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寺

太陽寺

太陽寺,又名太陽長慶禪寺,位於京山縣北陲,大洪山脈許家寨東南山谷間,是京山歷史上最大的寺院。明代馬瑛《重修太陽寺記》稱:“環京山皆山,而此山(太陽山)最高,遍京山皆寺,而此寺(太陽寺)獨大,是亦天下奇觀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經過永貞、元和至長慶初年,歷時三十餘年殿宇落成,並以“長慶寺”名。

宋開禧二年(1206年),敕遣侍郎蘇公復修。

明洪武年間(1380年前後)重建,並更名為太陽寺。

清康熙癸卯秋(1663年)競陵僧古鋒主持重修。

解放前後,寺毀,僅存龜碑兩座。

太陽寺坐落地理位置非凡,古有“九龍下海繞太陽、三獅把口鎖寺門”之稱。太陽寺四面環山,有九道山樑環衛寺廟;寺口三峰高聳,左二右一,交錯鎖口;後有許家寨山峰矗立,懸崖峭壁,猶為雄奇。此峰又叫綠林寨、太陽山。山高884.9M,稱為“江漢屋脊”。西漢末年(公元17年)為反抗王莽統治,新市(三陽康家榜)人——王匡、王鳳揭桿發起西漢農民大起義,如今寨上仍存有點將台、練兵場及城門哨所等。

原太陽寺院占地面積近30餘畝,殿堂僧舍100餘間,可容僧眾五百餘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48根柱頭落腳飛檐翹閣,金碧輝煌,極為壯觀。另有祖師殿、伽藍殿、觀音殿、東方丈、西方丈、官客堂、鐘鼓樓等殿宇樓堂雕樑畫棟,錯落有致;門樓牌坊、屏牆俑壁、佛像雕塑、字畫楹匾等精工神作,氣宇軒昂。

太陽寺作為佛教聖地,歷來香火旺盛,周圍數百里都有虔誠男女奔赴燒香敬佛、許願求神。每年三月初三廟會更是太陽寺遊客盛期,屆時香客商販絡絡不絕;寺院鐘磬不斷,香菸繚繞,熱鬧非凡。

佛教聖地

太陽寺是日本國佛教“曹洞”教派的發祥地。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史跡參觀訪華團”以佛教學部教授石井修道為團長,偕夫人石井惠見一行12人於1984年9月首來太陽寺遺址“朝釋聖跡”和考察拍照,並贈書一本——日本大本山總持寺出版駒澤大學教授櫻井秀雄監修《禪の流源——中國佛教史跡》。日本佛祖在中國太陽寺學佛立宗有書為記:“太陽山,京山北、唐末太陽寺開創,元末毀於兵燹,明洪武間重建,清康熙間重修……,1、唐末,馬祖派的希順禪師庵居於此;2、五代德山派的行沖禪寺在此修善太陽寺;3、宋真宗時,大陽警玄禪師於太陽寺將曹洞宗發揚光大;法宗派的芙蓉道楷禪師也曾在此居住;4、宋仁宗、英宗、神宗年間投子義青禪師又在此重振曹洞支脈,挾此功於禪宗史上名垂一時。”日本訪華團老人來到寺址前一見現存殘狀,就匍匐在地,嚎啕大哭,此情此景,可知太陽寺與日本佛教文化有著多么深遠之關係史源。

國朝秦嘉系《重修太陽寺殿堂碑記》載:山以京名,北山首焉,水以富名,大富首焉,山水之間以太陽名,得山中之勝地,長慶禪林首焉。鄂中有四大皇廟,即太陽寺、多寶寺、芭蕉寺、興陽寺,唯太陽寺規模最大,謂湖北最大皇廟之一。明馬瑛《碑記》曰:環京山皆山、而此山最高,遍京山皆寺,而此寺獨大亦是天下之奇觀也。展宇紺碧,佛像蹲踞,瞻之使人皈命。故千百年來香火旺盛,周圍幾百里地香客遊人都趕往太陽寺燒香拜佛,旅遊觀光。

現狀

太陽寺 太陽寺

太陽長慶禪寺從佛寺建築規模到佛教久遠影響,不但是中日佛教聖地,而且是中國佛寺大觀。這一世界文化遺產衰落於新中國成立後19年,而且毀廢達40年,這是一大憾事。2002年三陽鎮人民政府組織專班對太陽寺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測繪,收集整理了八萬餘字的資料彙編,為恢復太陽長慶禪寺提供了可靠保證,奠定了良好基礎。

為太陽寺申遺並在遺址上進行修舊如舊的復建,既可讓中日佛教交流關係發揚光大,又可為國家級大洪山風景旅遊區增加一個宗教旅遊景點,更可以帶動當地餐飲旅遊等服務業發展,造福黎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