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鄒城市]

太平鎮[鄒城市]

太平鎮[鄒城市]。在中國,太平是一個非常吉祥的詞,因此在中國也有許許多多的鄉鎮以太平命名,目的就是能圖個天下太平。這其中有位於孔孟之鄉鄒城市,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的鄒城市太平鎮;有“四川省文化先進鄉鎮”沙灣區太平鎮;被譽為“丹皮之鄉”的墊江縣太平鎮;更有“書畫藝術之鄉”、“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兩個榮譽稱號的大港區太平鎮;也有“冬粉之鄉”、“魚米之鄉”的泗洪縣太平鎮;還有素以“小山城”著稱,是四川省八大名鎮之一的古藺縣太平鎮等等。當然,名曰太平之鎮確實不在少數,在這不能一一詳說,而太平鎮的故事也不會結束,每天都在上演著太平鎮的故事。

太平鎮[鄒城市]太平天下
中國,太平是一個非常吉祥的詞,因此在中國也有許許多多的鄉鎮以太平命名,目的就是能圖個天下太平。這其中有位於孔孟之鄉鄒城市,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的鄒城市太平鎮;有“四川省文化先進鄉鎮”沙灣區太平鎮;被譽為“丹皮之鄉”的墊江縣太平鎮;更有“書畫藝術之鄉”、“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兩個榮譽稱號的大港區太平鎮;也有“冬粉之鄉”、“魚米之鄉”的泗洪縣太平鎮;還有素以“小山城”著稱,是四川省八大名鎮之一的古藺縣太平鎮等等。當然,名曰太平之鎮確實不在少數,在這不能一一詳說,而太平鎮的故事也不會結束,每天都在上演著太平鎮的故事。

鄒城市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孔孟之鄉鄒城市西部,濟寧市組群結構大都市中心地帶,是國家計委確定的內河港口特色產業型小城鎮,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

太平鎮[鄒城市]西里彥村
近年來,太平鎮大力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戰略,農業初步形成了蔬菜、草莓、花卉、中草藥特色產業格局,工業經濟形成了機械、化工、電力、五金、鋼鐵、新型建材等8大支柱產業,里能工業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能源優勢明顯,電熱資源優勢特殊,已有大型工業企業19家,形成了70萬千萬的火電裝機容量,120萬噸的原煤,20萬噸水泥,5萬噸電子玻璃纖維,兩億塊粉煤灰、煤矸石燒結磚的生產能力,總計資產近100億元。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在當代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背景下,太平鎮愈來愈深切的感受到:合作比競爭更重要,贏得一個長久的朋友比贏得一項暫時的獲利更重要。基於這種思索,在多年來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實踐中,我們始終秉承以誠招商、互惠互利的原則,不斷創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各種條件,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努力做好親商、安商、富商這篇文章,真正使客商在我鎮投資有錢可賺,有利可圖。今後,我們仍將遵循這一基本原則,圍繞“投資低成本、合作信譽高、辦事效率高、收益回報快”的環境目標,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投資環境的軟體、硬體建設。

沙灣區太平鎮

太平鎮幅員面積55.9平方公里,是沙灣區河東開發的核心和重要的工業基地。全鎮現有人口19381人6156戶,黨員629名。下轄16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先後榮獲“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樂山市小康鎮”、“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樂山市科普示範鄉鎮”、“四川省文化先進鄉鎮”等殊榮。

太平鎮[鄒城市]太平桫欏溝
沙灣區太平鎮農業總產值2663萬元,占4.6%。農民人均純收入2916元。主要礦產資源以煤、石灰石、石英砂等為主,其中煤儲量達1265.62萬噸。旅遊資源有占地1500畝的桫鑼溝,溝內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桫鑼樹3000多株,“三佛寺”景區被區政府批准為旅遊風景區,還有千姿百態的老碼頭溶洞、肖店生態旅遊、月地壩經果林生態觀光旅遊基地等。

太平鎮位於沙灣區大渡河東岸,背靠玉台山,有300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地形以平壩和丘陵為主,礦產資源豐富,以煤、石灰石、石英砂為主,其中煤炭儲量達1200餘萬噸。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長17公里的沙踏路穿境而過,建有11萬伏變電站一個,年供水146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個和2個加油站,按照功能完善、實施配套的要求完善了占地14萬平方米的舊城改造規劃(共分四期),目前已實施完舊城改選第一期開發。孫壩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建設之中。

太平鎮旅遊資源豐富,占地200多畝的桫欏溝、千姿百態的老碼頭溶洞、環境優美的月耳壩經果林、三佛寺上深遂壯觀的蛟龍溝讓人留戀忘返。

太平鎮[鄒城市]技改中的國宏公司
太平鎮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生產力的觀念,努力倡導重商、親商、安商、扶商的社會氛圍,投資環境良好,工業經濟以冶金、建材、機械製造為主,現有各類企業17個。金廣集團以生產鐵合金為主、國宏公司以生產電冶為主、永昌公司主要生產非金屬礦產、星源公司主要生產水泥、強鑫機械廠主要以機械製造為主、太平鑄鋼公司主要生產鑄鋼件、吉鴻和天順井煤礦年生產K3、K4煤8萬噸。

在孫壩村有大型的良種豬場6個及存欄6萬隻的蛋雞養殖場6個;發展種兔1500隻,商品兔2萬隻;孫壩村枇杷園70畝;肖店村柑橘基地500畝;稻麥村脆紅李70畝;在羅一村、天順井村、付塘村建成了400畝花椒生產基地;在杜家橋村、馬胡梗村、楊村壩村建起了450畝蠶桑基地;在全鎮6個村建起了100畝稻田蘑菇種植基地、太平豆腐乾讓人回味無窮。

太平鎮位於沙灣城東郊,距沙灣城10公里。東與踏水鎮接壤,南與譚壩鄉相連,西與市中區安谷鎮交界,北與嘉農鎮隔河相望。面積54.92平方公里,轄羅亦、付塘、稻麥、草壩、費槽、張灣、雙星、肖店、孫壩、天順井、五高山、老碼頭、杜家橋、楊村壩、馬胡埂、月兒壩16個村,10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人口19351人。

清新縣太平鎮

一、基本概況

太平鎮[鄒城市]清新縣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清新縣的西南部,東鄰太和鎮,南接山塘鎮,西連三坑鎮,北靠龍頸鎮,距廣州僅80公里,總面積207.5平方公里,耕地31768畝,其中水田26513畝,林業用地13.2萬畝,管轄22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61935人,外來人口近3萬人。07年全鎮實現社會總值54.08億元,增長68.43%,其中工業總值42.78億元,增長86.83%,規模以上工業總值42.07億元,增長90.88%;農業總值3.477億元,增長10.83%;第三產業總值7.82億元,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18億元,增長57.5%;工商稅收總額4360萬元,增長86.4%;農村人均收入4939元,增長13.13%。

二、經濟發展概況

太平鎮[鄒城市]馬岳工業區
工業:三大工業園區征地、開發有新進展,其中光彩工業園已有9個村小組簽收了青苗款,盈富工業區平整土地1700畝,龍灣工業區平整土地1800畝,路網、電網、水網、排污管等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引進項目有溢績製衣、立天紡織、固強化工、環保示範基地等15個,契約投資總額18億元;動工項目有富華管樁二期、威登製衣、萬邦創業居等8個;投產項目有林德信五金、浩升紡織、曉鋒鞋材等8個;抽水蓄能電站已報國家發改委核准,正開展前期工程征地拆遷工作。

農業:投入120萬元完善中圳、大旺陂、寶鴨壟、北坑水圳等一批水利設施;爭取投入400萬元對團結、馬塘連片7000畝中低產田改造;配合縣做好太平圍、秦皇圍的達標加固。推進國家科研項目“嶺南”黃雞產業化養殖及推廣,完成第二期14棟雞舍建設,增養15萬隻種雞。發展優質水稻4.8萬畝,優質水產6052畝,優質水果1.1萬畝;養殖能繁母豬9700頭,瘦肉型豬18萬頭,三鳥225萬隻。實施崗前培訓988人,輸出勞務2885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786人,實現勞務收入1.3億元。

第三產業: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餐飲旅業、文化娛樂異常活躍。房屋租賃、地產開發穩定健康發展。

三、城鎮建設情況

邀請有關專家對《太平鎮區總體規劃》進行新一輪修編,按“兩軸(新、舊清四公路)、三區(馬岳、龍灣、盈富工業區)”的發展架構,超前規劃道路、通訊、供水、供電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運用市場化的經營理念,大力吸納外資、激活民資參與城鎮建設,其中投資2億元人民幣的萬邦創業居已有10棟主體工程封項;投資2000萬元的清西農貿綜合市場二期工程正在緊張施工;投資2000萬元的西閘綜合市場已經投入使用;投資2500萬元的慧博園商住小區全部工程已建成並向社會公開發售;高朗村搬遷已進入實施階段;石桐石橋縣級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已接受市的檢查驗收;通自然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已全面鋪開,目前完成40個村51公里建設。

四、社會事業發展概況

按照“創建清遠市教育強鎮”的目標要求,紮實推進硬、軟體建設,其中與萬邦公司達成了由萬邦公司投資2300萬元對馬岳國小進行規範化建設的初步意向;完成初級中學、4間國小的擴校用地規劃和中心國小擴校征地,正在建設中心國小教師宿舍樓、師生飯堂和初級中學教學大樓、教師宿舍樓。落實計畫生育層級責任制,深入開展“兩無”創建和四期集中服務活動,全年落實四術791例,其中結紮224例(純二女結紮28例)、上環541例、人流引產25例,皮埋1例,計畫生育率89.28%,人口出生率10.88‰,自然增長率4.2‰,綜合節育率89.3%。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動08年參保58404人,農業人口覆蓋率100%。武裝、國土、民政、文化、檔案、工青婦、勞動保障等工作也取得較好的成績。

延平區太平鎮

太平鎮地處延平區東南部,閩江東西兩岸,位於東經118°19′—118°31,北緯26°24′—26°35′之間,南與尤溪縣西濱鎮交界,北與南山鎮、赤門鄉接壤,東與巨口鄉樟湖鎮相連,西與爐下鎮毗鄰。鎮政府駐地太平,距市區37公里,距福州120公里。總面積225.72平方公里,有4577戶17358人(非農業989人)。居民為漢族,屬福州語

太平鎮[鄒城市]延平區太平鎮
系,除杉嶺、西後村尤溪話外,其餘通福州話。轄太平、劉家、南溪、杉嶺、西後、西山、楊厝、曾厝、儒羅、葫蘆山、岳溪、際洋、九潭和九風14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62個自然村。有4597戶,總人口17381人,其中有7個庫區村和1個社區,淹沒農田3936.81畝,全鎮移民1673戶、8368人,是福建水口水電站庫區重點鄉鎮之一。太平鎮內機關、事業單位、中國小校、幼稚園、中心衛生院、信用社一應俱全。太平鎮黨委、政府是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文明村鎮、水口庫區移民建設先進單位、全區機關效能建設先進單位。

交通狀況 太平鎮交通便捷,境內316國道、外福鐵路縱貫,境外10公里內有2個銀福高速公路互通口,閩江流經全鎮,江水流程達30公里,有6個500噸客、貨輪停泊站;外福鐵路沿江而過,有茶洋、下過溪2個火車站,其中下過溪火車站為縣級火車站,設計年客運量10萬多人次,貨運60—80萬噸;316國道穿鎮而過,歷程20公里,呈東南走向,貫穿太平鎮7個行政村,直接受益的有南溪村、劉家村、太平村、太平社區、西山村、楊厝村曾厝村,間接受益的有西後村、儒羅村行政村,共為3387戶、10558人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途徑。

歷史人文 太平里三寨開基於唐末宋初,始建頭寨、中寨、劉家寨,開跡為蔡氏、肖氏。明朝,鄭汝惠遷入太平,始有鄭氏宗族。明末崇禎年間,楊氏遷入太平。太平鄉成立於1984年9月,1992年12月30日撤鄉建鎮。

建築景觀 太平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蹟:一是劉家蛟坑真君殿,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太平鎮劉家村境內,316國道邊。真君殿始建於宋代,明、清等時期均有維修,殿內至今仍保存著較完善的宋代古建築,屬磚木結構,面積約1000平方米。二是太平白馬廟,位於太平村境內,始建於宋代,後重建於1989年,屬磚木結構,面積約600平方米。三是葫蘆山伏虎廟,位於太平鎮葫蘆山境內,現有一座清代遺存的古廟建築和一處元代摩崖石刻。為三開間、穿斗式金形圓拱山牆的單體建築,至今發現的元代摩崖石刻有6個地點10多處,有石刻文字,也有石刻岩畫,一些以字畫組合的摩崖石刻,為我省首次發現。

氣候與物產 太平鎮地處福建中北部,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8℃,最高7月平均25.5℃,最低1月平均9.1℃,全年≥10℃,積溫5870℃,無霜期324天,年降雨量177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主要河流太平溪,源出大峰山,流經曾厝、楊厝、西山、長萬、埔頭、劉家等地後注入閩江;閩江流經葫蘆山、儒羅、岳溪、九潭、太平、劉家、南溪等村。境內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18.72萬畝,森林覆蓋率73.4%,素有“南平綠色銀庫”之稱,林木總蓄積量89萬立方米,年供商品材1萬立方米以上,毛竹2.1萬餘畝,年可供商品竹3萬根。境內水域寬闊,水流平緩,是得天獨厚的淡水養殖場,水域面積達2.4萬畝,擁有庫灣21個,3200多畝的水域可供開發。林木、水產和礦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蘆薈食用菌、玉米、西瓜、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都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全鎮現有果樹面積9000畝,主要有雪柑、蘆柑密柚臍橙、密柚、水密桃、板栗、柚奈等,年產水果6000多噸,其中太平五鳳果場生產的果品被省技術監督局評為無公害果品。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延平區畜牧業大鎮和重鎮之一。至2004年12月,全鎮共有規模場320家,生豬存欄數7萬頭,母豬存欄8000頭,年出欄商品豬10萬頭以上。本鎮區域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品位好,含量高。主要有飾面用花崗岩礦、磁鐵礦、褐鐵礦、透輝石礦、高嶺土礦、鉀長石礦、蛇紋石礦、鉬礦、鋁鋅礦、白雲石礦、石英石礦等,集中分布在葫蘆山、儒羅、西山、九潭、九風等村。飾面用花崗岩礦經國家地質勘查部門探明,貯量近3億立方米,其放射性等各項指標均符合有關規定,現有20多家礦山開採及加工企業,主要產品有銀灰白麻、碧綠春、世紀紅、芝麻黑、白蘭金花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高嶺土礦探明含量290萬噸,磁鐵礦95萬噸,蛇紋石礦85萬噸,透輝石礦550萬噸,鋁鋅礦300萬噸,鉀長石礦50萬噸,白雲石礦30萬噸,褐鐵礦30萬噸,鉬礦還在勘查中。

基礎設施 太平鎮閩江流經全鎮,水電資源豐富,全鎮現有大小水力發電站2座,裝機容量2575千瓦,有110KV變電站一座、35KV變電站三座。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全鎮14個行政村已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並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有11個村實現閉路電視城鄉聯網,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太平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走“立足庫區,促進增收;依託資源,發展特色;培植骨幹,推動工業”的工作思路,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太平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3743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31371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7488萬元;財政收入完成740.5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292萬元;契約利用外資15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山海協作註冊資金完成730萬元,山海協作引資完成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20元。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太平鎮逐步形成了養殖業、水產業、礦產業、冶煉業、林產業、果業、旅遊業等七大特色產業。

養殖業:全鎮共有規模養殖場32家,年生豬存欄超4萬頭,年出欄生豬達10萬頭以上,母豬存欄4000頭,家禽存欄2.2萬羽。

水產業: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3800畝,其中水庫養殖面積達3611畝,網箱達7000餘個,魚產量超2000噸,太平水產養殖基地已成為延平區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

礦產業:全鎮共有礦產加工企業17家,礦山開採企業28家,年產鐵精礦2萬噸、透輝石礦粉2萬噸、花崗岩板材30萬平方米,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

冶煉業:三山鋼廠名列延平區億元企業的“前四強”,年生產各種螺紋鋼、線材達4萬噸,年實現 稅收350多萬元。

太平鎮[鄒城市]太平鎮五鳳果場
林產業:全鎮共有林地面積18.72萬畝,居全區第二位,並被省確定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示範點。竹木加工以南溪木竹加工園區為主,園區內現有南林公司、森茂廠等20餘家木製品企業,主要生產細木工板、高爾夫球釘、日式快餐盒、廚用刀架、VCD架、建築模板等,其中日式快餐盒、高爾夫球釘銷往歐美及日本市場,年實現產值8000餘萬元,解決庫區移民就業500多人。

果業:全鎮現有果樹種植面積達8000畝,以無公害名優果業基地為主,主栽品種有紐荷爾臍橙、夏橙琯溪密柚塔羅克血橙以及其它優良品種,年產各種水果近200萬公斤,產值500多萬元。其中五鳳山果場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農業廳授予全省首家無公害果業示範基地。

旅遊業:我鎮境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杉湖島旅遊度假區、茶洋宋代窯址、真君殿、摩崖石刻、大峰山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四方賓客前來旅遊。

施甸縣太平鎮

太平鎮[鄒城市]施甸縣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施甸縣北部,怒江東岸,鎮政府所在地太平鎮距施甸縣城53公里,東與由旺鎮、水長鄉相連,西與龍陵縣隔江相望,南與何元鄉相毗鄰,北與隆陽區蒲縹鎮接壤。全鎮擁有國土面積242.8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0.7%,山區面積約占96.35%,壩區面積約占3.65%。總耕地面積40077畝,其中:水田9362畝,旱地21027畝。境內地形山高坡陡,海拔高差較大,最高海拔2320米,最低海拔700米。

太平鎮屬典型的山區農業鎮,“立體型”氣候明顯,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全鎮民眾生活主要依靠種植業與養殖業,種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黃豆、豌豆紅薯、烤菸、甘蔗、油菜、香蕉、核桃等,養殖業以家庭養殖生豬為主。

全鎮轄18個村委會,196個村民小組,208個自然村,總人口31499人,其中:農業人口30255人,總戶數7709戶,其中農業戶7223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人。

太平鎮[鄒城市]經濟作物
2005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6627.35萬元,其中:農業收入完成3490.25萬元,林業收入完成265.34萬元,畜牧業收入完成2308.9萬元,其他手工業、服務業等完成271.2萬元。本級財政收入完成568.6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34.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70元。尚有絕對貧困人口1343戶5347人(667元以下),低收入人口3040戶12854人(924元以下)。大牲畜存欄1032頭,出欄757頭,牲豬存欄48372頭,出欄30303頭,肉類總產2575噸。

全鎮通電18個村委會,195個村民小組,通路18個村,189個村民小組,320國道老線穿越過境38公里。全鎮分布有小(Ⅰ)型水庫1件,小(Ⅱ)型水庫6件,壩塘22件。

2005年,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53472畝,糧食實現社會產量11562噸,人均生產糧食382公斤,人均占有糧367公斤。2006年,按照“控量、挖潛、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繼續深化對“雙控、兩提高”的認識,以菸農增收、增效為目的,切實抓好了“五項”科技措施的落實與推廣;2006年種植烤菸10000畝,其中:紅大項目6000畝,省優項目2000畝,預計產量250萬斤,預計可實現產值1375萬元,可望實現單項稅收275萬元.

2006年全鎮累計種植甘蔗面積8329畝,其中當年新植3789畝,預計06—07榨季可望實現產量2.5萬噸,實現單項產值約500萬元。200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8.66萬元(其中上級補助112.5萬元,民眾自籌586.16萬元)。2005年共向省外勞務輸出875人,其中有序輸出426人。單有序組織外出打工的426名志願青年,實現了淨收入187.5萬元。2005年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鞏固率為99.86%,國中入學率為85.5%,鞏固率為99.69%。全鎮有衛生院2所,計生服務站1所,村衛生室18個,基本保障了人民民眾的衛生醫療問題。全鎮廣電覆蓋率為98%.

墊江縣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墊江縣城南,距縣城8公里,距重慶主城區120公里,幅員面積51.31平方公里。渝萬、滬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旅遊資源獨特,礦產資源豐富,水電氣供應充足,通訊設施先進,區位優勢明顯。

太平鎮[鄒城市]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
全鎮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8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萬餘人。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85億元,財政總收入5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5元,納稅5萬元以上的“小巨人”企業15個。

太平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圍繞“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旅遊業興鎮”的發展思路,緊扣建設“旅遊名鎮、經濟強鎮”的總體目標而努力奮鬥。

農業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生豬、蠶繭、牡丹、食用菌四大農業產業化初步形成。工業經濟發達,有榮中水泥、豐源磷肥廠、甲醇汽油為龍頭的企業40多家。鎮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牡丹近萬畝,盛產丹皮,被譽為“丹皮之鄉”。太平牡丹已納入重慶市100萬畝花卉苗木和100萬畝優質中藥材農業產業化工程。境內有國家AA級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之稱的“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和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的明月山風景區。

牡丹旅遊區幅員面積30平方公里,種植牡丹面積2.5萬畝,居全國之首。該景區在華夏牡丹花海生態園基礎上,打造了三大重點旅遊項目:太平湖牡丹精品園、百靈山牡丹藝術園、愷之峰牡丹文化園。另有楠竹山景區、金山原始叢林區等自然景點、人文景觀30餘個,成為墊江縣最佳避暑地和旅遊勝地。圍繞旅遊景點,鞏固和擴大牡丹種植面積,注重牡丹精品園的培育,培植芍藥以延長花期,共栽植牡丹100多萬株,芍藥6萬株。每年3月,牡丹和芍藥相繼開放,花期可持續一月之久,成為牡丹生態旅遊區的兩大亮點。開發以牡丹為主的旅遊產品,生產出了“丹皮王”、牡丹藥物牙膏和牡丹潔身寶,深受廣大遊客喜歡。自2000年,太平鎮舉全鎮之力進行牡丹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培育等工作,成為六屆墊江牡丹節的主辦或承辦單位,為牡丹節的成功舉辦提供了良好的軟硬環境。牡丹節啟動了農業觀光旅遊,不僅提高了墊江縣和太平鎮的知名度、美譽度,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大港區太平鎮

太平鎮原名太平村鎮,1998年9月,經天津市民政局批准,更名為太平鎮。太平鎮位於天津市的最南端,地處華北沖積平原,大港油田腹地,南鄰河北省黃驊市,東接本區港西街,北瀕大港水庫,西靠本區小王莊鎮。全鎮土地

太平鎮[鄒城市]大港區太平鎮
面積17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平方公里。下轄22個自然村,19個行政村,總人口33999人,農業人口為31635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鎮內,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黎族5個少數民族。遠景二村建有清真寺,為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提供了宗教活動場所。

太平鎮地區系濱海沖積平原,呈三角形。地勢西高東低,多窪淀。西部海拔5.2米,東部海拔2.6米。地質構造良好,地質鹽鹼,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季短促。全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無霜期7個月。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70%集中在夏季。

太平鎮交通發達,現鎮域內主要公路有工農大道、太沙路、徐太路、遠太路、穿港路、港中路,港中路連線205國道,太沙路與大港油田幸福路相連,工農大道從鎮區西部通過,連線河北省黃驊市。太平鎮距天津國際機場65公里,距天津港60公里,距黃驊港50公里,距天津市60公里,大港區35公里。能源豐富是該鎮得天獨厚的條件,轄區內有華北電力局擴建的22萬伏變電站一座,有8條輸出電路。郭莊子村兩座3.5萬伏變電站,鎮區一座4.5萬伏變電站為全鎮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電力資源。三分之一的村莊與大港油田有直接的聯繫,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促進了全鎮企業的發展,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和經營範圍。

太平鎮[鄒城市]書畫藝術之鄉
太平鎮農民業餘文化生活和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並得到國家和市、區有關部門的認可。1994年,太平鎮分別被國家文化部群文司命名為“書畫藝術之鄉”,被農業部、國家體委、農民體協命名為“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兩個榮譽稱號。

鎮內地產植物,自然資源豐富,具備得天獨厚的種養殖條件。冬棗種植和畜禽養殖成為全鎮農業生產的兩大基地。太平鎮農民有種棗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崔莊村是中國正宗的冬棗產地之一,大約在公元1560年,由崔莊劉氏家族四位爺以長子文薪為首,對冬棗進行開發研究,歷經十幾年嫁接成功,到現在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崔莊現有200-400年冬棗樹156棵,是冬棗唯一正宗產地,屬於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名、特、優稀有資源。

太平鎮[鄒城市]榮譽
除冬棗種植外,鎮內現有市級優質純種小尾寒羊種羊良種場一處,年可為養殖戶提供1000頭種羊;進口皮特蘭、比利時雙肌臀良種豬場一處。各類養殖示範小區20個,被區列為年出欄肉牛2000頭,肉羊35000頭,生豬30000頭,肉雞100萬隻,蛋雞存欄10萬隻的養殖示範基地。鎮農業諮詢小組、各類養殖協會組織,為農民種養殖業的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各類服務。

2002年,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24.6億元,銷售收入21.2億元,利稅總額1.447億元,增加值4.49億元,出口交貨值1.12億元。固定資產投入483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完成1412萬元。GDP完成4.867億元。農業增加值完成377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5370元。全鎮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17個,產值超五千萬元的企業4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個,鄉鎮企業產值超億元的村2個。造紙、微型高頻焊管、化工、玻璃拉管、食品、空間網架成為全鎮鄉鎮企業發展的支柱行業。冬棗、雞、牛、羊、豬、特禽等種養殖基地已經基本形成,保證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逐年增加。全鎮經濟總量以每年17%左右的高速增長。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2002年被列為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從化市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廣州市北郊,是從化市的南大門,總面積210.329平方公里,總人口86519人,轄33個行政村和3個居委會。太平鎮區位優勢得天獨厚,105國道和省道118線貫穿南北西東,西距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白雲國

太平鎮[鄒城市]從化太平鎮
際機場15公里,南距北二環高速公路入口22公里,轄區內,國道、省道和村道構成太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北回歸線從鎮腹划過,四季如春的亞熱帶雨林氣候,水量豐沛的流溪河倚鎮流過,是廣州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和城市後花園。

2000年1月18日,太平鎮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6月又被廣東省、廣州市定為重點發展的中心城鎮。

太平鎮在定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心城鎮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招商引資成績顯著。目前太平鎮投資的大項目有6.3億元的MPC國際電工項目、東南亞最大的環亞聖誕禮品廠、絲寶化妝品廠;房地產項目東方夏灣拿、紫泉翠軒,已成為太平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農業品牌有錢崗糯米糍荔枝、從玉無公害蔬菜、紅石白欖、共星沙糖桔、井崗玫瑰等;加上從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太平轄區內,對太平經濟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太平人文薈萃,宋代的錢崗古村落、防禦使鍾公祠,明朝的廣裕祠堂、五嶽殿、鄧氏宗祠及洪聖高廟,清代的鐘樓古村落、太平當樓,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嶺南大地上,熠熠生輝,如歷史的畫卷呈現了“宋遺風、明建設、清修復”的古建築風貌,是探究嶺南文化和弘揚中華文明的好去處。太平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為促進太平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泗洪縣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泗洪縣城東35.20公里處。東臨成子湖,北界集鎮接壤,西南部和南部分別與洪澤農場及龍集鎮隔河相望。總面積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17.6公頃,水域2000公頃,湖岸線達10.2公里。所轄15個行政村,其中含3個居委會,2個養殖場,共7100戶,總人口32000人。

建國前,鄉境先後屬泗陽、泗縣兩縣管轄,1941年隨著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創建,成立大平鄉,時屬淮北泗陽縣,1949年淚泗洪縣成立後,劃歸泗洪縣轄,1958年與龍集合併為龍集人民公社,1962年分開,於2000年8月撤鄉設鎮。

2006年,在戰勝洪澇災害,堅持生產自救的情況下,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00萬元,財政收入242萬元,人均純收入3700元。目前,已擁有三大特色產品:一是名聞遐邇的"太平冬粉"。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已形成規模,於2004年通過省級認證的3萬畝綠色食品山芋深加工基地進一步鞏固,太平因擁有蘇北最大的冬粉市場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冬粉之鄉"。二是無公害稻田養蟹。近年來,太平鎮水產養殖業正在向名特優新品種迅猛發展,內塘特種養殖7公頃,無公害稻田養殖300公頃,外湖固欄養殖1000公頃,年產值突破2200萬元,使太平同時獲得"魚米之鄉"的美譽。三是"生態銀行"桑蠶果樹中藥材。隨著林經生產的穩步發展,10公里蠶桑經濟帶和千畝果樹中藥材立體套作示範園,凸顯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其產品在省內市場供不應求。

太平是一個農業大鎮,具有相當雄厚的資源潛力。一是有充足的糧食資源。年產小麥16500噸,水稻13750噸,大豆500噸,花生3000噸,可供發展糧食加工業和養殖業;二是有大量的木材資源,全鎮樹林存量達47.5萬棵,森林覆蓋率、村莊覆蓋率分別達281%和84.4%,利於發展木材加工業;三是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隨著土地大面積流轉和機械化作業程度普遍提高,全鎮至少有15000名勞動力從農田中解放出來,另謀職業,因而是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好去處。

太平的工業經濟正在蓬勃興起。近年來,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突破的工作方針,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招商引資。目前,已完成契約引資額4000萬元,固定資產860萬元,進縣工業園區開工項目一個,前不久又成功和浙江客商簽定了計畫投資500萬元在鎮區興辦玩具廠、與蘇州客商簽約了計畫投資400萬元在鎮區興辦羊毛衫戶兩個意向型協定書,並即將開工投產。規劃占地1500畝,一期工程占地380畝的高集工業集中區,目前已投資100萬元,、鋪設水泥路1100米,興建200平方米工業廠房2幢,為進一步引資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占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總資產354萬元,擁有l000噸澱粉和1000噸冬粉兩條加工生產流水線全套設備,並擁有5000平方米水泥曬場和50噸冷庫的太平冬粉廠,與占地2800平方米,設備總投資36萬元,日加工鮮山芋30萬斤,日產澱粉6萬斤,年產值200萬元以上的高集山芋澱粉廠已分別成為市龍頭企業和鎮優秀民營企業,成為拉動當地山芋深加工業的火車頭。此外還有年產300噸的引資企業複合肥廠,有多家投資30萬元以上的地方私營企業農副產品加工廠、養雞廠、麵粉廠、農機具修造廠和麥草加工廠,為廣泛開發第二產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江州區太平鎮

太平鎮[鄒城市]江州區-太平鎮
太平鎮所轄村委會:

街委:總人口4458,所轄自然村屯(街)中山鎮南鎮北新慶壺興水上

中渡:總人口4069,所轄自然村屯(街)中渡五龍佛子水口木排那渠西塘屹立三卡珠頭沙

大村:總人口1965,所轄自然村屯(街)大村明沖隴皇大嶺沉學歸龍三北

卜寨:總人口3931,所轄自然村屯(街)卜寨果線馱灶教場岜吉農勇逐遠亞思岜念上隴邏下隴邏

盧山縣太平鎮

地處蘆山縣北部,屬山區鄉鎮,中林河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全鎮幅員面積189平方公里,耕地565公頃,距縣城37公里。全鎮海撥900--3800米,氣候宜人,全年無霜期280天,平均氣溫13℃。主要資源為礦產(煤礦、鉛鋅礦、鋁土礦等)、水力、生態環境和食品,全鎮現有電站5個,在建電站7個。全鎮轄春光、勝利、大河、祥和、鍾靈、興林等6個村,45個合作社,共3075戶,12178人。

全鎮2005年財政收入129.3萬元,支出102.39萬元。耕地面積11429畝,其中水田面積1220畝。退耕還林15148畝。魔芋面積7100畝。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05元。全鎮11所學校,其中1所中學,中心國小2所,幼稚園5所。中心醫院1個。2005年總產值9078萬元。公路總里程67公里。(2005年)發電量173萬千瓦/小時。衛生院和醫療攤點共16所,其中1所中心醫院。現有煤礦12個,從業人員1844人,(2005年)煤炭產量10萬噸。。逢農曆3、6、9趕場,共有個體戶198戶。

古藺縣太平鎮

太平鎮[鄒城市]古藺太平鎮
太平鎮位於瀘州市古藺縣東,距古藺縣城35公里,地處古藺河與赤水河匯合處,全境東南高、西北低,向太平渡傾斜。太平依山傍水,街道呈階梯狀,很早以來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稱,是四川省八大名鎮之一。1983年,被收入《今日中國旅遊世界》叢書,以七國文字向世界介紹;1996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納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全國一百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太平不僅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一個有著誘人自然風光和獨特民俗風情的古鎮。太平鎮古街,是由數百級石梯由山而下到河邊,店鋪小攤分設兩旁,樓台木屋大多建於清末明初。趕集日,煙樓糖茶、水果蔬菜、山貨魚蝦,商品繁多,人流如織。紅軍過後,這條街有紅軍遺址87處,紅軍標識隨處可見。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也在此街。

主要景點有:太平鎮古街、渡口紀念碑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長征街的古建築和紅軍標誌等。 

棗陽市太平鎮

太平鎮[鄒城市]棗陽市太平鎮人民廣場
太平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其地理位置位於東徑112°45′北緯32°17′,北與河南省唐河縣桐柏縣交界,是鄂北重點門戶。全鎮系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自然、地理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生產。農業生產主要有小麥、水稻、棉花、玉米、油菜、花生、紅薯、芝麻、大豆、水果等,地方資源主要有黃粘土、礬石、大理石、耐火石、滑石等。全鎮版土面積252平方公里,轄7個小集鎮,63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0.6萬人,鎮規劃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太平鎮先後被確定為省際重點邊界口子鎮、國家重點鎮。境內的唐梓山風景旅遊區被確定為“湖北省級旅遊定點單位”和襄樊市道教文化聖地”。

近幾年來,太平鎮搶抓重點鎮建設的政策機遇,堅持以人為本,走以農穩鎮、以城興鎮、以商富鎮、工業強鎮之路。大力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城鎮建設與發展形成區域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