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百慕達

太空百慕達

1.在大西洋上面有個“百慕達三角”,傳說中飛機與船隻常常在那裡神秘地失蹤。——“太空百慕達”2.火星探險任務正是太空中的“百慕達三角”,自1960年以來,人類幾乎每隔兩年就想發射探測器登入火星,但火星卻是不折不扣的“太空百慕達三角”,人類的34次火星探險任務中,有22次歸於失敗。

名詞來源

太空百慕達太空百慕達

為什麼太空中也存在“百慕達三角

在大西洋上面有個“百慕達三角”,傳說中飛機與船隻常常在那裡神秘地失蹤。就在“百慕達三角”的東南方、巴西海岸外的大西洋上空幾百千米處,同樣有一個很奇怪的區域。很多人造衛星在經過這裡時,衛星上的儀器經常陷入混亂,若不是光電“眼睛”變得模糊不清,便是電腦發出了錯誤的指令,甚至有的太空望遠鏡還翻起筋斗來。

外星人在捉弄人們的衛星嗎?不,這僅是地球磁場在開玩笑。

現象解釋

早在1958年時,科學家便探測到了地球上空的幾百千米處有一條環狀的內輻射帶,它由地球磁場俘獲的外層空間的高能粒子組成。因為地球自轉軸與地磁軸未對準,二者稍微偏了一些,因此,南大西洋上空的內輻射帶很貼近地球,“入侵”到大約200千米的高度。那麼多低軌道衛星運行至輻射帶里,好象落進了電子“陷阱”。衛星上面的光電感測器會因為粒子轟擊而“看到”其實並不存在的光霧;若高能粒子剛好擊中了大規模積體電路上非常的導線,電腦便會由於短路而“胡言亂語”,出現差錯。

有的衛星上面裝有電磁鐵,能夠利用它和地磁場的相互作用來控制飛行姿勢。但是,“太空百慕達三角”的磁場有時也會變得十分弱,衛星便會失控,好象不會滑凍的人在滑溜的冰場上抓不到什麼東西來穩住自己。

但值得慶幸的是,航天專家們已經對“太空百慕達三角”很熟悉,能夠預防衛星所受到的大部分的干擾。

火星探險

太空百慕達火星

火星探險任務正是太空中的“百慕達三角”,自1960年以來,人類幾乎每隔兩年就想發射探測器登入火星,但火星卻是不折不扣的“太空百慕達三角”,人類的34次火星探險任務中,有22次歸於失敗。最先的火星探險是由前蘇聯進行的,兩次在1960年,三次在1962年,但幾顆探測器全告失敗;美國於1964年向火星發射自己的探測器,其中一個石沉大海,但另一個探測器“水手4號”卻成功地向人類傳回了21張火星圖片。此後火星探險一直在成功失敗中交替進行。

人類的火星探險

最早的火星探測船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前蘇聯從白寇奴爾太空基地發射的「火星一號」.起初,「火星一號」以兩天到五天的間隔和地面通訊總計六十次以上,確定它正飛向火星.第二年三月「火星一號」的天線出了問題,無法互通訊息,終宣告失敗。

水手四號」首傳捷報
最早拍攝到火星照片的,則是美國的「水手四號」.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美國發射了其國內第一艘飛往火星的太空船水手四號」(Mariner4),它於翌年七月十四日到達火星附近,約一萬公里處,並傳回二十二張火星照片,其品質雖不甚理想,然遠勝於從地球上遙望火星所得者.從攝取的照片可見,火星上有眾多的環形山,與月球極為相似.同樣是一片死寂的世界,至此,傳說中由火星人挖掘的運河便被證實全屬幻想而已.

水手六號及七號再傳捷報
接著,一九六九年初,美國水手六號及七號又再次航向火星,它們在同年七,八月間接近火星至不到3200公里的距離.六號在赤道附近發現高達25000公尺,約為地球最高峰「聖母峰」三倍的奧林帕斯火山;七號則確定了覆蓋南極地帶的冰原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乾冰).這兩艘太空船傳回二百多禎照片,品質又遠勝於「水手四號」所得者;更顯示出火星地貌較以往所知遠為複雜!船上儀器還測得: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約占95%,而且火星表面溫度比預期值還低,大氣中幾乎找不到水蒸氣.

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水手九號
從水手四號,六號,七號等三艘太空船,充其量也都只能在距火星不遠處飛掠而過時拍攝少量照片,無法滿足吾人的需求,因此,美國於一九七一年五月發射了「水手九號」,它於同年十一月十三日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成為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幾乎同時,蘇聯也發射了兩艘更大的太空船「火星二號」和「火星三號」,二號把蘇聯國徽打入火星表面,三號則在火星特有的「大塵暴」中,使登入船輕觸著陸.「水手九號」則伺機而動,轉而先觀測火星的二顆衛星,到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暴塵終於平息後,才對火星本身展開觀測.「水手九號」在三四九天內,從環繞火星的軌道上送回七三二九張照片,有美國大峽谷十倍大的水手峽谷也是在此期間發現的.

「海盜號」成功地登入火星
一九七三年,蘇聯又發射了「火星四號」到七號,共四艘太空船,但因四號,七號未能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等緣故,並未獲得明顯的成果.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七五年八月及九月發射的美國「海盜一號」(Viking)及二號.「海盜號」的主要目的是調查火星上有沒有生命體的存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日「海盜一號」的著陸器降落在火星的克雷斯平原(Chryse planitia);同年九月三日,「海盜二號」的著陸器降落在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上,這兩具著陸器落在火星表面的地點相距很遠,但所送回的上的火星表面景象卻大同小異,即荒涼的沙漠中點綴著長相各異,大小不一的岩石.著陸器上的儀器對火表土壤所做的分析顯示:與地表類似,其主要成分亦為矽酸鹽,但鐵的含量遠高於地球,這正是火星呈現橙紅色的原因.

“獵兔犬2”

獵兔犬2”號由英國科學家設計,外形像碟子,小巧靈活,重量只有33公斤,由中國香港科研人員研製開發的一組太空儀器也在其中。“獵兔犬2”號是2003年6月2日搭乘“火星快車”探測器升空飛赴火星的,12月19號脫離“火星快車”,25日登入火星。但至今地面人員無法與它取得聯繫。

當時,地面控制中心的專家每天都有三次機會與“獵兔犬2”號聯繫。其中兩次是通過美國“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掠過其上空時探測它的信號,另一次是通過設在英國曼徹斯特附近的射電望遠鏡探測它的信號。歐洲航天局的專家羅卡爾認為,“獵兔犬2”號只承擔了歐洲火星探測任務的10%,“火星快車”目前正在環火星軌道上正常飛行,因此歐洲首次火星探測活動總體上進展不錯。

如果射電望遠鏡和“火星快車”能夠探測到“獵兔犬2號”發出的微弱信號,那就表明“獵兔犬2號”並沒有遭遇“滑鐵盧”。但如果它們不能,那么科林·皮林格和他的同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真實的可能”∶和它的許多前輩一樣,“獵兔犬2號”已經永遠消失在太空的“百慕達三角”———火星大氣中。

歐洲航天局2004年2月11日發布公告,正式確認自去年12月25日與地球失去聯繫的歐洲“獵兔犬2”號火星登入器已經丟失。

人類歷史未解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