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攝譜儀

太陽攝譜儀,拍攝太陽光譜的光學儀器。一般採用平面衍射光柵作為色散元件。準直鏡和成像鏡焦距在10米左右,光柵線色散一般為5~13毫米/埃,也有小到1毫米/埃的。由於太陽輻射非常強,入射狹縫可以開得很窄,光譜解析度接近光柵分辨本領的理論值,因此,可用來研究太陽光譜的精細結構。

太陽攝譜儀

正文

拍攝太陽光譜的光學儀器。一般採用平面衍射光柵作為色散元件。準直鏡和成像鏡焦距在10米左右,光柵線色散一般為5~13毫米/埃,也有小到1毫米/埃的。由於太陽輻射非常強,入射狹縫可以開得很窄,光譜解析度接近光柵分辨本領的理論值,因此,可用來研究太陽光譜的精細結構。太陽攝譜儀採用的光學系統主要有:①經典的埃伯特-法斯蒂系統:準直鏡面和成像鏡面嚴格地在同一球面上;光柵同鏡面間的距離等於鏡面焦距的0.84倍時,光譜焦面是平面。②利特羅系統:一種自準直系統,準直鏡和成像鏡是同一組雙合消色差透鏡,光柵的衍射角與入射角相差很小,結構簡單,大多用於垂直式攝譜儀。③二次色散攝譜儀:在成像鏡第一次成像的焦面處安置中間狹縫,只讓一小段需要的光譜通過,利用適當光學裝置,使它返回成像鏡,並經光柵再色散一次,由準直鏡成像,並進行照相和光電記錄。採用這種裝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大部分散射光,以獲得高純度光譜,同時,可將線色散增大一倍。④多波段攝譜儀:水平放置,光柵一般是不轉動的,各個波段的成像鏡和底片盒沿色散方向布置可同時拍攝若干個波段的太陽光譜。
為了觀測太陽光譜的精細結構,必須儘量減小甚至消除攝譜儀內部氣流對光譜成像的不良影響,為此,可將攝譜儀內部抽成真空。放置多波段攝譜儀的儀器室,在建築結構上需採取隔熱、空調措施,使室內溫度均勻,而且日變化很小。此外,在準直鏡與諸成像元件之間設定擋光板,以減小散射光。由太陽攝譜儀衍生的儀器有:①太陽分光儀:在光譜焦面上安置由出射狹縫和光電倍增管構成的光電頭,沿色散方向掃描測量譜線輪廓;②太陽單色光照相儀太陽照相磁像儀;③太陽光電磁像儀等等。

參考書目
 吳國安:《光譜儀器設計》,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