大多“優美絕倫”。她們天生麗質,有著“絕色的仙姿”。奧菲莉婭的美貌在《哈姆萊特》中是由他人描述的。王后為兒子哈姆萊特的瘋病傷心時,就把治癒的希望放在奧菲莉婭的美貌上。“奧菲莉婭,但願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萊特瘋狂的原因;更願你的美貌能夠幫助他恢復原狀,使你們兩人都能安享尊榮。” 哈姆萊特也讚嘆“那天仙化人的,我的靈魂的偶像,最艷麗的奧菲莉婭”, 連“發瘋”時也稱她為“迷人的東西”。
愛情一直是莎士比亞據作中的一個重要母題,而美女更是有一段浪漫情事。奧菲莉婭被安排為復仇王子哈姆萊特的戀人,正是體現了這一點。當戀人哈姆萊特“發瘋”時,她為之惋惜。因為在她眼中,哈姆萊特有著“一顆多么高貴的心”,並讚美他是“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目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範、舉世注目的中心”。 她的讚美讓我們感到哈姆[萊特是多么美好的人,簡直是男人的典範。試問如果不是愛情的作用,哈姆萊特的形象也不會如此高大美好,正如中國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不僅天生麗質,而且感情純真,心地善良。但是女性的這種性格卻奠定了莎士比亞悲劇中女性角色的悲哀結局。因此,奧菲莉婭美麗而脆弱。她天真地認為哈姆萊特狂怒地咒罵她只是“瘋病”發作,因而痛心惋惜。而哈姆萊特全然沒有料到他自己發泄狂怒和失望,竟叫這可憐的少女感到那樣絕望的悲痛。 父親被戀人所殺,奧菲莉婭最終承受不了而發瘋,正如她哥哥雷歐提斯說道:“啊,五月的玫瑰!親愛的女郎,好妹妹,奧菲莉婭!天啊!一個少女的理智,也會像一個老人的生命一樣受不起打擊嗎?人類的天性由於愛情而格外敏感,因為是敏感的,所以會把自己最珍貴的部分捨棄給所愛的事物。” 最終,美貌又天真善良的奧菲莉婭,因愛情而耀眼,因愛情而隕落。

女性中的奧菲莉婭

奧菲莉婭是一名中世紀丹麥宮廷中的美麗少女,她身上有著歐洲封建社會帶給女性的巨大影響。
奧菲莉婭堅守歐洲封建道德,保守而軟弱。她以家庭、父兄為中心,不會主動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奧菲莉婭雖然愛慕哈姆萊特,相信他合乎一套理想的標準,但是在父親波洛涅斯和兄長雷歐提斯卑劣地懷疑和誹謗下,遵從他們的意願,不與哈姆萊特接近,卻又在“適當”的時候出現,成為刺探王子的工具。
奧菲莉婭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養和管束決定她絕對馴服和無知。她被這樣的教訓壓制著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愛:“留心,奧菲莉婭,留心,我的親愛的妹妹,不要放縱你的愛情,不要讓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一個自愛的女郎,若是向月亮顯露她的美貌就算是極端放蕩了”。 在父親對自己理想的哈姆萊特作這樣的誹謗——“奧菲莉婭,不要相信他的盟誓它們不過是淫媒,內心的顏色和服裝完全不一樣,只曉得誘人乾一些齷齪的勾當,正像道貌岸然大放闕辭的鴇母,只求達到騙人的目的” 時,奧菲莉婭只是“一定聽從您的話,父親”。 這就足以證明她是絕對馴服的。莎士比亞寫她並不知道內情,還誤以為是了解王子的病狀,為他悲嘆“天啊!救救他!”為他祈禱“天上的神明啊,讓他清醒過來吧!” 這些不僅體現出奧菲莉婭的痛惜,更是讓我們感受到她的無知與善良。
絕對馴服和無知的少女在當時社會並非少見,封建道德觀念無情地壓制了婦女的意願。而奧菲莉婭僅是她們中的一員,莎士比亞僅是把她當作中世紀歐洲女性的典型。

角色中的奧菲莉婭

《哈姆萊特》中女性角色只有兩位,一位是哈姆萊特之母、丹麥王后喬特魯德。另一位便是奧菲莉婭。據不完全統計,奧菲莉婭在劇中的出場次數僅有5次,直接對白有56次,間接描寫有5次。相對而言,對她的描寫較少。但無可否認,她的存在豐富了《哈姆萊特》的故事情節,使得充滿男性剛強氣味的《哈姆萊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潤。奧菲莉婭在該劇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她極大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並為結局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作為戀人,莎士比亞讓奧菲莉婭對哈姆萊特的瘋狀進行描述,從側面寫出哈姆萊特的矛盾心理。在奧菲莉婭口中得知的哈姆萊特顯得異常苦悶和憤懣。“他的臉色像他的襯衫一樣白,他的膝蓋互相碰撞,他的神色是那樣悽慘,好像他剛從地獄裡逃出來,要向人講述地獄的恐怖一樣。”“他……一眼不眨地瞧著我的臉,好像要把它臨摹下來似的。這樣經過了好久的時間,然後他輕輕地搖動一下我的手臂,他的頭上上下下點了三次,於是他發出了一聲非常淒痛而深長的嘆息,好像他的整個胸部都要爆裂,他的生命就在這一聲嘆息中間完畢似的。”
而作為諂媚大臣的女兒,莎士比亞把奧菲莉婭定位為波洛涅斯的所有物,更讓她成為父親加官進爵的重要工具。波洛涅斯坦白地說:“我有一個女兒——當她還不過是我的女兒的時候,她是屬於我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與聰明,波洛涅斯主動向國王提出利用自己的女兒去試探王子的瘋病,並請纓成為一個卑劣的探子。他這樣計畫著:“乘他踱來踱去的時候,我就讓我的女兒去見他,你我可以躲在帷幕後面注視他們相會的情形;要是他不愛她,他的理智不是因為戀愛而喪失,那么不要叫我襄理國家的政務,讓我去做個耕田趕牲口的農夫吧。” 天真善良的奧菲莉婭就這樣在封建宗法家庭的教養和管束之下,成為工具。最後,波洛涅斯被殺,導致這位以家長為中心的少女變得瘋瘋癲癲。正如雷歐提斯所哀嘆那樣,“憂愁、痛苦、悲哀和地獄中的磨難,在她身上都變成了可憐可愛”。
奧菲莉婭應該是幸福快樂,有美好未來的,因為她單純美麗並同王子相愛。她很可能成為他的妻子而享受無限的溫存,可是她反而象她自己後來悲嘆那樣,變成“……一切婦女中間最傷心而不幸”的人。
奧菲莉婭,一個單純美麗的少女。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她因愛情而脆弱,因歐洲封建宗法制而馴服與無知。最終她因劇情的發展而美麗的逝去。
在盛放之際凋零,奧菲莉婭——夭折的玫瑰。

DNF遊戲中的奧菲利婭

在網路遊戲地下城與勇士(DNF)中,在天維巨獸地下城入口的NPC奧菲利婭。

簡介

種族:人類
性別:女
年齡:16

人物歷史

遊戲中的奧菲利婭曾是GBL教團的一員。她的叔叔是GBL教審判者馬塞爾,但是由於使徒羅特斯遷移到了天維巨獸身上,用精神控制了GBL的教徒,馬塞爾隨之瘋了。奧菲利婭是GBL教中的倖存者。

人物語錄

英勇的GBL教信徒不會屈服於任何困難。
GBL教的信徒永遠充滿靈力。
你一定要擊敗羅特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