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記錄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奧運資料最齊全的收藏所。

基本信息

所在位置

奧林匹克博物館坐落在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公園內,毗鄰國際奧委會總部。

設計者

同國際奧委會總部一樣,博物館由國際奧委會委員、墨西哥建築設計師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和瑞士建築設計師皮埃爾·卡昂共同設計,共同主持施工。

建成時間

1993年6月23日,奧林匹克博物館建成,並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博物館剪了彩。

博物館簡介

博物館是一座白色建築,線條簡潔明快。正面由兩層白色大理石貼面的護牆組成,正前方,豎立著兩排共8根大理石圓柱,它們來自希臘的薩索斯島,是希臘政府贈送的,據說是世界上最白的紋理最少的大理石。這一片純白,象徵著和平和“費厄潑來”體育精神。8根圓柱中,兩根分別鐫刻著歷屆奧運會及冬奧會的舉辦年份及主辦城市的名字。一根刻著國際奧委會歷任主席的名字。博物館前右方,是一個巨大的火炬盆。93年6月23日下午,世界女子滑冰冠軍德國姑娘維特將火炬盆點燃,奧林匹克火炬從此將長明不熄。博物館四周為奧林匹克花園圍繞。羅丹、布爾德爾、波特羅等大師的體育雕塑作品矗立其間。  

博物館共5層,總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為了與洛桑的田園風光協調,地上建築只有2層,其餘3層在地下。進入300平方米的展廳內,首先看到一堵白色的“捐贈者紀念牆”。建造博物館耗資6500萬美元,其中70%來自捐贈。40來家企業和一些奧委會成員國的名字鐫刻其上,其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金色圖案和中國奧委會的金色字樣。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記錄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奧運資料最齊全的收藏所。館內陳列著從公元前776年首屆古代奧運會舉辦地奧林匹亞山的模型,到首屆現代奧運會的紀念金幣,從顧拜旦的生平照片、著作,到1936年以後歷屆奧運會使用過的火炬,以及古希臘運動會的遺物、由國際奧委會收集的與奧運會有關的紀念品、現代高科技的運動器械等。參觀者可以從3面“電視牆”上欣賞到奧運史上無數個精彩的“一瞬間”。博物館的地下部分是奧林匹克研究中心,這裡有大量的圖書、音像資料和照片。其中有中國的跳水運動員許艷梅和伏明霞等的照片。

1993年6月,申辦2000年奧運的6個城市獲準在博物館內舉辦了臨時性的展覽,中國展示了1974年出土的2200年前的秦朝兵馬俑

建館宗旨

建館的宗旨是用奧林匹克精神教育人們,使奧林匹克精神能代代相傳。

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Olympic Museum)隸屬於國際奧委會,位於瑞士洛桑市烏希湖畔的奧林匹克公園內。1993年6月23日開館。主要職責是負責奧林匹克文物資料、檔案的收藏、保護和展覽,進行奧林匹克研究,宣傳奧林匹克宗旨,用奧林匹克精神進行社會教育,並為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和公眾服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收藏最完整、最著名、最有活力的體育博物館。

概述

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烏契區的日內瓦湖畔,占地寬廣,博物館廣場前有奧林匹克之火終年點燃,還有許多不同運動造型的塑像點綴,表現出運動競賽中的力與美。奧林匹克博物館是以許多比賽紀錄片及計算機多媒體等,展示奧林匹克運動的沿革與歷史,優秀選手的介紹,如拳王阿里 、卡爾路易士等,以及各國的吉祥物、歷屆獎牌的設計、傳遞的聖火火炬展示等等。這裡提供隨身攜帶的語音說明系統,有包括中文等各種語言的解說,在觀看展覽的同時可以藉由語音的說明,更加了解這些展覽品許多有趣的歷史緣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記錄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奧運資料最齊全的收藏所。

外形特點

奧林匹克博物館除了許多的展示物外,館內大廳有一面牆是以一塊塊的大理石所砌成的,這些大理石上都刻有

(圖)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不同的名字,博物館中尚有圖書館與視聽室等,讓參觀者能夠對奧林匹克這個神聖無比的運動競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參觀者來說,藉由許多紀錄競賽 當時的影片與多媒體,重現了每屆奧運的風采,運動員的歡喜與悲哀,成 功與失敗,還有無數觀眾的喝采,都讓參觀者彷佛身歷其境,看來讓人熱 血澎湃,感動不已。博物館是一座白色建築,線條簡潔明快。正面由兩層白色大理石貼面的護牆組成,正前方,豎立著兩排共8根大理石圓柱,它們來自希臘的薩索斯島,是希臘政府贈送的,據說是世界上最白的紋理最少的大理石。這一片純白,象徵著和平和“費厄潑來”體育精神。8根圓柱中,兩根分別鐫刻著歷屆奧運會及冬奧會的舉辦年份及主辦城市的名字。一根刻著國際奧委會歷任主席的名字。博物館前右方,是一個巨大的火炬盆。

奧運收藏

1993年6月23日下午,世界女子滑冰冠軍德國姑娘維特將火炬盆點燃,奧林匹克火炬從此將長明不熄,博物館四周為奧林匹克花園圍繞。羅丹布爾德爾波特羅等大師的體育雕塑作品矗立其間。博物館共5層,總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為了與洛桑的田園風光協調,地上建築只有2層,其餘3層在地下。進入300平方米的展廳內,首先看到一堵白色的“捐贈者紀念牆”。建造博物館耗資6500萬美元,其中70%來自捐贈。40來家企業和一些奧委會成員國的名字鐫刻其上,其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金色圖案和中國奧委會的金色字樣。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記錄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奧運資料最齊全的收藏所。館內陳列著從公元前776年首屆古代奧運會舉辦地奧林匹亞山的模型,到首屆現代奧運會的紀念金幣,從顧拜旦的生平照片、著作,到1936年以後歷屆奧運會使用過的火炬,以及古希臘運動會的遺物、由國際奧委會收集的與奧運會有關的紀念品、現代高科技的運動器械等。參觀者可以從3面“電視牆”上欣賞到奧運史上無數個精彩的“一瞬間”。博物館的地下部分是奧林匹克研究中心,這裡有大量的圖書、音像資料和照片。其中有中國的跳水運動員許艷梅和伏明霞等的照片。

建館選址

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建立奧林匹克博物館,保存幾千年來奧林匹克運動留給人類的寶貴物質與精神財富,使其發揮教育作用,一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的一個夢想。

1915年國際奧委會遷至洛桑時,第一座臨時博物館也宣告落成,以後又隨國際奧委會總部多次遷移。顧拜旦先生去世後,奧林匹克運動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挫折,奧林匹克博物館一直未能找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到20世紀60年代,博物館已相當破舊,處於半關閉狀態。國際奧委會多年來收藏的文物未能像顧拜旦先生夢想的那樣發揮作用。國際奧委會第6任主席拉基寧曾無奈地說:“我希望她將來能有所作為,現在她需要時機和經濟支持。”
1980年薩馬蘭奇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後,成功地解決了選址和資金問題,聘任資深博物館學家蒙雷亞爾做業務主管,親任奧林匹克基金會主席以確保博物館的運作。

1988年奧林匹克博物館破土動工,1993年6月23日作為奧運百年的慶典之一,奧林匹克博物館開館。顧拜旦先生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奧林匹克博物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眾每年多達20萬人左右,1995年獲歐洲博物館獎,1997年再獲此獎。

展覽內容

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對體育感興趣,就得去建在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參觀,這個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奧林匹克競賽信息中心,通過對藝術、文書、影片和紀念品等從古代希臘到現在的各種展示,把體育、藝術和奧林匹克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展覽共分5部分:

1、古代奧林匹克的歷史。有一百多件從希臘羅馬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家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借展、複製以及捐獻來的瓷器、青銅器、大理石雕塑等文物,是奧林匹克不朽的歷史長河中沉積下來的體育藝術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興盛和衰亡的歷史。

2、現代奧林匹克的歷史。將著名運動員捐獻的文物資料、各種因奧林匹克運動而產生的遺存物與現代聲像技術相結合,真實地展現從1896年至今的夏季奧運會和1924年以來的冬季奧運會;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簡況;各個國家或地區奧委會和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簡況。通過客觀地表現奧林匹克運動三大支柱的活動狀況,宣傳奧林匹克宗旨,倡導奧林匹克精神,擴大奧林匹克運動對世界進步與發展的影響。

3、顧拜旦個人展。有一百多件顧拜旦的遺物、檔案材料和書信等文物。

4、奧林匹克郵票和紀念幣展。收藏了來自137個國家的一萬二千多枚奧林匹克郵票和六百多枚奧林匹克紀念幣,薩馬蘭奇先生捐獻了他的所有郵品。該展廳還介紹紀念幣的製作過程,展示其製造工具,同時展出的還有奧運會會標和宣傳畫等內容。

5、臨時展廳。這一展廳總是通過內容的變換給人以新意,尤其在旅遊淡季時利用率高。只要與體育、奧林匹克運動以及文化有關的藝術創造都可以在此展出。

館舍陳列

奧林匹克博物館正式建成後,不僅展覽面積擴大了,而且展覽內容也得到極大充實。其中記錄奧林匹克運動史的7000 多個小時的錄像帶和電影資料、20萬張圖片和1.5 萬冊圖書,堪稱世界之最,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博物館內還陳列

(圖)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著19 世紀以來與奧運會有關的珍貴紀念品,有繪畫、雕刻藝術品、世界各地鑄造的體育運動圖案錢幣、各國發行的體育郵票、1936 年以來歷屆夏季、冬季奧運會用過的火炬、有代表性的奧運會金牌劉易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取200 米金牌時穿過的跑鞋等等。

在博物館二樓半環形通面組合電視螢幕上,放映著歷屆奧運會的宏大場面,參觀者可以盡情欣賞體育名將的風采。在夏季奧運會廳和冬季奧運會廳前設定著幾十台小型電腦,參觀者可以從資料庫中查找所有有關奧運會的圖像資料和數字。進入博物館大廳後,有一個博物館捐助國家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也頓時映入眼帘。進入展廳,有一個特殊的電腦系統,能查看歷屆冬、夏季奧運會經典時刻的錄像,全部錄像長達80小時。這個系統是在2003年10周年慶的時候投入使用的,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提供類似資料查詢的影像系統。

開放時間

每天9:00—18:00,在10月1日—4月30日期間,每周一休息。

建造資金籌措

薩馬蘭奇親自出面籌集建築資金,他將世界一些著名大公司列入集資對象名單。作為鼓勵措施,新館建成後,這些公司的名稱將用金字刻在一座花崗岩“贊助者紀念牆”上。可口可樂公司、愛迪達運動服公司和菲利浦電器公司是最積極的贊助者。最後的集資數額超過了起初構想的2000萬美元的一倍。同時,國際奧委會也提供了2000 多萬美元。

開館儀式

1990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為新落成的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行隆重的開館儀式。出席儀式的有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和王后等貴賓以及近2000名國際奧委會和其他國際體育組織的官員。開館儀式

(圖)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博物館

後,薩馬蘭奇陪同卡洛斯國王等貴賓參觀了博物館。薩馬蘭奇和卡洛斯國王首先進入中國文物展室。卡洛斯國王在金縷玉衣和鳳冠前長時間停留,看得很仔細,問得也很仔細。他說,這些文物充分體現了中國古老的文明

博物館內陳列著國際奧委會在過去幾十年中收集的與奧運會有關的珍貴紀念品,如1936年以來歷屆夏季、冬季奧運會用過的共27個火炬、第一屆奧運會的金牌、劉易斯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取200米金牌時穿的跑鞋等。二樓的三個大螢幕電視可以使參觀者盡情欣賞體育名將們的風采。參觀者還可以通過幾十台電腦了解奧林匹克運動及其歷史。在夏季奧運會展室內,人們可以看到67名各國優秀運動員的照片,其中有中國的許艷梅和伏明霞。

博物館與中國

1999年6月23日—10月3日,奧林匹克博館舉辦了"文明與傳統一一中國體育5000年"體育文物展覽,展出中國體育博物館以及世界上各收藏機構收藏的150件珍貴的體育文物, 展示了中國多姿多彩的古代體育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