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匕箸

失匕箸,參見器用部·日用“失箸”。出處為唐劉禹錫《平蔡州三首》之三。

基本信息

出 處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詞語解釋

詞目:

匕箸

拼音:

bǐ zhù ㄅㄧˇ ㄓㄨˋ

釋義:

亦作“ 匕筯 ”。 1.食具,羹匙和筷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方食,失匕箸。” 唐 劉禹錫 《為杜相公謝就宅賜食狀》:“舉其匕筯,若負丘山。”《金史·仆散端傳》:“ 楠 方食,擲匕筯於案。” 蘇曼殊 《絳紗記》:“此人不勝匕箸,何能為盜?”清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贈宜人》:“尚寶司少卿袁可立之母,蔚為女士,實惟母師。機絲間讀誦之聲,匕箸著平反之教。” (2).指飲食。 宋 陸游 《曉出湖邊摘野蔬》詩:“行迎風露衣巾爽,浄洗膻葷匕筯香。” 清 戴名世 《吳宏表稿序》:“顧有思得山海之珍、遠方之奇異以為快,雖其未必皆可於口,而匕箸之所須,非是不飽焉。”

典源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謂因受驚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後稱受驚失措為"失箸"﹑"失匕"。
《三國志·蜀先主傳》:“先主(劉備)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喧中密詔,嘗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曹操)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梁裴松之注這段話時,引:“《華陽國志》云: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釋義〗劉備本謀圖於曹操,忽聽曹操論他為英雄,震驚得失落了手中食具。後遂用“失箸、失匕”等指受驚失措。以“英雄惟使君、英雄使君”等讚揚才能出眾的人。
【失匕箸 】 唐劉禹錫平蔡州三首》之三:“四夷聞風失匕箸,天子受賀登高樓。”
【失箸】蘇軾《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詩:“己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范成大《雷雨鄰舍起龍》詩:“連鼓一聲人失箸,不知掛壁幾梭飛。”
【失匕】蘇軾《次韻舒堯文祈雪務豬泉》:“揮毫落紙勿言疲,驚龍再起震失匕。”又《曹既見和複次其韻》:“造物本兒嬉,風噫雷電笑,誰令妄驚怪,失匕號萬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