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格·潘科夫斯基

奧利格·潘科夫斯基

奧利格·潘科夫斯基是為西方國家提供制止核戰爭情報的前蘇聯軍官。1963年5月17日,潘科夫斯基被處以極刑:一顆子彈穿過了他的後腦。冷戰時期的美國人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基本信息

政治背景

原子間諜網成員們把製造核子彈所需的情報提供給了蘇聯,自己也紛紛落入美國的情報網,輕則丟掉前途,重則搭上性命。而冷戰仍然在不斷升級,並向著那個可怕的結果一步步逼近著,那就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全面核戰爭。

在美國,小學生都在學習緊急避險措施,孩子們手捂後腦趴在桌子底下,不知道哪一天就將真的面臨這樣的危險。而冷戰另一極的蘇聯也在積極備戰,因為他們的軍事首腦們認為,蘇聯同美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世界反殖民主義浪潮風起雲湧的時代,古巴也推翻了親美賣國的巴蒂斯塔政權。最初,美國試圖拉攏古巴新政權,繼續走半殖民地道路,以維持其在古巴享有的特權。但是,古巴人民想要建立的是一個獨立自由的新國家。

美國拉攏不成,便開始著手顛覆古巴新政權。弱小的古巴軍隊裝備落後,顯然無法抵擋美國的入侵,只好求助於蘇聯的幫助。蘇聯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並決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彈道飛彈。

當時,美國核彈頭數量是蘇聯的6倍,核運載工具數量則是蘇聯的5倍,核能力處於絕對優勢。而且,美國的軍事基地包圍著蘇聯,可以威脅蘇聯的心臟地區,而蘇聯的大部分飛彈只能威脅歐洲而不是美國本土。

面對美國的核優勢,赫魯雪夫一直熱衷於發展火箭核武器。如果古巴的中程彈道飛彈計畫獲得成功,蘇聯就可以改變被美國核武器包圍的被動地位。而在古巴看來,蘇聯的飛彈正好可以幫助自己平衡美國的軍力優勢。

於是,蘇聯和古巴在1962年6月簽署了部署飛彈協定,拉開了古巴飛彈危機的序幕。7月,蘇聯的第一批飛彈秘密運抵古巴,但當時美國情報機關認為這些是薩姆-2防空飛彈。這批飛彈中的確有薩姆-2防空飛彈,但其任務只是建立掩護中程彈道飛彈的防空網。

8月底,美國的U-2偵察機發現了蘇聯設在古巴的飛彈基地,這個建設中的地對地飛彈發射基地距離美國邊境只有145公里,與防空飛彈基地具有明顯差異。此後,美國又發現蘇聯船隻滿載著武器秘密抵達古巴,貨船的貨箱尺寸也遠遠超過了薩姆-2防空飛彈。這些跡象越來越引起美國的懷疑,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幾十枚蘇聯核彈的打擊。

美國決定對古巴進行海空封鎖,甘迺迪總統發表講話指出:“為了組織部署進攻性武器,我們將禁止一切進攻性軍事裝備運往古巴。我已經命令武裝部隊,隨時準備應付各種不測。”世界上兩個超級核大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但是排名第一的間諜奧利格·潘科夫斯基,卻給西方國家提供了制止核戰爭的秘密武器——情報。

簡介

奧利格·潘科夫斯基上校曾是蘇聯頗有前途的一名軍官,也曾是一位滿腔赤誠的愛國者。憑藉過人的膽識和機智,潘科夫斯基不斷得到升遷,仕途發展可謂平步青雲,無論在蘇聯軍隊還是在情報機關里,他都是一個不可小看的人物。但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參加過白俄軍隊,和蘇聯紅軍打過仗。這一情況被潘科夫斯基的上級發現以後,他的事業就此劃上了句號。

從此,潘科夫斯基性情大變,他不但確信自己在蘇聯已經沒有前途可言,而且對當時的國家現狀感到極為不滿,這兩個因素促使他背叛了蘇聯。潘科夫斯基的軍事前途雖已停滯不前,但他仍然有機會接觸國家的軍事機密,而且他知道,這些機密正是美國人眼裡的無價之寶。於是,潘科夫斯基轉而投入了西方國家的懷抱,他把上千份檔案偷拍下來交給西方國家,使他們對克里姆林宮的情況了如指掌。

1961年和1962年,在冷戰最白熱化的階段,潘科夫斯基向美國提供了他們的頭號敵人——蘇聯的許多重要情報,其中不僅包括蘇制武器的性能和訓練方式,還有被稱作“軍事思想”的戰略計畫。潘科夫斯基不僅提供了對美方很有價值的軍事情報,還把赫魯雪夫的政策走向也悉數告訴了甘迺迪總統,因而他成為冷戰時期最有影響的一位間諜。

後續

古巴危機之初,俄國人矢口否認他們在古巴部署了飛彈和核飛彈。但在美方的空中偵察發現目標以後,潘科夫斯基隨即向美方提供了這些飛彈的詳細清單,美國確認對手至少在古巴部署了16~32枚飛彈核武器。短短13天內,美國已經作好了核戰準備:戰略轟炸機帶核彈升空、戰略核潛艇出海,全球美軍處於核戰備狀態。

美軍全面備戰的同時,蘇聯也毫不示弱:不僅擊落了古巴上空的一架U-2飛機,還試爆了一顆核子彈。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終於爆發了古巴危機。在這場核較量中,甘迺迪和赫魯雪夫各不相讓,僵持不下。掩體中伸出的槍口和瞄準遠方的炮筒,預示著美蘇之間將進行一場核攻擊。但就在核戰一觸即發之際,潘科夫斯基向美方提供了一條重要情報。

赫魯雪夫說過,蘇聯製造核武器就像生產香腸一樣容易。而潘科夫斯基告訴美國人,赫魯雪夫的話簡直是一派胡言,他過分誇大了蘇聯的核實力。掌握了這些情報後,甘迺迪總統選擇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場戰爭危機。最終,美蘇之間相互妥協,一場將世界拖入核戰的危機,終於在和平解決的框架下得以化解。

蘇聯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42枚飛彈,世界重新恢復了平靜,而潘科夫斯基卻遇到了危險。潘科夫斯基的間諜活動,引起了蘇聯軍方的懷疑,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克格勃的嚴密監視。當年9月,潘科夫斯基終於被逮捕了,但這一訊息直到12月才公開,那時侯,古巴飛彈危機早已經結束了。

結局

潘科夫斯基在莫斯科受到公審,他因為替西方竊取情報而被判有罪,並於1963年5月17日被處以極刑:一顆子彈穿過了他的後腦。潘科夫斯基為他的背叛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他認為自己的間諜活動有其積極的一面,冷戰時期的美國人更是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作家傑羅爾德·謝克特以他為原型,創作了《拯救了世界的間諜》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